
我的梦我的青春资料.ppt
29页我的梦,我的青春,郁达夫,教学目标:,1、了解自传的主要特点,2、领会郁达夫所写的微妙的少年心理, 同时领会郁达夫对家乡和不合理人生进行批判的意义3、通过朗读领略郁达夫散文语言的美学习重点、难点:,1、通过课文的文字之美理解“我”眼中的自然之美和心中的情思之美,从而感受“我”的自我意识的萌发过程 2、首尾两段中郁达夫对家乡的批判和对人生的幻灭感生字词:,苗裔(yì):后代 似(shì)的 黝(yǒu)黑 噜(lū)苏(sū) 没精打采 鹳(guàn)山 彤(tóng)管子 衖(xiàng)堂:弄堂衖,同“巷” 吱(zhī)吱喳(zhā)喳 绛(jiàng)黄 薇蕨(jué) 揩(kāi)擦 脊(jĭ)肋(lèi),“我”是谁?,1、作者本人还是虚构的人物? 2、小说还是传记? 3、认识“我”,人物传记:,1、自传(高尔基《人生三部曲》)和他传(罗曼•罗兰《名人传》) 2、是记录人(他传一般是典型的有影响力的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3、自传特点: (1)真实的“我” (2)个性鲜明的“我” (3)鲜为人知的“我”,1、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
2、1921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郁达夫为发起人之一 3、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薄奠》等郁达夫的作品有着鲜明的“自叙传”色彩,尤其是散文 4、抗日的革命烈士,1945年被日军杀害于印尼的苏门答腊认识“我”,世人眼中的郁达夫:,通晓日、英、德、法与马来西亚语,爱书爱酒爱美女,生性放达,不拘小节是鲁迅的好朋友、是徐志摩的同学、是创造社的元老;是抗日的战士,是死难的烈士;是一个真正大写中的人,一个把生命为自己展开的人,一个洒脱地活着,一个时常在苦痛、沉闷与快乐中为生计为理想而挣扎的人,一个优点与缺点同样鲜明的人……,自己眼中的“我”的童年,1、儿时的回忆,谁也在说,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忆,却尽是些空洞第一,我所经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在紧逼着我 2、一个小县城里的书香世家,在洪杨之后,不曾发迹过的一家破落乡绅的家 3、我还长不到十二个月,就因营养的不良患起肠胃病来了一病年余,由衰弱而发热,由发热而痉挛;家中上下,竟被一条小生命而累得精疲力尽;到了我出生后第三年的春夏之交,父亲也因此以病以死;在这里总算是悲剧的序幕结束了,此后便只是孤儿寡妇的正剧的上场。
4、这相差十岁左右,看去又象姊弟又象主仆的两个 人,慢慢走上了码头,走进了城垛;沿城向西走了 一段,便在一条南向大江的小弄里走进去了他们 的住宅,就在这条小弄中的一条支弄里头,是一间 旧式三开间的楼房大门内的大院子里,长着些杂 色的花木,也有几只大金鱼缸沿摇摆在那里时间 将近正午了,太阳从院子里晒上了向南的阶檐 5、这是我所记得的儿时生活两位哥哥,因为年纪 和我差得太远,早就上离家很远的书塾去念书了, 所以没有一道玩的可能守了数十年寡的祖母,也已 将人生看穿了,自我有记忆以来,总只看见她在动着 那张没有牙齿的扁嘴念佛念经自父亲死后,母亲要 身兼父职了,入秋以后,老是不在家里;上乡间去收 租谷是她,将谷托人去砻成米也是她,雇了船,连柴 带米,一道运回城里来也是她5、在我这孤独的童年里,日日和我在一处,有时 候也讲些故事绘我听,有时候也因我脾气的古怪而 和我闹,可是结果终究是非常痛爱我的,却是那一 位忠心的使婢翠花 6、只有孤儿寡妇的人家,受邻居亲戚们的一点欺凌,是免不了的;凡我们家里的田地盗卖了,堆在乡下的租谷等被窃去了,或祖坟山的坟树被砍了的时候,母亲去争夺不转来,最后的出气,就只是在父亲像前的一场痛哭。
母亲哭了,我是当然也只有哭 ——《悲剧的出生》,关于本文:,《我的梦,我的青春》是郁达夫自传的第二篇,记述了郁达夫七、八岁以前的一段童年往事 8篇自传分别是:《悲剧的出生》、《我的梦, 我的青春》、《书塾与学堂》、《水样的春愁》、 《远一程,再远一程》、《孤独者》、《大风圈外》、《海上》 叙述了他从出生到进入日本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为止的大约20年间的生活关于题目中的“梦”和“青春”:,“青春”应理解为“青春”的比喻义,即美好的时光,珍贵的年华 《我的梦,我的青春》实际上就是对这一段美好时光的记录,因阿千引领“我”的这次历险,使“我”第一次产生了对外界的渴望,开启了“我”的梦想文章结构:,第一段(1-4节):“我”故乡的环境; 第二段(5-19节):回忆“我”和阿千的童年往事; 第三段(20节):交代阿千的结局以及“我”的感慨我”的梦里有什么?有什么象征意义?,意象: 船、白帆 和亲人一起 不相识的地方 和阿千在酒馆大喝大嚷 大人的仰视,象征意义:,船和白帆——远行、乘风破浪、闯荡世界,和亲人一起——对家的根深蒂固的依恋,到一处不相识的地方——渴望离家,在酒馆大喝大嚷/大人的仰视—— 希望大人仰视自己,渴望长大,渴望独立,“我”的梦是什么?,渴望长大,渴望自由,渴望认识外面的新世界,却又对家有着深深依恋。
触发“我”的梦的一次游历,开阔的田野 自由的飞鸟 宽广的江面 澄碧的天空 上下的船只,这次游历对“我”的影响,“我”当时的内心活动,,1、这世界真大呀!,2、那些上下的船只,究竟是从哪里来,上哪儿去呢?,3、心里就莫名地升起一种渴望与愁思4、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大起来呢?才可以到那天 边似的远处呢?,5、到了天边,我的家,我的家人呢?,6、我梦见…….我梦见……,文眼:,——这次游历唤醒了少年的“我”的自我意识的萌动,激发了“我”的梦, “我”渴望长大,渴望走出去认识世界,追求新知,却又顾及家庭,依恋亲人,隐约有了离愁,这是一个少年真实而又矛盾的纯真的情思也是本文的文眼所在阿千对“我”的梦,“我”的青春的影响,阿千是“我”崇拜的英雄:,(2)可以和大人夹在一道,进茶店酒馆,打架吵嘴 尤其勇猛——渴望长大,(3)带“我”经历了一次伟大的游历,让“我”意 识到世界真大,和“我”原来的小世界不一样,阿千 是小小的自然界的百科大辞典——打开了“我”的世 界,激发了“我”的少年情怀,(1)贫苦人家的孩子,早熟,具备同龄的孩子不 具备的生活知识——“我”羡慕他、崇拜他,阿千的命运,1、在一次发大水的时候,喝醉了酒,淹死了。
2、他们的家族,也一个个死的死,散的散 3、他们的那一座牛栏似的房屋,已经换了两三个主人阿千的死有意义吗?偶然还是必然?,做着无意义的事,并且无意义地死去了生活环境: 1、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卑微 2、冬天穿着伞似的一堆破絮——贫穷 3、脸上像是生落地之后,只洗了一次的样子——脏 4、住在纸折的房子/紧挤/歪歪斜斜——破败 5、当地人家不满三千,商店不过百数,不晓得做 手工业——闭塞、孤陋寡闻 6、当地人既无恒产,也无恒业……——懒惰、不思进 取无聊而卑微地活着,蟑螂:,低贱、生活无目的、生命力顽强,可怜又可憎,修辞:,比喻、借代,多年后“我”对人生的感慨:,时间是不饶人的,盛衰起灭也绝对地无常:阿千之死,同时也带走了我的梦、我的青春小结:,贫穷、落后导致了人的愚昧,生存与死亡都没有了意义那样一个聪明的、仿佛大百科全书一样的孩子都被贫穷、落后消磨了年华,可怜而可笑地死去他是英雄,可无非是“蟑螂”当中的英雄,逃脱不了可悲的命运拓展:郁达夫对家乡和不合理人生进行批判的意义,开头作者将自己的家乡人比作蟑螂,结尾又因为阿千的死,感叹人生盛衰起灭的无常,这都是作者成年以后的感想经过五四新文化思想洗礼的郁达夫,思想中有着与鲁迅等先进文化人一样的批判国民性的强烈意识。
他成年后,回顾自己家乡的芸芸众生在浑浑噩噩中过着非人的生活,同样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情怀,所以会将自己的家乡人比作蟑螂、将自己的家乡比作蟑螂窟作者生活在社会动荡的年代,经历了许多苦难,在社会的重压下有一种无力与无能的感觉,从而产生颓唐的思想阿千的死,带走了他青春美好的梦想,更使他产生了人生幻灭的惆怅结尾处感叹人生盛衰起灭的无常,正是这种思想的流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