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6页《大堰河我的保姆 》【导学目标】1、积累文本中出现的重要词语2、反复朗读,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线索3、感受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特征,体会诗人对大堰河寄托的思想感情导学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思想内容2、感受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特征导学方法】反复朗读法 知识链接一、作者作品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1928年就读于杭州 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 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57年被错 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1976年10 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 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论文集有 《诗论》、《艾青谈诗》等。
二、写作背景1910年,艾青出生在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姓蒋的地主家庭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爹娘父母迷信,就把他送到本村一位贫苦的农妇“大堰河”(浙江金华方言“大叶荷”的谐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一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过程】一、预习检查1、给加点的字注音戛然( ) 瓦菲( ) 贝壳( ) 火钵( ) 忸怩( ) 团箕( ) 青苔( ) 悉索( ) 荆棘( ) 凌侮( )叱骂( ) 飘泊( ) 典押( ) 冰屑( ) 胳膊( )2、辨析字形并组词1)堰( )揠( ) (2)掐( )陷( ) (3)侧( )恻( )(4)檐( )赡( ) (5)菲( )扉( ) (6)苔( )怠( )二、诵读练习1、对能够表现大堰河形象的词语应该重读,如“厚大的手掌”、“含着笑”、“深爱着她的乳儿”、“含泪的去了”;对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应该重读,如“赞美”、“敬你”、“爱你”。
2、从4、7、12、13小节,任选一节诵读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本诗共十三节,速读全诗,请梳理一下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找出线索2、这首诗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中国农妇最真诚的颂歌请结合有关诗句,说说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四、达标训练 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 ( )A、保姆(mǔ) 荆棘(jīngj) 飘泊 (b) 讴歌(ōu)B、瓦菲(fēi) 炖肉(dn) 叱骂(ch) 咄咄逼人(duō)C、典押(diǎn yā) 冰屑(xiāo) 凌侮(wǔ) 剑拔弩张(nǔ )D、大堰河(yn) 青苔 (ti) 忸怩(niǔ n) 娓娓动听 (wěi)2、选出下列词语有误的一项( )A、天伦 伦理道德 冰屑 不屑一顾 B、屈服 、咄咄逼人 飘泊 淡泊明志C、瓦菲 匪夷所思 凌侮 壮志凌云 D、讴歌 沤心沥血 忸怩 泥古不化3、下列句子朗读节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 / 使我想起了你B、大堰河,今天 / 我看到雪 / 使我想起了你C、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 / 想起了你D、大堰河,今天 / 我看到雪 / 使我 / 想起了你4、《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线索是( )A、大堰河的人生历程 B、“我”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C、“我”的人生道路 D、大堰河对“我”的爱五、艾青的诗善于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以散文似的诗句谱写出强烈的节奏。
《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有何特点?六、阅读本诗4-7节,完成1-4题1、第4节和第6节中对于两个家庭的描述有什么作用?2、诗人捕捉和表现细节的能力是超群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一下3、诗人为什么反复强调父母是“生我的父母”,“我”是“新客”?4、诗句中对大堰河的称代,由“你”而改换“她”这种称代上的变化,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大堰河我的保姆 答案一、1. ji fēi k bō n jī ti xī j wǔ ch b yā xi b2. ⑴ 大堰(yn)河 揠(y)苗助长⑵掐(qiā)算 陷(xin)阱 ⑶侧(c)目 恻(c)隐 ⑷房檐(yn) 赡(shn)养⑸芳菲(fēi) 扉(fēi)页⑹青苔 怠慢结构 内容要点 感情 线索第一部分(1-3节) 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她与“我”的关系 对乳母的深切怀念和痛悼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第二部分(4-8节) 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 对乳母深切的眷恋和尊敬第三部分(9-11节) 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 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诅咒和控诉第四部分(12-13节) 诗人的思绪回到现实,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对大堰河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2、大堰河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代表)。
1)她是勤劳的,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2)她是善良的,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安天乐命,质朴乐观3)她是平凡而伟大的,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深爱着自己的乳儿,抚育了自己的乳儿,也养育了她的家五、达标训练1、C 点拨:冰屑xiāo应为xi2、D 点拨:“沤心沥血”应为“呕心沥血”3、D4、B第二课时:二、1、第4、8节运用了排比;第1、3节,第4节、第6-11诗节3、诗中多处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诗中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通过反复吟咏表现对大堰河的深情,许多节用了首尾诗句的反复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三、1、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第4节,第5节和第7节都有细节描写2、第4节中,用8个排比词语集中叙写大堰河的劳苦生活,做饭、缝补衣物、收拾家务,吃得非常差,孩子们穿得很破烂这8个排比实际上是8个方面的生活细节,诗人利用回忆将这些日常零乱的琐事串连在了一起,将大堰河虽然困苦但对乳儿有着无比的爱心写得非常真切,充分。
第5节中,叙写“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之后,发问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5岁的孩子离开时稚嫩的记忆格外真实,偶然的一瞥让他看到了乳母的泪光,从“哭”这一细节中我们读出了大堰河对“我”超越血缘的爱第7节用了6个排比句集中描写她在乳儿家的佣工生涯为了生活,她洗衣、洗菜、切菜、喂猪、炖肉、晒豆和麦什么都干,地位的卑微与劳作繁重没有让她绝望,她表现着下层劳动妇女在面对苦难时的坚韧和逆来顺受,而且她始终“含着笑”,那么勤劳、淳朴和善良而“我”在很多年后经历了长久的飘泊并参加了革命进步活动后,才真切地懂得了她命运的悲苦这些细节的字里行间渗透着“我”对大堰河的无限赞美和同情四、本诗中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用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演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五、1、诗人在第6节中着意描写地主生活的奢华,与第4节大堰河家穷困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揭露地主阶级的为富不仁,表现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2、如第7节中,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把“大堰河”这一劳动妇女的朴实、辛劳以及对“我”的爱,极鲜明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3、这些都表明“我”与这个家的格格不入,对亲生父母的不满,暗含着对乳母的眷恋、热爱和赞美4、本诗是一首回忆童年生活的抒情诗由于具有回忆性,用“她”便于写实,写大堰河的勤劳、善良、淳朴,但是不便抒情;而用“你”则有利于抒发自己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赞美之情,更容易激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