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戊戌变法【人教版】参考.ppt
39页2021/3/111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通过借款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命脉;1.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2.赔款:白银二亿两3.开放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马关条约的内容、危害及影响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使列强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列强争先恐后在中国设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严重地阻碍民族工业发展;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021/3/112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一、戊戌变法的背景(一)政治因素:(1)表现:西方侵华方式发生变化2021/3/113 资本输出的方式:贷款修路开矿设厂开设银行2021/3/114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危害1.借款:2.设厂:3.修路和开矿:4.开银行:总之: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控制,使民族危机加深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直接掠夺中国资源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工具,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2021/3/115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一、戊戌变法的背景(一)政治因素:(1)表现:西方侵华方式发生变化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直接割地2021/3/116 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威海卫天津北京胶州湾旅顺大连山 东渤 海黄 海72021/3/117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82021/3/118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92021/3/119英国把长江流域以及云南、广东部分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102021/3/1110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112021/3/1111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122021/3/1112国别租借地“势力范围”德俄法英日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简表强租胶州湾山东强租旅顺、大连长城以北和新疆强租广州湾广东、广西和云南强租“新界”、威海卫长江流域福建台湾2021/3/1113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一、戊戌变法的背景(一)政治因素:(1)表现:西方侵华方式发生变化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直接割地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2021/3/1114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2.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3.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实质:对中国的影响: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从此以后,美国在华势力大大增强;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021/3/1115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一、戊戌变法的背景(一)政治因素:2.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的激化: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二)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根本原因)1.原因:(1)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实业救国”的倡导;2021/3/1116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开始壮大并在19世纪末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2.影响:(三)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政治改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2021/3/1117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一、戊戌变法的背景(一)政治因素:2.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的激化: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二)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根本原因)(三)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政治改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四)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奠基作用以及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2021/3/1118(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薛福成(1)出现时间:19世纪60、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产生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洋务运动弊端明显,需要寻找新出路4)主要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影响;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同外国人“商战”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5)评价: 作用: A.体现了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 B.为康、梁的维新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局限: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于实践2021/3/1119 代表人物活动动、思想活动思想梁启超严复陈宝箴康有为谭嗣同著书立说创办报刊创办学堂成立团体上书皇帝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万木草堂(广州)2.康、梁维新思想2021/3/1120材料:“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 康有为(1)特点: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孔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将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l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l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2021/3/1121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 变法成天下之治权宜应敌之谋:主要内容:迁都、练兵、拒和、变法。
公车上书: 标志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2021/3/1122 代表人物活动动、思想活动思想梁启超严复陈宝箴康有为谭嗣同著书立说创办报刊创办学堂成立团体上书皇帝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中外纪闻 (北京)万木草堂(广州) 强学会(北京、上海)公车上书三世说君主立宪制救亡图存时务报(上海)变法通议伸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制 冲决君主之网罗仁学国闻报 (天津)天演论时务学堂(长沙)用进化论理论阐述维新变法主张2.康、梁维新思想2021/3/1123康、梁维新思想传播的影响:1.启发明智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基础2.组织力量为维新运动奠定领导基础3.制造舆论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备,减少改革阻力 总之,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2021/3/1124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一、戊戌变法的背景(一)政治因素:2.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的激化: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二)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根本原因)(三)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政治改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四)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奠基作用以及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2021/3/1125二、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1.原因: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表现:各种改革力量推动维新变法形势高涨(1)康有为呈上清帝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 成为施政纲领(2)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保国会时间地点:1898年4月北京宗旨:“保国、保种、保教”性质: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结果:只举行了两次活动后即自行中止了影响: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3.影响: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2021/3/1126三、百日维新1、标志:定国是诏 2、时间:1898.6.111898.9.213、百日维新的内容:2021/3/1127政治准许官民上书言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减少支出提高效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类别作用内容局限性戊戌变法的内容隐患:让旗人自谋生计,断了旗人的生路,引起旗人的强烈不满隐患:使成千上万名中下层官员及干杂役的普通民众失业2021/3/1128(2)经济:(4)军事:(3)文教:废除八股,设立学堂,出国留学,翻译新书保护农工商业发展等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等进步性: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西学的传播进步性:有利于增强军事和国防力量局限性:未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响应。
隐患:不仅断了读书人仕途之梦,也威胁到在位官员的升迁2021/3/11294、百日维新的影响地位: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进步意义: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2)局限性: 政治改革: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改革: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理论宣传: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发动广大民众2021/3/1130四、戊戌政变变法的失败(一)新旧势力的交锋1.原因:新政措施的推行,遭到了守旧顽固势力的强烈抵制与反对2.措施:2021/3/1131人人物物措施措施形势形势旧旧势势力力新新势势力力慈禧太后为首为首光绪皇帝为首为首2.措施:1.革除翁同龢的一切职务,驱逐回籍2.授任薪职的二品大臣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3.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丧失有力支持丧失军权丧失人事任免权1.革职两尚书四侍郎;2.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3.拉拢掌握军队的袁世凯;4.游说列强,但落空优势劣势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无实权,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2021/3/1132四、戊戌政变变法的失败(二)戊戌政变1.导火线:谭嗣同持皇帝密谕,夜访袁世凯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2.经过(1)囚光绪(3)留京师大学堂,其余废除(2)杀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 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2021/3/1133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公车上书揭开序幕创办报刊建强学会百日维新实行变法戊戌政变变法失败2021/3/1134五、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021/3/1135五、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一)客观原因:1.国内:顽固守旧势力非常强大2.国际:19世纪末,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并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的二)主观原因:2021/3/1136(二)主观原因: 1.操之过急,急功冒进,经验不足2.领导力量: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把希望寄托在 一个完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3.依靠力量:没有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变法, 群众基础薄弱4.理论指导:理论指导上的局限性,触动了既 得利益者,树敌太多(三)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弱小5.维新派对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存在幻想2021/3/1137六、戊戌变法的意义(一)性质:是一次在光绪帝领导下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二)评价:1.爱国:3.启蒙:2.进步:(最深远的影响)救亡图存,激发了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政治上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发展资本主义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2021/3/1138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国际环境帝国主义时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资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资义发展不充分; 顽固守旧势力非常强大倒幕派实力强大掌握了政权资产阶级力量较弱,无实权,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仅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没有发动群众大刀阔斧,全面推行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侵略中国(有利的国际环境)2021/3/1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