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2.6 距离的计算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选修2-1.doc
2页2.6 距离的计算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空间两条直线间距离的概念,掌握点与平面、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间距离的概念,并能进行相互转化,通过解三角形知识求出它们的距离过程与方法:经历向量运算平面到空间推广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辩证观,简单与复杂之间的转化,空间与平面之间的转化学习重难点 几种空间距离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习方法:以讲学稿为依托的探究式教学学习过程一、 课前预习指导:1.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设a=(a1,a2,a3),则|a|= .若A(x1,y1,z1),B(x2,y2,z2),则dAB=| |= .2.点到直线距离的求法设l是过点P平行于向量s的直线,A是直线l外一定点.设AA′⊥l,垂足为A′,则点A到直线l的距离d等于线AA′ 的长度,而向量在s上的投影的大小|·s0|等于线段PA′的长度,所以根据勾股定理有点A到直线 l的距离.d= 3.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设π是过点P垂直于向量n的平面,A是平面π外一定点.设AA′⊥π,垂足为A′,则点A到平面π的距离d等于线段AA′的长度,而向量在n上的投影的大小|·n0|等于线段AA′的长度,所以点A到平面π的距离d=|·n0|.二、 新课学习:问题探究一 点到直线的距离例1 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长方体ABCD—A1B1C1D1,AB=1,BC=2,AA1=3,求点A1到B1D的距离.学后检测1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则点A1与对角线BC1所在直线间的距离是( )A.a B.a C.a D.问题探究三 点到平面的距离讲解教材49页例2学后检测2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的长方体被截面AEC1F所截而得到的,其中AB=4,BC=2,CC1=3,BE=1.求点C到平面AEC1F的距离.三 当堂检测:1.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n=(-2,-2,1),点A(-1,3,0)在α内,则P(-2,1,4)到α的距离为( )A.10 B.3 C. D.2. 如图,在60°的二面角α—AB—β内,ACβ,BDα,AC⊥AB于A,BD⊥AB于B,且AC=AB=BD=1,则CD的长为 () A.3 B. C.2 D.3.已知向量n=(6,3,4)和直线l垂直,点A(2,0,2)在直线l上,则点P(-4,0,2)到直线l的距离为_____4.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1.若二面角C—AB—C1的大小为60°,则点C到平面ABC1的距离为________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
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