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doc
4页《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 为了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技能,岔河小学开展了“教学节” 说课上课比赛活动这对老师们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理论知识都有很大促进作用下面就刚刚听了孔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文章的内容虽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少有体验但#老师大胆选择“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教学策略,借助精心的设计,精妙的点拨,择取文章精华,删繁就简,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生坚定信念听课老师们的情感也受到强烈的震撼我认为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我认为她有以下几个亮点.视觉冲击,拉近距离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教学就会成为学生主动的发展过程,从而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教学一开始,孔老师就利用课件播放地震中的图片和一段录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震震撼人心的悲惨场面,带着对地震中生离死别的初步认识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这样做有效地调动了孩子已有的情感,激发了孩子内心的情感,让孩子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获得了情感的飞跃这样的导课奠定了课堂的情感氛围,为接下来的整堂课做好了情感铺垫。
读中感悟,情感升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孔老师在本文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进入文中情景也让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这样做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好方法抓住文眼,聚焦形象这篇文章较长,时间又有限,郑老师细细分析,巧妙整合,紧抓题目中的“父”与“子”孔老师让学生汇报父亲了不起的句子如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让学生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通过创设情景(38小时=2280分钟=57节课)对比阅读(父亲挖了36小时,到处都是血迹)和感情朗读使学生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体会儿子了不起的地方时,郑老师巧妙的创设了这样的句子,引领学生去感悟:儿子等了8小时,他又累又饿,但他坚信爸爸“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儿子等了12小时,他嘴唇干裂,但他坚信爸爸“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儿子等了24小时,他浑身乏力,但他坚信爸爸“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儿子等了36小时,他饥寒交迫、极度虚弱,但他坚信爸爸“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通过读说融情来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爱的传承! 板书设计,美观大方不足之处1、教师语言表达准确,清晰,流畅,但是缺少激情和感染力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说:“语文老师应该拥有激情,要么在课堂上开怀大笑,要么被作品感动得流泪……”课堂上,教师只有被作品打动了,才能激发、渲染课堂气氛,才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去切身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爱不管是春风化雨般的悄悄渗透,还是电闪雷鸣般的强烈感染,都是激情飞扬之时没有了激情的课堂,是一潭毫无涟漪的死水,教师就是用再华丽的语言,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是苍白无力,无法引起学生共鸣的2、教师缺少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教学评价性语言苍白例如“好,坐下很好,不错课堂上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很重要的,它对唤起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以及促进学生尽快掌握知识技能都有显著效果。
总之,孔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祝孔老师能在今后教学上更上一层楼把你的美丽带入课堂,让课堂像你一样美丽以上是我的听课感受,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