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区域系统分析与规划研究方法ppt课件.ppt

88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91211120
  • 上传时间:2024-09-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9MB
  • / 8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区域系统分析与规划研究方法区域系统分析与规划研究方法 1 第六章 第六章 区域系统分析与规划研究方法区域系统分析与规划研究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系统科学原理系统科学原理第二节第二节 系统分析概述系统分析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区域经济比较与评价方法区域经济比较与评价方法第四节第四节 预测方法及其应用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第五节第五节 规划和优化方法规划和优化方法第六节第六节 决策与对策分析方法决策与对策分析方法 2 第一节第一节 系统科学原理系统科学原理一、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二、系统科学的基本范畴二、系统科学的基本范畴 系统、要素和子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要素和子系统;系统与环境;功能和结构;功能和结构;三、系统科学基本原则三、系统科学基本原则 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最优化原则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四、系统科学对象、性质和体系四、系统科学对象、性质和体系3 四、系统科学对象、性质和体系四、系统科学对象、性质和体系1.1.系统科学的对象系统科学的对象2.2.系统科学的性质系统科学的性质((1 1)横断科学性质)横断科学性质((2 2)综合性质)综合性质((3 3)功能行为性质)功能行为性质((4 4)方法论性质)方法论性质3.3.系统科学体系系统科学体系4 第二节第二节 系统分析概述系统分析概述一、区域系统分析基本原理一、区域系统分析基本原理二、区域系统分析和规划中的数学方法二、区域系统分析和规划中的数学方法5 一、区域系统分析基本原理一、区域系统分析基本原理(一)系统分析的概念和原则(一)系统分析的概念和原则(二)区域系统分析的特点(二)区域系统分析的特点(三)区域系统分析基本范畴(三)区域系统分析基本范畴(四)区域系统分析步骤(四)区域系统分析步骤 6 (一)系统分析的概念和原则(一)系统分析的概念和原则1. 1. 概念概念 系统分析工作,都与特定的决策者相联系,其中决系统分析工作,都与特定的决策者相联系,其中决策者可以处在不同的层次;系统分析是一种思考和研策者可以处在不同的层次;系统分析是一种思考和研究问题的策略体系,而不是具体的技术方法,系统分究问题的策略体系,而不是具体的技术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必须根据研究对象和分析问题的不同而不同。

      析方法必须根据研究对象和分析问题的不同而不同 2. 2. 原则原则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优化性原则;模型化原则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优化性原则;模型化原则7 (二)区域系统分析的特点(二)区域系统分析的特点1.1.多学科性多学科性2.2.分析结果的多方案性分析结果的多方案性3.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4.4.创造性创造性8 (三)区域系统分析基本范畴(三)区域系统分析基本范畴 1.1.目标目标2.2.替代方案替代方案 3.3.费用与效益费用与效益 4.4.模型模型 5.5.评价准则评价准则 (1)(1)外部条件与内部因素相结合外部条件与内部因素相结合 (2)(2)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3)(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 (4)(4)定性与定量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 9  系统分析的过程 10 二、区域系统分析和规划中的数学方法二、区域系统分析和规划中的数学方法 n系统分析模型系统分析模型n系统预测模型系统预测模型n系统综合(设计)模型系统综合(设计)模型n系统规划优化模型系统规划优化模型n系统决策对策模型系统决策对策模型 11 类别目标方法/模型系系统统分分析析研究系研究系统统要素本身要素本身变变化化规规律律概率分析概率分析,统计统计特征特征值值分析分析分析要素分析要素间间、子系、子系统间统间关系关系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线线性相关、非性相关、非线线性相关性相关),灰色关灰色关联联分析分析,模糊模糊贴贴近度近度,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空空间间相互作用分析相互作用分析,投入投入产产出分析出分析, 诊诊断模型断模型,回回归归分析模型分析模型,计计量量经济经济模型模型研究系研究系统统要素空要素空间变间变化化规规律律趋势趋势面分析面分析,对应对应分析,空分析,空间罗伦兹间罗伦兹曲曲线线研究系研究系统统的的结结构特性构特性多多样样化指数化指数,集中化指数集中化指数,威弗威弗组组合指数合指数,专业专业化指数化指数,区位商模型区位商模型,聚聚类类(系系统统聚聚类类,灰色聚灰色聚类类,模糊聚模糊聚类类等等)分析分析,投入投入产产出分析出分析,对应对应分析分析,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罗伦兹罗伦兹曲曲线线分析系分析系统统的功能、效益的功能、效益价价值值工程法工程法,功能功能对对比分析比分析,模糊模糊综综合合评评价价,生生产产函数模型函数模型,层层次分析模型等次分析模型等系系统统预测预测分析系分析系统统演化演化规规律,推断未来律,推断未来变变化化趋势趋势时间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定性序列分析方法,定性预测预测:专专家咨家咨询询法法,问问卷卷调查调查法等定量法等定量预测预测:回回归预归预测测,自回自回归预测归预测,平滑平滑预测预测,灰色灰色预测预测,模糊,模糊预测预测,仿真仿真预测预测,类类比比预测预测等等系系统统综综合合设计设计开开发发方案方案特特尔尔菲法菲法,头脑风头脑风暴法暴法,情景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类类比法比法,比例法等比例法等优优化化与与规规划划控制系控制系统统朝着最佳方向朝着最佳方向发发展展运筹学模型运筹学模型:线线性性规规划划(包括包括0-1规规划划,整数整数规规划划),动态规动态规划,目划,目标规标规划划,网网络规络规划等,控制划等,控制论论模型模型:一般控制一般控制论论模型模型,大系大系统递阶统递阶模型等模型等决策决策与与对对策策评评价价,设计设计,实实施施模糊模糊综综合合评评价价,计计划划评审评审技技术术,功能功能对对比分析比分析,层层次分析等次分析等依据可能出依据可能出现现的情况提出的情况提出对对策措施策措施单单目目标标决策决策: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风险风险决策等决策等多目多目标标决策决策:主主导导目目标标法法,线线性加性加权权法法,功效系数法等功效系数法等费费用效果法用效果法,序列序列优优化法化法,主分量主分量层层次分析法等次分析法等矩矩阵对阵对策策:双方双方对对策与多方策与多方对对策策,零和零和对对策与非零策与非零对对策等策等12 13 第三节第三节 区域经济比较与评价方法区域经济比较与评价方法 一.区域经济的比较与评价一.区域经济的比较与评价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方法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方法三.区域评价案例三.区域评价案例14 一.区域经济的比较与评价一.区域经济的比较与评价 (一)比较的内容(一)比较的内容(二)比较对象的选择(二)比较对象的选择(三)常用区域比较和评价指标与指数(三)常用区域比较和评价指标与指数15 (一)比较的内容(一)比较的内容1. 1. 综合实力与总体规模的比较综合实力与总体规模的比较2. 2. 发展水平的比较发展水平的比较 3. 3. 发展速度的比较发展速度的比较 4. 4. 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比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比较 5. 5.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比较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比较 6. 6. 经济发展条件的比较经济发展条件的比较 7. 7. 生存条件与生存环境的比较生存条件与生存环境的比较 8. 8. 社会秩序的比较社会秩序的比较 16 (二)比较对象的选择(二)比较对象的选择1.1.横向比较对象横向比较对象:相邻地区,同级行政区的相似:相邻地区,同级行政区的相似(相关)地区,上级行政区的平均状况,全国(相关)地区,上级行政区的平均状况,全国的平均状况等。

      的平均状况等 2.2.纵向比较对象纵向比较对象::本区上一年度,上一发展阶段本区上一年度,上一发展阶段状况;上级区或全国上一年度/上一发展阶段状况;上级区或全国上一年度/上一发展阶段及其平均状况;相关/相似地区历史阶段的状及其平均状况;相关/相似地区历史阶段的状况等 3.3.区域比较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区域比较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注意比较对象的可比性注意比较对象的可比性尽可能进行综合比较、动态比较尽可能进行综合比较、动态比较尽量用常用的比较指标或指标体系进行比较尽量用常用的比较指标或指标体系进行比较 17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n1.科学性原则n2.客观性原则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与现行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与现行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统计标准相衔接n3.可比性原则选择指标时应当借鉴国际通行的统计标准和规范并与之衔接,能够进行国际比较分析;n4.实用性原则评价指标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战略管理和决策需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n5.全局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完整、全面地体现生态安全的实际情况;n6.可操作性原则考虑到统计工作的现状,设置指标体系时应尽量采用易于获取数据的指标,提高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可操作性。

      18 (三)常用区域比较和评价指标与指数(三)常用区域比较和评价指标与指数1. 1. 生活质量指数生活质量指数(PQLI,the Physical Quality (PQLI,the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of Life Index,也翻译成,也翻译成““生命素质指数生命素质指数””) )PQLIPQLI值=(识字率指数+婴儿死亡率指数+一岁期望寿值=(识字率指数+婴儿死亡率指数+一岁期望寿命指数)/3命指数)/3 识字率指数=实际识字率/识字率标准值(全国或识字率指数=实际识字率/识字率标准值(全国或全世界平均识字率)全世界平均识字率) 2. ASHA(2. ASHA(美国社会卫生协会,美国社会卫生协会,American Social American Social Health Association)Health Association)指标指标19 生活质量指数的计算20 3.HDI:人类发展指数21    ASHA指标值 =[(就业率*识字率*平均期望寿命70)*(人均GNP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婴儿死亡率) 4. 经济业绩指数EPI    EPI=实际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5. 综合经济效益指数          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纯收入总额/(年均占用资金*折算费率+成本总额)6. 全要素生产率A                 A=Y/(KL)其中Y为产出(产值或产量),K为资金投入量,L为劳动投入量,a和b参数。

      22 7. 评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指标体系(1)科技进步贡献率P;(2)年技术进步速度;(3) 技术水平;(4) 全部劳动效率;(5) 劳动-资金产值率(元/人);(6) 投入弹性系数;(7)  单位GDP能耗、水耗、碳排放23 8.全国全面小康十条标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4000元人民币(约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人民币(约2000美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人民币(约1000美元);•恩格尔系数低于4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50%;•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达到20%;•大学入学率达到20%;•每千人医生数2.8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95%以上24 9. 现代化的量化指标(第一次现代化;还有社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综合现代化等指标)项项目目现现代化代化标标准准 中国2007年情况达标率人均人均GNP(美元)(美元)>3000  非非农产业农产业占占GDP比重比重(%)>85  第三第三产业产业占占GDP比重比重(%)>45  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占总总人口比重人口比重(%)>50  非非农业农业就就业业人口占就人口占就业业人口比重人口比重(%)>70  大学生占大学生占20-24岁岁年年龄龄人口比重人口比重(%)>12.5  人口人口净净增增长长率率(1990-1998年平均年平均,%)<1  人口平均人口平均预预期寿命期寿命(岁岁)>70  平均多少人平均多少人拥拥有一个医生有一个医生(人人)<1000  成人成人识识字率字率(%)>80  25 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方法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方法(一)评价的基本范畴(一)评价的基本范畴 评价对象、评价目标、评价对象因素、评语、评价准则、评价对象、评价目标、评价对象因素、评语、评价准则、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二)区域发展规划中的评价问题(二)区域发展规划中的评价问题 1. 1. 项目评价项目评价 ;;2. 2. 方案评价方案评价 ;;3. 3. 政策评价政策评价 (三)评价方法(三)评价方法 1. 1. 直观判断法直观判断法 ;;2. 2. 尺度对应法尺度对应法 ;; 3. 3.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4. 4.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26 三.区域评价案例三.区域评价案例 n(一)我国各省区工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一)我国各省区工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n(二)中国百强县(市)评价的基本思路(二)中国百强县(市)评价的基本思路n(三)中国宏观经济的国际评价(见有关文章(三)中国宏观经济的国际评价(见有关文章27 案例1:我国各地区工业经济效益评价n 项    目        权 重        全国标准值      权重/标准值n                                 (2008年)            n  1.产品销售率          15           97.50%          n  2.工业资金利税率      30           13.55%  n  3.工业成本利润率      15            6.61%     n  4.工业净产值率        10           25.44%    n  5.全员劳动生产率      10           6205元   n  6.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20            2.67次  28 案例案例2: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实: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评价的基本思路(百强县评选)力评价的基本思路(百强县评选)n 最初的 指标体系:n    (1)人均耕地面积                         (2)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n    (3)耕地面积变动度                       (4)人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n    (5)人均贷款额                           (6)农村人均用电量n    (7)国内生产总值(GDP)                    (8)地方财政收入n    (9)各项税收                            (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n   (11)人均财政收入                        (12)人均向国家提交税金n   (13)社会劳动生产率                      (14)农产品商品率n   (15)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比重  (16)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与GDP的百分比n   (17)支援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18)人口自然增长率(逆指标)n   (19)每百万人中中学生的比重              (20)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数(逆指标)n   (21)人均财政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          (22)每万人拥有的医院.卫生床位数n   (23)农业技术人员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      (24)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n   (25)人均储蓄余额                        (26)农民人均纯收入n   (27)职工平均工资                        (28)人均占有食品折合能量n   (29)谷物折合能量占全部食品折合能量的比重 (30)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n指标综合方法:(1)原始数据标准化 ;(2)各指标的权重;(3)计算加权平均值29 百强县评价指标: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方面,确定了33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最新指标)n发展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                   地方财政收入                                非农产业比重                                经济密度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院床位数                   每成人中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数30 发展活力n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地区生产总值指数                   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实际利用外资额与GDP之比                   出口总额与GDP之比(出口依存度)                   外资企业比重                                 每百户居民民用汽车拥有量                   每百户的拥有量                   人均各项贷款                   人均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                   投资变动率 31 发展潜力n                                  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人均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                                农业劳动生产率                   工业劳动生产率                   耕地产出率                                人均耕地面积                   公路网密度                   有效灌溉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重                                每万人中的中学生人数                   人均公共图书藏量                   每万人全年申请专利数                   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32 评价方法(指标合成方法)n根据确定的测评指标体系,采取主成分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计算出各系统分值n然后加权合成计算出综合发展指数n折算成0-100(0代表最差、100代表最好,这实际上不合适——不便于作倍比分析) 33 案例3:中国宏观社会特征的国际评价n参见待发表的文章“中国宏观社会特征的国际中国宏观社会特征的国际评价评价 ”(略)34 SWOT分析方法n优势(strength)n劣势(weakness) n机遇(opportunity)n威胁(threat)或挑战n优势和劣势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认识研究对象、应注意从横向比较中识别比较对象的特点;n机遇和挑战则是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研究对象,要通过对未来有关环境因素的变化预测来认识研究对象可能争取到的有力条件或不得不面对的不利因素。

      35 如何甄别优劣势?如何判断机遇和挑战?n优势和劣势可以从区位、资源禀赋、生产要素、产品或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概括;n机遇和挑战则可以从政策、市场、科技进步和外部环境变化中寻找n优势和劣势更多的是强调区域的内部本质;机遇与挑战则更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 36 SWOT战略优 势劣 势机会SO战略(增长性战略)WO战略(扭转型战略)威胁ST战略(多种经营战略)WT战略(防御型战略)37 SWOT战略n(1)机遇-优势(OS)状态:外部有机遇,内部有优势;策略:充分发挥产业内部优势,抓住机遇采用发展型战略n(2)机遇-劣势(OW)状态:存在一些外部机遇,但有一些内部的劣势妨碍着它利用这些外部机遇;策略:利用外部资源来弥补产业内部劣势由稳定型向发展型战略过渡38 SWOT战略n(3)威胁-优势(TS)状态:外部有威胁,内部有优势;策略:利用内部的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的影响,最终将威胁转化为机遇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n(4)威胁-劣势(TW)状态:外部有威胁,内部有劣势;策略:减少内部劣势同时回避外部环境威胁,即不正面迎接威胁,最终置之死地而后生采用紧缩型战略39 层次分析法(AHP)n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n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n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n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n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  40 41 42 43 延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层次分析44 层次分析表式层次分析表式(1):数据含义表:数据含义表 A1A2...AMA1W1/W1W1/W2...W1/WmA2W2/W1W2/W2...W2/Wm...............AmWm/W1Wm/W2...Wm/Wm45 层次分析表式层次分析表式(2):层次单排序:层次单排序 AKB1B2...BNB1b11b12...b1nB2b21b22...b2n...... ... ... ...Bnbn1bn2...bnn46 层次分析表式层次分析表式(3): 层次总排序表层次总排序表 层次A/层次BA1A2...AmB层次总排序a1a2...amB1b11b12...b1m∑aj×b1jB2b21b22...b2m∑aj×b2j..................Bnbn1bn2...bnm∑aj×bnj47 48 7.情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 n就某一主题或某一主题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的一种特殊研究方法。

      n模拟外部因素可能发生的多种交叉情景以分析和预测各种可能前景n情景分析法又叫“脚本法”,它是在推测的基础上,对可能的未来情景加以描述,为决策、对策提供依据 49 50 情景设计 n从主导方面的极端值(极大、极小可能值)出发来设计简单方案,在此基础上综合成复杂方案n实例:长白山区特产资源开发规划编制过程中,从开发、保护和市场份额三个方面出发,构筑开发方案:n“重开发型方案”(强调经济效益)n“重保护型方案”(强调保护)n“市场份额极大化”(强调市场占有额、低价销售)n“趋势性方案”(当前趋势的外推)n“协调型方案”(开发-保护并重型)五大情景n然后利用系统动态学模型模拟了不同状态下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效益,最后确定了协调型开发策略 51 第四节 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第四节 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一、预测概述一、预测概述二、预测方法概述二、预测方法概述三三、结构化预测方法、结构化预测方法四、非结构化预测方法四、非结构化预测方法五、社会经济预测中多模型、多方法的结合五、社会经济预测中多模型、多方法的结合52 一、预测概述一、预测概述(一)预测的过程(一)预测的过程(二)预测研究的特性(二)预测研究的特性(三)区域规划研究中的预测问题(三)区域规划研究中的预测问题53 (一)预测的过程(一)预测的过程(1)(1)明确被预测的内容(即预测对象)及其变量指标,确明确被预测的内容(即预测对象)及其变量指标,确定预测研究的目标。

      定预测研究的目标2)(2)收集有关预测对象变化的原始资料收集有关预测对象变化的原始资料3)(3)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分类,去伪存真,去粗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分类,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取精, 使之成为对预测有用的初级信息使之成为对预测有用的初级信息4)(4)通过建模、计算、模拟等信息处理方法和经验判断方通过建模、计算、模拟等信息处理方法和经验判断方法,法, 分析客观事物的演化规律分析客观事物的演化规律5)(5)对于得到的模型和结果进行可靠性检验和误差分析,对于得到的模型和结果进行可靠性检验和误差分析,并作适当的修改和完善并作适当的修改和完善6)(6)运用已经得到的关于事物发展规律的结论或模型,对运用已经得到的关于事物发展规律的结论或模型,对未来进行预测未来进行预测54 (二)预测研究的特性(二)预测研究的特性 (1)(1)着眼过去和现在,展望未来,具有动态性和着眼过去和现在,展望未来,具有动态性和历史性2)(2)从已知条件出发,从人们熟悉的现实情况来从已知条件出发,从人们熟悉的现实情况来探索和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预言未来,因而探索和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预言未来,因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具有一定的现实性3)(3)通过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建模、计算,来通过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建模、计算,来推测和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性,因而推测和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性,因而具有可验证性(对过去)和风险性(对未来)具有可验证性(对过去)和风险性(对未来)55 (三)区域规划研究中的预测问题(三)区域规划研究中的预测问题n总量预测n速度预测n结构预测n关系预测n供需平衡预测……56 二、预测方法二、预测方法概述概述n1.定性预测:根据过去的发展过程和速度,估计将来的情况n2.专家调查法:根据专家的研究和感性认识估计将来的情况n3.发展分析法:根据过去的指标变化用时间序列预测法预测未来情况57 二、预测方法二、预测方法概述概述n4.相关-回归分析法:用数学模型找出预测指标与国民经济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回归模型,推算预测目标未来情况n5.对比分析法:通过与类似地区相关情况的对比,分析本地指标的变化情况n6.投入产出分析:根据投资和重大工程建设计划,利用投入产出表推断未来情况58 三、确定性预测三、确定性预测1.1.费尔哈斯模型:费尔哈斯模型:速度递增预测法:速度递增预测法:59 2.2.宋键人口预测模型宋键人口预测模型X0(t+1)=[1-D0A(t)]Y0(t)+W0A(t)Xa+1(t+1)=[1-Da(t)]Xa(t)+Wa(t)(a=0,1,…,M-1)式中: X0(t+1)为第t+1年度婴儿数;Y0(t)为第t年度内活产婴儿数;Xa(t)为第t年度初a岁年龄组的人口数;M为人口的最高年龄;W0A(t)为第t年度内在0A块中的迁移扰动人口数;Wa(t)为第t年度内a岁组Ⅱ类块中的迁移扰动人口数;D0A(t)为第t年度内婴儿当年死亡率;Da(t)为第t年度内a岁组的人口前向死亡率;Ki(t)为第t年度初i岁组人口中的妇女比例系数;Hi(t)为第t年度内的生育模式(规格化生育率);Bi(t)为第t年度内的总和生育率;p-q为妇女育龄期间。

      各种变化率一旦给定(通过调查和规划得到),则各年龄组人口可测,人口总数也可测出60 3.3.弹性分析预测法弹性分析预测法n设y=f(x),当给x一个改变量△x时,函数y就取得了一个改变量△y,显然,△x与△y分别是自变量x与函数y的绝对改变量,则△x/x与△y/y分别是相对改变量n当△x→0时,(△y/y)/(△x/x)之极限称为y在x处的弹性在经济学中,为计算方便,常将此式改写成差分形式,即:n式中y0,y1和x0,x1分别是函数与自变量的初值和终值neyx的经济学意义是:若其它影响因素不变,当自变量(如价格等)变动1%时,因变量(如需求量等)变动的百分比61 4.时间序列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62 63 64 65 其他预测方法n比例放缩法n案例对比法n情景分析法66 第五节 决策与对策分析方法第五节 决策与对策分析方法 一、决策的问题与类型一、决策的问题与类型二、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二、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三、风险型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三、风险型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四、竞争型决策-对策论的理论和方法四、竞争型决策-对策论的理论和方法67 一、决策的问题与类型一、决策的问题与类型n(1)(1)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 n(2)(2)风险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n(3)(3)非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n(4)(4)竞争型决策竞争型决策 68 二、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二、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n假定某一工厂准备生产一种产品,因缺乏资料,工厂假定某一工厂准备生产一种产品,因缺乏资料,工厂对该产品市场需求量只能估计为较高、一般、较低、对该产品市场需求量只能估计为较高、一般、较低、很低四种情况,而对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无法预测。

      很低四种情况,而对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无法预测为生产这种产品,工厂考虑了三个方案:为生产这种产品,工厂考虑了三个方案:n第一方案:改建原有的生产线;第一方案:改建原有的生产线;n第二方案:新建一条生产线;第二方案:新建一条生产线;n第三方案:部分零件从市场上采购,本厂生产其它部第三方案:部分零件从市场上采购,本厂生产其它部分,组装后出售分,组装后出售n这三个方案在不同市场需求情况下的获利情况如表这三个方案在不同市场需求情况下的获利情况如表7-7-3 3所示69 70 (1)等概率法    既然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无法预测,不妨假定它们的概率相等此例中,四种状态,按等概率计算,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1/4=0.25因此,各方案的损益值是: 第一方案:600*.25+400*.25+0*.25+(-150)*.25=212.5    第二方案:800*.25+350*.25+(-100)*.25+(-300)*.25=187.5    第三方案:400*.25+250*.25+90*.25+50*.25=197.5第一方案收益值最大,应认为是最佳方案 71 (2)最大的最小收益法(小中取大)    以最小收益值为评价标准,注意的重点放在收益不低于一定限度(或损失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计算步骤是:先找出各方案中的最小收益值;然后比较这些最小收益值,以其中的最大者准确定最佳方案  如上例,三个方案的最小收益值分别是:-150,-300,5050最大,所以,第三方案为最佳方案    显然,此法是一种比较保守的分析方法3)最大的最大收益法(大中取大)  和(2)相反,以各方案的最大收益为比较对象,大中取大此例中,各方案的最大收益值分别是:600,800,400800最大,所以,第二方案是最佳方案显然,此法是一种十分乐观的分析方法 72 (4)最小的最大后悔值法(大中取小)    当某一状态出现而决策者却未采取对应的方案,决策者就会感到后悔最大收益值与所采取的方案的收益值之差,叫做后悔值按照这种分析方法,先找出各个方案的最大后悔值,然后选择最大后悔值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此例中,各种状态的最大收益值计算如下:市场需求较高时,最大收益值是第二方案(800);市场需求一般时,最大收益值是第一方案(400);市场需求较低时,最大收益值是第四方案(90);市场需求很低时,最大收益值是第四方案(50)因此,各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后悔值就如表7-4所示:73 74 (5)乐观系数法  最大的最小收益值法是从最悲观的估计出发,最大的最大收益值法是从最乐观的估计出发,两者都是走极端的估计。

      将二者结合起来,即根据决策人员的主观判断,选择一个系数α(0<α<1,α称乐观系数),当α=0时,决策人员对出现的状态持完全悲观的看法;当α=1时,决策人员对出现的状态持完全乐观的看法  对上述例子,假定取α=0.2,则1-α=0.8为悲观系数利用这两个系数可以计算出各方案的收益值,就是乐观系数×最大收益+悲观系数×最低收益用此法计算上例各方案的收益值就是:  第一方案:0.2*600+0.8*(-150)=0    第二方案:0.2*800+0.8*(-300)=-80    第三方案:0.2*400+0.8*50=120120最大因此,可以认为第四方案为最佳方案75 三、风险型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三、风险型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n风险型决策可以用决策树作为分析的工具风险型决策可以用决策树作为分析的工具n首先画一个方框作为出发点,叫决策点首先画一个方框作为出发点,叫决策点n从决策点画出若干条线,每一条线代表一个方案这从决策点画出若干条线,每一条线代表一个方案这样的线叫方案枝样的线叫方案枝n在各个方案枝的末端画上一个圆圈,叫作自然状态点在各个方案枝的末端画上一个圆圈,叫作自然状态点n从自然状态点引出若干条直线,代表自然状态,叫作从自然状态点引出若干条直线,代表自然状态,叫作概率枝。

      概率枝n把各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利益或损失的数字记把各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利益或损失的数字记在概率的末端,这样构成的图形叫决策树在概率的末端,这样构成的图形叫决策树 76 四、竞争型决策-对策论的理论和方法四、竞争型决策-对策论的理论和方法 (一)对策的三要素(一)对策的三要素 1.1.局中人局中人;;2.2.策略集合策略集合;;3.3.赢得函数赢得函数(二)对策的分类(二)对策的分类(三)矩阵对策(三)矩阵对策(四)层次分析法(四)层次分析法(AHP(AHP方法方法) ) 77 第六章第六章 “区域系统分析与规划方法区域系统分析与规划方法”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 1.1.解释概念解释概念 (1)(1)增长方式增长方式 (2)(2)生活质量指数生活质量指数(PLQI) (PLQI) (3)ASHA(3)ASHA指数指数 (4)(4)投入弹性系数投入弹性系数 (6)(6)风险型决策风险型决策2.2.简述区域系统分析的特点和原则简述区域系统分析的特点和原则3.3.分析说明如何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区域系统分析分析说明如何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区域系统分析4.4.分析说明如何用评价的方法进行区域系统分析分析说明如何用评价的方法进行区域系统分析5.5.简述区域分析中预测方法的原理和过程简述区域分析中预测方法的原理和过程6.6.简述线性规划的原理和建模过程简述线性规划的原理和建模过程作业:利用作业:利用SWOTSWOT方法,分析你家乡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方法,分析你家乡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78 课程总结n 79 区域和区域系统区域和区域系统区域规划理论基础区域规划理论基础区域系统分析方法区域系统分析方法1.区位理论区位理论2.规模经济论规模经济论3.地域分工论地域分工论4.空间相互作用论空间相互作用论5.可持续发展论可持续发展论6.区域经济发展论区域经济发展论1.系统分析原则系统分析原则2.区域比较与评价方法区域比较与评价方法3.区域发展预测方法区域发展预测方法4.规划与优化方法规划与优化方法5.决策与对策方法决策与对策方法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区域发展的专项规划区域发展的专项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实践区域分析与规划实践80 复习思考题n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系统”n1.解释概念:  (1)结节区域    (2)区位商    n(3)多样化指数    (4)开环反馈控制  (3)投入产出表n2.请举例说明区域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n3.请谈谈你对区域系统演化规律的理解和认识n4.简述区域系统的主要特征81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规律” n1.解释概念:(1)生产要素    (2)生产函数     (3)GNP和GDPn2.举例说明生产要素配置方式n3.简述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n4.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内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n5.分析说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82 第三章 “区域开发规划的理论基础”n n1. 解释概念:(1)规模经济(函授略)   (2)地域分工    (3)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   (4)距离衰减原理n2. 简述规模经济所导致的地域类型(函授略)n3. 简述你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的理解和认识n4. 简述你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认识n5.简述区域层次性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函授略)n6.举例说明地理扩散的基本方式83 第四章 “区域开发及其决策” n1.解释概念  (1)主导产业   (2)增长极    (3)点轴模式    (4)有限理性原理(函授略)n2.简述区域开发的目的、任务n3.简述区域开发的主要方式n4.简述区域开发中如何确定主导产业(函授略)n5.简述区域开发的产业模式和空间模式n6.简述我国区域开发空间模式的变化(函授略)84 第五章 “区域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n n1.简述你对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解和认识n2.简述你对区域规划的理解和认识n3.简述区域开发中如何确定重点开发部门和地域n4.分析说明区域开发规划中如何确定区域发展方向n5.分析说明确定区域开发目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85 第六章 “区域开发专项规划” n1.解释概念  (1)劳动力负担系数 (2)性比例  (3)老龄化指数  (4)带眷系数n2.简述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和原则n3.简述人口规划的任务和应注意的问题n4.简述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应注意的问题86 第七章 “区域系统分析与规划方法”n n解释概念  (1)增长方式  (2)生活质量指数(PLQI)  (3)ASHA指数 n (4)投入弹性系数  (6)风险型决策(函授略)n2.简述区域系统分析的特点和原则n3.分析说明如何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区域系统分析n4.分析说明如何用评价的方法进行区域系统分析n5.简述区域分析中预测方法的原理和过程n6.简述线性规划的原理和建模过程(函授略)87 88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