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真亦幻引遐想 虚实相生丰意蕴.docx
7页亦真亦幻引遐想 虚实相生丰意蕴 -------苏轼《江城子·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虚实相生艺术技巧赏析【教学目的】1、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理解词作中语言,全面把握词作的内容2、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词作虚实相生的想象艺术3、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会词作语言表情达意的精妙,基本把握苏轼词的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体会作者深婉缠绵的情感4、 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体会古今相通的真挚情感教学重难点】1、 体会作者的情感及词作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2、 掌握词作的虚实相生的想象艺术学会迁移,灵活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技巧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工具】希沃白板5【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 名作导入以齐白石的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来导入,由绘画的虚实相生的技法引出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虚实相生二、 温故知新让学生回顾诗词中的“虚”具体所指内容诗词中的“实”与“虚” (1) 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誓愿、神话传说为虚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 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为虚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3) 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 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明晰背景“彩云易散琉璃脆”,苏东坡发妻王弗在两人婚后第11年染病去世,苏东坡悲痛不已,亲自护送灵柩安葬在母亲坟墓旁边王弗十六岁嫁给苏轼,却卒于27岁,短短的十一年相爱一段爱情才正是最美好的时候,却终止了造化弄人,不过如此此后苏东坡亲手在妻子坟前墓后种下了3万多棵松树!并且一首接一首的写诗词寄托自己的哀思,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这首悼亡词苏轼写此词时四十岁,而此时王弗已去世十年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调,在密州任地方官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已亡故十年,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依旧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弗,便写下这首悼亡词题目中的乙卯正月二十日正是写这首词的时间,苏轼写此词时四十岁,而此时王弗已去世十年四、诵文明情学生自由诵读、齐读,教师指导、学生代表朗读五、析句明情 体认虚实1、【思考】既然题目中是“记梦”,那么大家把词中梦境的部分找出。
明确:“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2、 理清思路上阕: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下阙:梦见亡妻和相见之喜3、【思考】词中主要通过梦境来抒写对亡妻的深情和思念,所运用的手法是什么?请分析哪些是实,哪些是虚,并结合词句加以简析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明确:虚实相生虚写: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词中下片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描写梦境,为虚写上片写设想相逢的情景,“纵使相逢应不识……鬓如霜”属虚写下片“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推想亡妻年年都会在明月照孤坟的夜晚,因怀念亲人而伤心欲绝余为实写实:入梦前的思念 关键词:不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虚 设想相逢的情景 关键词:相逢不识 梦中相会的悲喜 关键词:相顾无言 推想亡妻思亲伤心 关键词:明月夜 短松冈赏析:(1)写梦前的十年思念,隐含着漫长的忧郁和悲伤不思量”,不刻意去思念亡妻,自难忘却根本忘不了,在词人看来,妻子似乎并没有死,虽有十年之久,千里之遥,时空隔绝,悲痛凄凉,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2)“纵使相逢应不识”几句,设想十年后与亡妻重逢,自己已是风尘满面,鬓发如霜思考】作此词时,苏轼年仅四十,为何会“尘满面,鬓如霜”呢?联系写作背景可知,这十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压,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
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备尝艰辛可以说,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蕴含在这六个字之中了作此词时,苏轼年仅四十,说鬓如霜不无夸张,但我们也由此可见其生活之艰辛,心境之凄凉3)下阙则用记梦,小轩窗,正梳妆,这些妻子生前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物,具体呈现了妻子生前夫妻生活的温馨反观现实,亡妻已故去多年,今昔对比,愈显失去之痛苦,境遇之寂寞冷落4)“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死别十年,再度见面纵有千种哀愁,万般凄凉,多年的思念、痛苦、个人的坎坷遭际,一时无语凝噎,无言胜有言,万千思绪尽在不言中5)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全词以梦境为中心,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梦是虚幻缥缈的,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既有梦境,又有现实,亦真亦幻,虚实相生,更显情真意切,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4、小结(1)课文艺术技巧总结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与梦境”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情调梦前----此情无计可消除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梦后-----此情无计可消除(2)虚实相生艺术技巧总结① 虚写:时空转移,梦境、神鬼世界;还可分为此时异地,此地异时 (过去、未来),异时异地。
②实: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 ,作用:具体、明朗、真切 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作用:空灵、飘逸、含蓄丰富诗歌内容 扩大诗歌意境 强化诗歌情感 六、拓展延伸1、课堂演练同类题材同种手法示例: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也有为亡妻写了多首悼亡词,请鉴赏这首《南乡子1·为亡妇题照》南乡子1·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2、【链接高考】古诗词表达技巧的规范答题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取得了什么艺术效果在高考中,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察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回答此问题应熟练掌握“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虛实相生规范答题第一步: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第二步: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 ,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 。
第三步:虚实结合的妙处:表达……情感,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营构了一种朦胧迷离、亦真亦幻的 境界希沃投屏展示学生作业,教师点评)明确: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词的上阙写词人因看到亡妻画像而睹物思人,伤心落泪,下阙梦醒后只听闻风吹檐下风铃而倍感伤心,此为实写;下阙“午夜鹣鹣梦早醒”句写词人只能通过梦境与妻子重逢,此为虚写梦醒前后和梦境形成反差,更有力地表现了词人思念亡妻的情真意切七、作业望江南 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请从艺术手法运用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回去搜集体现“虚实相生”手法同类鉴赏题反馈到群八、板书设计1、实 入梦前的思念 不思量 自难忘 无处话凄凉虚 设想相逢的情景 相逢不识 梦中相会的悲喜 相顾无言 推想亡妻思亲伤心 明月夜 短松冈2、实: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 丰富诗歌内容具体、明朗、真切 扩大诗歌意境强化诗歌情感 虚: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空灵、飘逸、含蓄 时空转移 虚 梦境、神鬼世界 1.此时异地2.此地异时 (过去、未来)3.异时异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