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李岚清)教案.docx
4页课 题《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主备人1、能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自行阅读课文,并自行教学设计> 设计“探究 ?练习”题教学目标2、能根据发言人的身份比较两篇发言的重点内容,体会演讲语言的得体性3、能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学会写简短的演讲稿重 点2难 点3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具学具有效课时二课时课 时第一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 学 活 动个案补充一、导入: 2001 年 7 月 13 日,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赢得了有效导课2008 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全国人民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的盛况二、一、词语积累有效学习评估(gū) 承诺(nu) 盈( yng)余盛(shng)事授予(yǔ) 赫(h)尔辛基二、发言人简介李岚清( 1932~),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何振梁(1929~),1981 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89 年当选为中国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三、作品简介《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陈述发言》李岚清陈述了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北京申办 2008 年奥运会的立场和实现诺言的态度,对经费问题作出了保证,并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
《何振梁先生陈述发言》何振梁以资深职业人士的身份,恳切地表达了希望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热切愿望,并诚挚地阐述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意义中国申办奥运会的历史简介2001 年 7 月 13 日夜晚,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古老的北京无人入睡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取得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时,这座城市沸腾了!从蒙特卡洛的泪水,到今夜莫斯科的欢笑,北京的申奥之路走了整整 8 年,跨越了一个世纪!回首这一路上的汗水与泪水,只有在这成功的一刻,我们才有资格感叹一句:八年申奥路,走得可真不容易!难忘蒙特卡洛 1993 年 1 月 11 日,北京 2000 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代表团正式呈交了申办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的申办报告, 从此北京踏上了申奥的艰难历程开放的北京迎奥运” ,这是北京 2000 年申奥的口号人们希望北京能够通过成功申办奥运会,把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我们难以忘却, 1993 年 9 月 24 日凌晨,摩纳哥蒙特卡洛在无数人的期盼当中,萨马兰奇终于说出了“悉尼”一词,这意味着国际奥委会选择了悉尼作为 2000 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北京申办失败 在结果宣布的那一刻,在场的悉尼代表团的欢呼雀跃与北京代表团的沮丧震惊形成了强烈对比。
而在中央电视台转播中心现场,人们失望、诧异、 沮丧等种种复杂心情交织的表情,定格成为一幅历史性的画面,深深地刻在了每个中国人心中第 1 页 共 3 页[卧薪尝胆,总结教训]在第二天北京的头班地铁里, 车厢的门口贴上了白底黑字的小标语, “申奥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正是以这种精神,中国在一如既往地为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作贡献的同时,也在总结着失败的教训,为最终实现中国的奥运梦想默默地准备着第一次申办时,我们对形势估计得过于乐观,忽略了很多隐藏的问题,如北京在交通、通信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难题,而空气质量也着实令人担忧此外,北京宣传自己的方式也相对老旧,过于渲染北京作为旅游城市的古老历史、悠久文化及民情世态,却相对忽略了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所必备的现代化文明气息,而这恰恰是最能吸引国际奥委会官员注意的方面而作为北京第一次申奥的主要对手,悉尼的准备则十分充足除了在运动场馆和运动员食宿等方面的完善规划,悉尼还围绕环保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好评第一次申办虽然失败了,但申奥达到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目的,也为我们今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备战 2008]第一次申奥失败后, 北京没有急着申办 2004 年奥运会, 而是吸取教训, 完善自身。
在 5 年里,北京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999 年 4 月 6 日,经中国奥委会批准,北京市市长刘淇赴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递交了北京承办 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北京代表着中国,又一次站在了申奥起跑线上这一次,北京奥申委提出了北京申奥的三个新重点: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北京市加大了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 10 年间用于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投入将达到 1000 亿元北京奥申委还准备了 5000 万美元的备用资金,这使北京的预算看起来更加合理在 2008 年奥运会的申办过程中, 民众的极大支持成为北京独特的优势 据独立的调查公司提供的数据, 94.6%的北京市民支持北京申办 2008 年奥运会更令人感到振奋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也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期盼着北京申奥的成功圆梦莫斯科 2000 年 8 月 28 日,北京与巴黎等其他 4 个城市一起,由申请城市进入候选城市之列从这一天开始,北京奥申委便全力投入到《申办报告》的撰写当中在不到100 天的时间里,北京奥申委抽调各路精兵强将夜以继日地工作, 工作人员创造了连续工作32 个小时的记录 经历了中文本 10 次、英文和法文本3 次的“颠覆性”修改,重5.6 公斤、近 20万字的《申办报告》,终于在2001 年 1 月 16 日,国际奥委会规定时间的最后一天,送达国际奥委会总部。
2001 年 5 月 15 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在对北京的评估报告中说:“北京举办的2008 年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北京的努力得到了肯定7 月 10 日,距国际奥委会投票还有3 天时间, 5 个候选城市在世界贸易中心摆下展台, 这是候选城市到达莫斯科后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从展台的设计,到众多著名中国运动员的亮相,以及独具匠心的小礼品——红色中国结,中国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和美好的印象二、课文分析《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陈述发言》李岚清副总理以中国政府代表的身份发言,陈述的重点内容表现为:第 2 页 共 3 页第一部分(第 1~3 段)中国政府对申奥的立场、态度和承诺第二部分 (第 4~ 5 段)作关于奥运经费的保证, 并表达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第三部分(第 6 段)表达对世界客人的热烈欢迎《何振梁先生陈述发言》何振梁先生是职业体育人士,是国际奥委会执委, 时年 72 岁,被人们称为北京奥申委“最年长的志愿者” 第一部分(第 1 段)选择中国的意义第二部分(第 2~3 段)我的梦想第三部分(第 4~5 段)重申选择北京的意义四、有效小结五、有效作业 练习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