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及技术学院.doc
34页内蒙古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2016年8月内蒙古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一、“十二五”期间工作情况总结(重点关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1、人才培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经过五年的努力,教师的教学理念、精神风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明显改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水平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取得了一批教书育人、教学改革的成果,探索出提升教学水平的一整套做法,形成了有推广和借鉴价值的经验,获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和校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① 教学团队建设学院以课程群为组织形式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针对3个本科专业分别组建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环境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农产品加工贮藏”等教学团队微生物学”教学团队是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分子生物学”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② 精品课建设学院多年来一直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完善,并采取多项措施支持及鼓励各级精品课程建设重点支持各专业基础课及主干课的建设,为精品课程组织最优质的教学资源。
精品课程的建设在师资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起到了很好地示范、表率作用针对拟建设的精品课程或已批准的精品课程,学科安排至少一名教授负责该课程建设的组织及实施,同时,组织3-4名教师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中包括老、中、青教师,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确保精品课程建设的连续性教学团队集体备课,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分模块安排不同的教师授课,同时使老教师能够将多年的教学经验、方法、心得及理念等传授给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能够尽快胜任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及手段等不断获得提高由于精品课程强的师资力量、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完善的配套实验体系,精品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使学风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受益颇多多年来,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中的多名教师承担多项校级教改项目,多人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多名青年教师在校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十二五”期间,《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2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5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③ 品牌专业建设以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经过多年的建设,“生物工程”专业于2008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在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制定、授课体系及内容、实验体系建设开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建设及人才培养成果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为自治区及全国相关产业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
目前,“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在积极筹备品牌专业申报工作④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4年,“生物工程”专业成为内蒙古科技大学第二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专业中的一个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创建了特色;围绕发酵与制药方向修订了培养方案;以团队形式打造了师资队伍;以课程群建设驱动了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开创了新的平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达到一定规模;科研成果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一年来,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1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编写内部实验教材3部,新签订实习基地2家,申请到精品课1门、教学团队1个,规划建设动画素材库新开发实验项目3个,教师教学获奖3项,学生科技获奖3项,学生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8篇目前,“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在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切入点积极尝试专业试点综合改革⑤ 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大量优秀教师,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带动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近五年,学院教师共承担教改项目20项;取得自治区教改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改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撰写教改论文47篇,编著著作、教材21部;青年教师队伍中涌现出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优秀奖”4人,“教学新秀奖”4人,先后有3名教师在内蒙古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奖。
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在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方面有了巨大的提升,教学质量得到了充分保证2010年,学院共有教师37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2人,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6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6人,高级职称比例达21.6%,博士比例达43.2%;目前,学院共有教师48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11人,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13人,博士及在读博士39人,高级职称比例达50.0%,博士比例达89%⑥ 实验和实训基地建设a、实验室建设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学院高度重视实验室硬件平台建设,“十二五”期间学校、学院两级累计投入500万元,有效地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围绕生物学科三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了自治区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反应、生物分离、基因工程、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食品加工与贮藏、食品化学与分析、食品营养与安全等实验分室同时,提高了内蒙古自治区生物质能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的利用效率针对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建成了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仪器先进、功能完备、配套设施齐全、运行高效的实验室目前,实验室初步具备了产品小试生产的能力,成为了开发新产品、试验新工艺的研究平台。
b、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生物学科三个专业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在校外共建设了12个稳定的、有协议的实践教学基地从实习企业聘请了多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实习期间做讲解及相关讲座,初步实现了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的结合模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学生外出分散实习的规章制度⑦ 研究生培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于201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2011年1月正式建立办学理念:学科在发展上注重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围绕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制药及食品等行业发展的需求,突出地区特色,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生物学领域具有一定特色和影响力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培养方向:经过不断凝炼,逐步形成了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学及微生物学4个培养方向导师队伍:“十二五”的5年是生物学快速发展的5年,生物学硕士点师资力量和学科平台都较“十一五”有了较大的进步硕士生导师由14人增加到1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8人,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多位导师获得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自治区321人才一层次、二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培养成效:近五年毕业研究生50余人,在校研究生30余人,毕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
有一名同学获得了自治区优秀论文、4名同学获得校级优秀论文,当年毕业硕士就业率90%2、专业建设“十二五”期间,学院三个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整合及课程群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科(教)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① 生物工程专业专业特色:本专业方向分为发酵和制药,该方向是自治区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学生毕业后部分考取研究生深造学习,多数在发酵与制药企业从事研发、生产和管理,专业学生在内蒙就业市场上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教学平台:自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以来,生物工程专业2014年又成为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目前,拥有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专业实验室、2门自治区精品课、3门校级精品课、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科研成果:近年来,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篇,授权发明专利20项② 生物技术专业专业特色:本专业方向分为农业生物技术和环境生物技术学生毕业后部分考取研究生深造学习,多数在发酵与制药企业从事研发、生产和管理专业学生在内蒙就业市场上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教学平台:本专业拥有表观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内蒙古自治区科研创新团队、内蒙古试验示范中心各1个;国家精品网络课1门、自治区精品课2门、校级精品课3门;校级教学团队1个;6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本专业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十二五”期间,教师在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内蒙古高等学校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省部级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达50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40余篇,专著及教材9部;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1项本专业全面落实“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科学思维,将教师的优秀科研成果直接引入本科生课堂或转化为学生实验项目,不断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动手与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提前进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师将自己对科研、教学的热情传递给学生,学生学风好、素质高学生就业率每年均在90%以上,考研率年均37%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特色:本专业方向分为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和食品营养与安全学生毕业后部分考取研究生深造学习,多数在乳制品、肉制品、粮油制品及果蔬制品相关企业从事研发、生产和管理专业学生在内蒙就业市场上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近五年,学生就业率每年均在95%以上教学平台:目前,拥有3个专业实验室、1门校级精品课、6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十二五”期间,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编写专著及教材6部;获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改革成果奖2项科研成果:专业教师在四大工艺学包括乳品工艺学、肉品工艺学、粮油产品工艺学、果蔬产品工艺学的相关科学研究领域具有很较好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高等学校科学基金及各类地市级项目1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2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3、学科建设根据我校“建设好大学”的发展目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依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生物学科特点做好本学科定位工作的基础上,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体制与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学院从加强学科方向凝练、加大学科队伍建设力度、改善学科平台条件、以及从制度上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四方面开展工作3.1、学科定位在制定“十二五”学科发展规划之处,我们就确定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生物学科的学科发展定位:水平定位:按照研究型学科的建设目标,将生物学科建设成自治区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特色鲜明的学科。
服务定位:瞄准科学前沿,解决重大的科学基础理论问题;结合地区经济需求,关注国计民生,解决生物学领域高端科技核心技术及先进制造技术进过五年的发展,我们基本实现了上述两个目标,并将继续保持这两个目标定位,确定生物学科的下一步发展计划3.2、学科方向凝练经过五年的发展,生物学科结合地区经济特点和本校特色,不断凝练学科方向,现在生物学专业已确立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学科方向有5个:① 基因表达调控的表观遗传学;② 有机废弃物生物技术综合利用;③ 内蒙古地区特色植物保护与资源化利用;④ 天然药植物有效成分提取;⑤ 食品生物技术3.3、学科管理良好的学术生态表现在教师自觉地开展科研活动,并从事有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学院通过进一步完善了学科管理体系,统一广大教师思想,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高校教师从事科研能够反哺教学,教学也可以促进科研,教学科研相辅相成学院通过调整奖酬金发放分配制度,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