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哲学十九讲.doc

10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2835338
  • 上传时间:2017-07-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75KB
  • / 10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 ◎牟宗三 【序】 予既寫才性與玄理,佛性與般若,心體與性體,以及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諸書已,如是乃對於中國各期哲學作一綜述,此十九講即綜述也此十九講乃民國六十七年對臺大哲學研究所諸生所講者當時口講本無意成書諸同學認為將各講由錄音整理成文可供學者悟入中國哲學之津樑,否則茫茫大海,渺無頭緒,何由而知中國哲學之面貌耶?如是由陳博政、胡以嫻、何淑靜、尤惠貞、吳登臺、李明輝六位同學分任其責,而以胡以嫻同學盡力獨多諸同學之辛勞甚可感也吾順其記述稍加潤飾,期於辭達意明,雖非吾之行文,然較具體而輕鬆,讀者易順之而悟入也於所述者盡舉大體之綱格,不廣徵博引,縷述其詳;欲知其詳,當回看上列諸書,知吾之所述皆有本也無本而綜述,鮮能的當,此不得曰綜述,乃浮光掠影也,故多膚談而錯謬,不足為憑綜述已,則各期思想之內在義理可明,而其所啓發之問亦昭然若揭故此十九講之副題曰「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函蘊之問題」簡述明固有義理之性格,問題則示未來發展之軌轍繼往開來,有所持循,於以知慧命之相續繩繩不已也民國七十二年七月 目錄 序 第一講 中國哲學之特殊性問題 第二講 兩種真理以及普遍性之不同 第三講 中國哲學之重點以及先秦諸子之起源問題 第四講 儒家系統之性格 第五講 道家玄理之性格 第六講 玄理系統之性格 第七講 道之「作用的表像」 第八講 法家之興起及其事業 第九講 法家所開出的政治格局之意義 第十講 先秦名家之性格及其內容之概述 第十一講 魏晉玄學的主要課題以及玄理之內容與價值 第十二講 略說魏晉梁朝非主流的思想並略論佛教「緣起性空」一義所牽連到的諸哲學理境與問題 第十三講 二諦與三性 第十四講 大乘起信論之「一心開二門」 第十五講 佛教中圓教底意義 第十六講 分別說與非分別說以及「表達圓教」之模式 第十七講 圓教與圓善 第十八講 宋明儒學概述 第十九講 縱貫系統的圓熟 2第一講 中國哲學之特殊性問題 我們這個課程叫做「中國哲學的特質」。

      我以前寫過一本小冊,也叫這名字(註一)那是我在香港大學校外課程部所作的講演,一共有十二講,每次只講一個小時那個講法比較簡單,因為它是校外課程,是講給社會上的好學之士來聽的,聽眾的程度比較淺,而且也不一定是學哲學的他們只是想瞭解一點中國哲學的常識 我們要想瞭解中國哲學的特質,有一個方式就是按那小冊子的講法,直接從正面敘述,把它的內容簡單地表示出來還有一種方式是屬於比較高層次的講法,這就不能像那小冊子那樣講這種講法是帶點批導性的這種講法,如果我們用普通的邏輯裏面的名詞來說,這是屬於第二序上(second order)的講法那本小冊子的講法,是屬於第一序上的講法,只是正面把中國哲學的內容敘述出來,沒有批導出它所函蘊的問題 這種第二序的講法,當然層次是高一點,同時我們也假定你對中國哲學這一條思想流的內容知道一些中國哲學大概有些什麼內容,你們可以自己去看,先有個基本知識我們採取第二序的講法,是就著你已經有的基本知識來重新加以反省、衡量,來看看這裏面有些什麼問題,以及在其他的哲學史中有沒有這樣的問題這就需要通過比較來限制、來衡量 再進一步說,要用這種方式講,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因為我們是講中國哲學的特質,既然是如此,那就表示還有非中國的哲學,比如說西方的哲學、印度的哲學。

      這樣一來,首先就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哲學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問題平常人們都說,哲學是講普遍的真理,那有什麼中國與西方之別呢?但是事實上是有分別,這樣一來,哲學就不只有普遍性了,它也有特殊性另外還有一些人說,哲學沒有普遍性,沒有普遍的哲學、共同的哲學就著個人講,只有你的哲學、我的哲學、他的哲學;就著國家民族講,只有中國哲學、英國哲學、德國哲學,沒有說是有個共同的哲學這也是一種說法但是你反過來說,凡是哲學的真理都是普遍的(universal);哲學裏面建立一個概念、一個原則,通常都是有普遍性的比如說孔夫子講仁,孔子是春秋時代的人,是中國人,但是孔子講仁並不是單單對中國人講孔子是山東人,他講仁也不是單單對著山東人講他是對全人類講人人都當該有,所以「仁」這個概念不是具有普遍性嗎?再比如說,西方這個文化系統,是順著希臘、羅馬、希伯萊這三個來源下來的,即希臘的科學、哲學,羅馬法以及希伯萊的宗教可是,同樣是順著這三個來源下來,英國哲學就和德國哲學不同,和法國哲學也不同不同歸不同,它們三個又是屬於同一系統所以在這裏,一定要普遍性、特殊性兩面都講,不能只講一面 我們在正式講中國哲學的特質以前,就要先考慮這個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問題。

      今天我們光講特殊性的問題我們說中國代表一個文化系統,西方代表一個文化系統,印度也代表一個文化系統可是,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的文化系統?都是人類,為什麼文化系統卻有差別呢?我們如何來解釋這個差別呢?如果瞭解了文化系統的特殊性,就能瞭解哲學的特殊性這種問題一般人是不會想到的那麼我們要如何來瞭解這個問題呢?要如何來解釋才是中肯的呢? 對於這個問題,一般人也可舉出好多例子,從各個文化.歷史上已有的那些進向,來說各個文化的特質但是這種講法不是很中肯的你當然可以列舉,比如說你可以列舉西方文化歷史上已有的進向,但是這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問題不在於列舉這些差別的進向,而是在於對這些差別進向的說明要對何以有這些差別進向作一個解釋比如說,你講西方哲學史,從 Thales 講起希臘最早的那些哲學家,都是自然哲學家Thales 說宇宙的本源,是從水講再進一步,有說是火的(Heracletus),有說是原子的(Democritus ),也有說地水火風四大的(Empedocles),這就是進向,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你講中國哲學史的時侯,從夏商周三代講起,以至於孔子、孟子,這進向是和希臘大不相同的我們要說明特殊性的問題,就是要對為何會有這些差別的進向作一個說明。

      但要如何來說明呢?這個問題並不是很容易答覆的,這是 how 的問題,不是 what 的問題假定你回答說,這沒有理由的,事實上就是這樣這算是什麼答覆呢?你舉出各個文化歷史上的進向,這不能算是說明,這只是記錄,一個事實的記錄,不是一個解釋(interpretation)既然是要給它一個說明,給它一個解釋,這就不是事實的記錄問題,這是理由的問題一講到理由的問題,這就是哲學上的事實的記錄也可以算是一種說明,這種說明叫做描述的說明(discriptive interpretation)這種說明大體是屬於科學的,科學也可以對這個自然世界(physical world)有個說明呀但是科學的說明大體是描述的,不是理由的,所以科學的說明和哲學的說明不同比如科學解釋這個現象世界拿原子來解釋,這只是描述的說明假定你問,為什麼有原子,為什麼有這個 physical object?這問題科學家不解釋的假定你說,因為上帝的創造可是上帝的創造並不一定可以算是一個說明,就算我們把它當成一個說明,這個說明也不是科學裏講的說明,科學不問這個科學的說明是描述的說明,而哲學的說明是說明理由,是理性的說明這兩者層次不同,說明也有個分別,因此,如果你對這個特殊性的問題,假定你只列舉了一些進向,假定你說這就是說明,那麼這個說明也還是一個描述的說明。

      描述的說明,說了也等於沒有說,它只是就著事實來加以描述比如說,科學家把這個世界,這個物理世界,當做是一個「所與」(Given)你假定問,這個「所與」從那兒來呢?這是超出科學以外的問題,科學家不答覆的所以我們對哲學的特質、文化系統的特質這個問題,就不能光只列舉一些進向,我們要進一步說理由說理由,就是一種理性的說明(rational interpretation),這就超出科學的範圍以外,這種說明也可以叫做哲學的說明(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那麼,我們要從什麼地方著手來說明這個問題呢?要如何來說明才能中肯呢?這個問題,我在我的「歷史哲學」開頭那個地方也有說到,但那個說法太簡單,而且說的很緊(註二)我們現在就把那個意思輕鬆一點地說,讓大家的頭腦比較能活轉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個特殊性只就著人講,就 human being 講這不能就著上帝講,上帝沒有特殊性,上帝是無限的存在,無限的存在沒有特殊性假定照基督教宗教家的說法,上帝也有各種表現呀,它也有 Will,也有 Understanding,也有 Love;可是人也有 Will,也有 understanding,也有 love呀。

      既然人也有,上帝也有,那在人這方面既然表現有特殊性,上帝為什麼沒有呢?你馬上可以這樣問但我們就說,上帝是無限的存在,無限存在的那個 Love,WiII,understanding 之表現沒有特殊性只有人才有,人是有限的存在你說有限的存在,這桌子也是有限的存在,這是屬於物所以特殊性上端不能就上帝講,下端不能就物講不單是桌子,連動物都沒有桌子只是個 Matter,動物是有生命的動物雖然有生命,但是它沒有表現,它沒有文化照佛教的立場講,動物也是眾生,六道眾生之中有一道是畜生,畜生就是動物,照佛教的說法,它可以成佛的可是這可以成佛只是理論上的話,事實上是不行的它要轉生才行動物可以成佛,它必須要經過幾世劫,要首先轉生為人大智度論中就有這種話頭,它是說的一隻鴿子(注三)所以說,就鴿子本身 assuch 來看,還是不能成佛,這要經過幾世劫修行轉生以後才行照佛教的立場講,六道眾生成佛最容易的是人,人是最可貴的,所以說「人身難得」佛教所說,你不要以為它是個神話,事實上它是3個真理只不過是用佛教的方式表達就是 以上我們說,上帝沒有特殊性,物(Matter)也沒有,就是有生命的動物 animal 也沒有文化、沒有表現。

      沒有表現,那還有什麼特殊性呢?所以這個特殊性是就著人講人是最可貴也最麻煩人身難得,當然是最可貴,但同時人也最麻煩,問題最多人是兩方面通,他上面可以通神性,但他也有物性,他兩面通所以西方哲學家就有人討論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這個問題是大家很容易想到的儒家也看重人,講三才,天地人三極之道,中庸裏面說「參天地,贊化育」,這話是積極的(positive),從好的方面講我們說人既然是個有限的存在,那麼他表現他的 understanding,他的 love 以及他的 will,他是在限制中表現有限之所以為有限,究竟要如何規定,如何來瞭解呢?照亞里斯多德的說法,有限之所以為有限,就是因為人是組合體組合是以什麼東西組合呢?就是一個 form,一個 matter這個 form 加在 matter 上,才成 individual凡是由 form 跟 matter 組合而成的,都是有限的存在如果光是 matter,在亞里斯多德說,它就是 pure potentiality,加上form,它才變成個 actual如果說它只有 form,沒有 matter,那就成了它 pureform,就成為 God所以人是個有限的存在,他是個組合體,他有 material element。

      這個 material element 就著我們現實的人講,就是康得所說的感性 (sensibility)人的感性,就是孟子所說的耳目之官孟子不是說嗎?「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告子上)也就是孟子所說的「小體」人既然有感性,那他表現他的 will,他的 understanding,乃至於他的 love,他的 spirit,他一定是在限制中表現說的具體一點,就是說在他的感性的限制、感性的制約之下來表現這是人生命本身的問題,他本身就是如此這個感性的限制有它的必然性,不是可以隨便去掉的,不是可有可無的這種必然性,用來布尼茲的名詞說,就叫做形而上的必然性(metaphysical necessity)但這並不是說感性是形而上的照朱子的說法,感性是屬於氣,是形而下的;但形而下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