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晓--作曲尝试.doc
6页《春晓》——作曲尝试 杨小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苑小学教学背景:《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根据我校研究的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实验研究”我设计了一节利用计算机作曲软件——《音乐大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计算机作曲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计算机作曲可将传统的音乐创作五个步骤(思、写、听、演、录)同时进行孩子们可以坐在计算机前,通过对音乐软件的操作完成音乐创作、整理乐谱、打印乐谱等程序学生还可以随时把乐思记录在计算机中保存,可随时播放、修改,保持了乐思的完整性、可持续性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习,通过人机交互、网络信息共享、展示学习作品等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学课题:《春晓》——作曲尝试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新唱》中的创编古诗歌曲《春晓》一课,通过欣赏、创作歌曲《春晓》,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创作的愿望。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人机交互、网络信息共享、展示学习作品交流学习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春晓》,感受古诗的意境,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理解古文与音乐的新颖结合2、乐于运用“音乐大师”软件,为古诗《春晓》谱曲,并与同学交流教学重难点:能运用“音乐大师”软件,为古诗谱曲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读唐诗》一、欣赏1、谈话师:刚才播放的歌曲,让你想到的哪些古诗?生: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夜雪》,杜甫的《绝句》,骆宾王的《咏鹅》,张继的《枫桥夜泊》,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欣赏古诗新唱《春晓》师:古人爱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词是一种音韵的文学,诗和音乐的结合,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因祭祀和喜庆的需要,将文学作品配以音乐,即成为真正的诗歌《诗经》就是从民歌中整理成集的在唐朝的时候,诗词是配音乐的,供人吟唱吟唱艺术,是我国诗词园地中的一枝奇葩通过吟唱能使人品味到诗词的诗情和意趣,使诗词中的形象得以再现请同学们从百度上搜索古诗歌曲《春晓》,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来欣赏学生活动)学生搜索到的歌曲网址: %B9%C5%CA%AB%D0%C2%B3%AA&tn=360se_10_dg (儿歌 春晓 古诗新唱)3、师生交流共赏,谈欣赏感受⑴师生先共赏谷建芬作曲的《春晓》生:①从诗歌的语言谈。
语言清丽自然,欢畅悠闲……)②从音乐的感受谈音乐明快热烈,流动婉转……)⑵师生共赏其他几首《春晓》生:谈音乐感受柔美的,悠扬的,跳跃的,欢快活泼的……)⑶师小结:同一首古诗,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它的意境刚才我们欣赏的这几首《春晓》,就是因为作曲者不同,虽然同样是在表现《春晓》的意境,但他们所谱写出的旋律却是不同的我想,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名“作曲大师”,用自己心中的旋律来为这首古诗谱曲,我们全班六十多位“音乐大师”,也能谱出六十多首不同的《春晓》二、为古诗配写节奏师:作曲家在为诗词谱写歌谱之前,都要先朗诵诗词,体会意境,再进行谱写谁能用自己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诵《春晓》出示课件《古诗新唱.PPT》)生:朗诵师生共同评价师引导:你们能朗诵的更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吗?我们把同学们刚才有节奏朗诵的记录下来在PPT上直接记录)2/4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X X ︱ X X X ︱ X X X X ︱ X -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师小结:节奏就是音乐的骨架,我们已经搭好了架子,就由各位“音乐大师”们来添上音符,完成歌曲的创作。
三、 学生进行创作1、认识“音乐大师”,学习操作师介绍操作面板,生进行操作第一行:⑴编辑:全选,剪切,删除,设定强弱⑵升降:一般不用第二行:⑴显示小结数:1~3小节⑶调号选择⑷拍号选择⑸速度设定⑹音符编辑⑺播放键2、教师示范创作歌曲前两句3、提出作曲的要求,学生创作创作题目及要求:⑴可以利用书上提供的4个乐句,连句成曲⑵可以利用老师创作的前两个乐句,自己创编出后两个乐句,完成作品⑶可以自己进行新的创作利用我们一起创编出的节奏谱曲,或者自己重新创编新的节奏,再谱曲⑷创作出的歌曲适宜演唱四、学生活动:学生利用《音乐大师》作曲软件进行歌曲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五、汇报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教学反思:音乐创作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曲是音乐创作的一部分,但作曲并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她往往综合了其它的必备的音乐基础课然因学生理论知识不足,学生对音高、节奏的掌握能力有限,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把心中的歌声准确的记录下来(包括一些有音乐基础的学生),音乐感受差异大而不易组织,如何上好一堂音乐创作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网上找到了作曲软件“音乐大师”,并尝试设计、实施了今天的教学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通过人机交互、网络信息共享、展示学习作品等内容,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加强了学生的自觉参与和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
古诗是一种具有音乐韵律的艺术,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易于学生编写歌曲的节奏,于是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古诗《春晓》为例进行作曲教学创作总是从模仿开始的,引导学生按照多听─吸收─模仿─创新这样的过程进行学习我们常说:“多听才会有感觉”只有多听一听人家的作品,才会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从而激发创作欲望于是在上课初始,请学生从网络上搜索,欣赏了三首不同风格的《春晓》本课中,我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作曲,讲太多纯理论性的知识学生会失去兴趣,因此没有过多的对作品的创作思路,手法等进行分析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保护好他们的创作热情今天学生一开始创作的作品还显得幼稚,结构性、旋律性不强原因是今天的授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编写出歌曲的节奏,然后利用“音乐大师”软件进行谱曲的尝试,没有讲解乐曲的旋律线,对学生提出的“创作的歌曲要适宜演唱”这个要求不太明确(有些学生不清楚什么是“适宜演唱”)在设计时,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总是希望学生在进行谱曲尝试的过程中,能自己发现这个问题并解决,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多次的尝试,精心修改自己的作品在巡视学生的创作过程中,我以一个助手的身份给学生提出了修改建议,使他们能愉快地接受。
由于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差异,因此设计了三个创作题目,连句成曲、旋律接龙(接着老师创作出的两个乐句创编)和自由创作学生们很喜欢挑战,选择自由创作的同学较多我们在最后的作品展示中,一起评出了今天的“音乐大师”尽管在课堂结束时,仍有学生的作品还显得非常幼稚,但我觉得今天上课的目的达到了,因为在下课后,有学生问我,“音乐大师”软件在(网上)哪里能找到让音乐走近学生,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自由而充分地欣赏,也要让他们主动参与、融入到音乐创作之中,与音乐“亲密接触”让音乐走近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让更多渴望了解她与热爱她的人有更多的机缘去走近她聆听她,让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更为广泛地流传这,也许才是我的音乐课所追求的注:课上用的《音乐大师》软件可从百度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