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建立天然气供应保障体系.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刘****2
  • 文档编号:324788019
  • 上传时间:2022-07-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2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建立天然气供应保障体系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能源清洁化、利用效率和能源科技、能源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在2030年达到30%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居民人均生活用电达到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能源消费碳排放系数显著降低,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重大能源技术装备取得新突破,能源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 建立天然气供应保障体系积极拓展气源供应渠道,形成海陆并举、多方气源、储用平衡的安全保供格局,建立与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相适应的气源保障体系鼓励省内企业参与国际油气资源开发和交易,积极争取境外资源,逐步提高资源自主掌控能力鼓励用户加强与上游气源企业合作,充分发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国家干线的输送能力,争取更多陆上管道气资源入浙加快布局建设沿海大型LNG接收站项目,形成以宁波舟山接收中心、温州台州接收站为支撑的LNG供应格局,到2025年,LNG接收中转能力达到3000万吨/年以上增强应急保障供应和季节性调峰能力二、 发展目标到2025年,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能源供应保障安全有力,为全省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全省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377万吨标准煤左右(均为非化石能源),能源自给率提高到15%左右全省境内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37亿千瓦左右,天然气消费量达到315亿立方米左右全省能源储备体系更加优化,煤炭石油天然气储存能力达到1.2亿吨标准煤,能源应急储备能力满足高质量供应需求电力高峰负荷削峰能力达到最高用电负荷12430万千瓦的5%以上1.能源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全省非化石能源(含省外调入部分)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4.0%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逐步提高到45%左右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达到国家要求煤炭消费量较2020年下降5%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0万吨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单位能源消费碳排放持续下降2.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单位能源消耗降低达到国家激励目标要求工业项目能效准入标准由“十三五”时期的0.60吨标准煤/万元调整至0.52吨标准煤/万元全省6000千瓦以上火电平均发电煤耗控制在28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电网综合线损率保持先进水平3.能源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突破新能源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10项左右,新增能源科技创新平台2个以上,新能源装备产业不断壮大。

      能源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基本完成,能源领域数字化改革成效显著4.能源普惠水平不断提升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40%左右人均装机2.0千瓦左右,居民人均生活用电1300千瓦时以上城乡居民天然气气化率达到40%以上,基本实现城乡用能服务均等化三、 主要成绩1.能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202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2.4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1.31亿吨、石油及制品消费3900万吨、天然气消费143亿立方米、全社会用电量4830亿千瓦时十三五”期间,全省境内电力装机容量增长23.5%,基本形成东西互供、南北互通的电网主网架液化天然气(LNG)接收能力增长200%,累计建成天然气管道增长98.6%,形成“八气源、网络化、县县通”的发展格局;全省原油一次生产加工能力增长64.5%,石油储备设施规模增长90%,成品油总库容增长101%,成品油长输管道总长增长53.1%,成品油主线“两纵两横”网络基本成型2.清洁化水平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全省煤炭消费占比从52.4%降至40.1%,天然气消费占比从4.9%提高至7.4%,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6%提高至18.3%清洁能源发电装机5280万千瓦、占比52.1%,提高11.8个百分点,其中光伏装机1517万千瓦、是2015年的6.9倍。

      全省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全省大型燃煤机组和地方燃煤热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部完成,燃煤锅(窑)炉淘汰改造超额完成全省城镇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96%,清洁能源化公交车、出租车使用比例达80%3.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2020年,单位GDP能耗为0.41吨标准煤/万元(按2015年价格,下同),完成国家考核任务单位GDP电耗为808千瓦时/万元,较2015年下降6.7%电网综合线损率为3.7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1个百分点全省重点监测的36项主要耗能产品中,炼油、火电(热电)、钢铁、水泥、玻璃纤维等单位能耗水平国内领先4.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十三五”期间,建成投产三门核电一期、仙居抽水蓄能电站、舟山普陀6#海上风电、宁东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甬台温成品油管道、舟山新奥LNG接收站一期、浙江LNG接收站二期等工程开工建设三澳核电一期,长龙山、宁海、缙云、衢江、磐安抽水蓄能电站和乐清电厂三期等项目累计完成重大能源项目投资3660亿元5.技术和装备产业较快发展十三五”期间,燃煤机组污染物超低排放关键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建成全球首台应用AP1000三代核电技术的核电站。

      跨海输变电联网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海底电缆设计、研发、制造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完整的光伏装备制造产业链,技术和产量均全国领先多个地区形成一定规模的氢能产业集群潮流能发电利用取得突破6.能源改革创新走在前列十三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率先启动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开展现货市场试运行,开放售电市场交易,稳步推进增量配电网改革试点推进省级天然气体制改革,以上下游直接交易暨管网代输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管销分离、管网设施公平开放能源资源市场化改革全国领先,率先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全面推行区域能评改革积极推进石油领域改革,首创保税燃料油跨港区供应模式,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合作探索“期现结合”模式,积极探索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运营体制7.能源惠民利民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累计10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3次降低大工业电价;2020年全省电力用户实际最终到户平均电价为0.6590元/千瓦时,较2015年下降11.8%通过输配气价改革等措施,合理确定配气价格,累计降低企业用气成本48亿元以上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窑)炉、充电桩建设、百万屋顶光伏、综合供能服务站等能源相关工作连续4年列入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工程。

      累计完成淘汰改造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窑)炉46249台;累计建成集中式充换电站2887座、公用充电桩4万个以上,家庭屋顶光伏185.8万千瓦、安装50万户以上,综合供能服务站704座同时也清醒地看到:现有能源设施水平和供应能力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能源需求,部分区域、部分时段的电力、天然气等供应保障压力较大;原有能源体制机制障碍还未有效打破,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推广和应用不快;能源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匹配,以能耗“双控”和清洁低碳发展倒逼产业转型的效果不明显四、 基本原则1.坚持保障优先、安全发展强化底线思维,用好省内省外资源和市场,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通过“强非化、扩气电、稳煤电、增外电”做好以电力供应为重点的能源保障,打造稳定安全的现代能源产供储销体系2.坚持清洁高效、绿色发展统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现增量需求主要依靠清洁能源,打造中高级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全社会能效提升3.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突出创新第一动力,以智慧互联为方向,推进技术、产业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科技同能源经济深度融合4.坚持系统集成、协调发展。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把握能源的整体性、系统性、路径锁定性等特点,处理好安全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推进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协同配套,推进全省能源布局优化5.坚持惠民利民、共享发展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惠民利民,扩大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利用,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覆盖,推进能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 着力扩大开放,努力实现能源合作共赢(一)积极推进长三角能源合作统筹考虑量价,共同争取增加外来电,探索建立一致行动的工作联络机制巩固与安徽的煤电一体化合作与上海建立相互支持、合作共赢的海上风电开发机制巩固与上海的油气交易、供应保障合作完善区域油气设施布局,共同推进浙沪LNG扩建项目建设优化甬沪宁原油供应通道,谋划黄泽作业区储运基地至上海漕泾原油通道,推进成品油管道与周边省(市)互联互通二)加强与能源资源富集省(区)合作落实国家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战略,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重点,深化与四川、新疆、宁夏等省(区)合作,提高吉泉、灵绍等特高压通道非水可再生电力比例,探索白鹤滩、溪洛渡水电与风光电组合送浙积极争取福建核电入浙加快推进外电入浙±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展与青海、甘肃、陕西、吉林等能源资源富集省份的合作。

      鼓励省内能源企业到输电通道送出端省(区)及其他资源富集地开发可再生能源三)深化与央企合作继续加强与中央大型能源企业的战略合作,争取更多的国家能源战略资源、项目、平台等在浙落地扩大与大型油气央企在石油战略储备、多气源多气量送浙、油气长输管道等方面合作,大幅提升现有管道气供应能力巩固与大型电力央企在长输特高压直流入浙、核电、海上风电等方面合作,提高我省清洁能源比重深化与大型央企在能源装备、能源技术、能源创新发展平台等方面合作,提升我省能源科技创新水平四)扩大国际能源合作1.高水平“引进来”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合作,积极引进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先进技术加强可再生能源、核电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国际合作,促进重点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与能源资源富集国合作,积极引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专业贸易商,做大做强能源进口、转口和国际贸易,形成定点、定量的稳定供应模式,保障能源安全协同发展办好世界油商大会2.高质量“走出去”鼓励省内企业参与国际能源加工生产、能源装备制造、能源服务等“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支持开展海上风电、光伏等项目开发鼓励省内企业积极争取境外资源,跨国并购铀矿、天然气等能源矿产资源,构建能源资源海外仓。

      强化国际能源技术交流,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能源国际合作研究、技术转让等活动深化与欧洲国家等能源合作,健全国际能源技术研发合作机制资料参考:《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