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们的精神资源.pdf
7页反思我们当下的精神资源--从自由主义到犬儒主义的蜕变(许保华)你的反抗是为希望和光明的到来吧 ?,, 但我的反抗不过是于黑暗捣乱 ,, 所以我忽而爱人,互而憎人,做事的时候,有时候确为别人,有时候确为自己玩玩---- 鲁迅和启蒙同仁的对话 《两地书》“街上全是坏人 ----他们都叫你学好,好自个使坏 ”----王朔( 《一点正经没有》)我已经四十岁了, 除了这只猪, 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由于自由主义和玩主犬儒主义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所以有些人在认识这两种思想时表现为概念上的混淆和认识上的混乱,为了对这两种孑然相反和容易混淆的思想进行分析,我选取了这两种思潮的代表人物——王小波和王朔作为个案进行分析,以达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之目的当然,我们知道,作家大于作品,作品大于观 念,对作品的解释又大于作品本身由此之故,作家本人和作品有时候也未必统一, 不可以把对作品的批判理解为对作者本人人格的否定如写作《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写在一章回里写刘安为了效忠刘备把自己唯一的老婆杀了炖给刘备吃,罗贯中对这一“反人类”的罪行大加赞赏为 “忠孝”, 但我们也没有听说罗贯中同志回家把老婆杀给谁吃,那个写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发现光明”如此温暖和光明诗句的顾诚先生,却举起血淋淋的斧头,把老婆残忍的杀死,所以不可盲目的对号, (虽然大部分是知行合一的) 。
话说远了,言归正传,我的价值判断是王小波以及作品是一中自由主义的演说,王小波当然是个自由主义思想家,而王朔则是玩主犬儒主义的立言者王小波是个自由主义者, 彻底的清醒的自由主义者, 在他在世的时候他并位当时的主流文化圈所容纳,那是一个所谓的思想淡出, 学术凸显的时代,其实说起来,这只是当时文人为自己的集体犬儒辩护的推辞,其实际背景如李慎之先生所说,是板子打怕了屁股,在哪个思想界万马齐喑的时代, 王小波的出现如划破夜空的耀眼的明星,照亮了一个时代, 使我们的文人还不至于过分的耻辱,他几乎是是那个时代孤独的人 其作品分为小说和杂文两部分,小说中一大部分是借写文革来反思中国所经历的荒诞和残酷时代的,比如他谈到自己“改造”的经验:当年我假装(对劳动之苦)很受用化了,变得更阴险,更奸诈 ,, 在全国的上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狭隘的民族主义者鼓吹以我们的国学来解救西方文明时,他写到:“总的说来,中国人总要以为自己有了一种超级的知识,博学得够够的、聪明得够够的;甚至巴不得要傻一些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以为,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可以坐待世界上一切寻求智慧者的皈依——换言之,我们不仅足够聪明,还可以担任联合国救济总署的角色,把聪明分给别人一些。
我当然不会反对说:我们中国人是全世界上最聪明、 也是全宇宙最聪明的人 一种如此聪明的人,除了教育别人,简直就无事可干了”,给我们这个虚妄的民族的“文化精英”泼了一瓢冷水,不至于又一起发疯,还有在杂文中所树立俊大姐” “花喇子模信使 “、“智慧王” “指挥解放全世界的红卫兵” ,这些对我们反思我们的灾民性格极为有意义的典型形象所以,王小波所批判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荒唐和暴戾,他的语言幽默又不无尖刻、刻薄,但他以一个清醒的自由主义者来面对集体无意识的民族,该是何等的气魄和操守啊!生前寂寞,死后哀荣,他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民族自由主义者典型的文化悲剧王小波走了,留下、一个智慧的、知识的、社会的巨大空白”1,是的,坚持独立言说的,可以说与之同归者的确在偌大的中国寥若晨星,但是以王朔为代表的玩主犬儒主义者却填补了这个空白,接着这股思潮发展下去的如下半身写作的代表人物沈浩波、北京愤清帮等等,以自由主义者身份出现的不锈钢老鼠等后八零一代,他们的思想脉络大致是和荒诞主义、 存在主义与我们本土强权下法道忽补分裂性格相结合的产物,(也就是我借用玩主犬儒主义定义) 他们有的自称是自由主义者, 有的被认为是自由主义者, 这个思潮极其代表人物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很有市场,成为当下一些年轻人所吹捧的对象,至于如何形成这样的格局,当然有很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时代原因,但我认为,没有认清他们玩主犬儒主义的思想特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90 年代初期,王朔在那个时代是个质疑者,质疑是否有另一种思维的可行性,这种思维有消极性,但并不是极端性比起嚎叫一代的那种背叛,王朔显得如此没有力气,甚至比起王小波来,也显得有些苍白比如他小说对道德的怀疑的话语:“因为有伦理道德所以你痛苦2 “仔细想啊,要不号召大家奉献,让自个甘吃亏蔚然成风,我怎么占便宜?”“街上全是坏人 ----他们都叫你学好,好自个使坏 ”3( 《一点正经没有》) 王朔的这些不经之谈,既是对伦理道德的挑战,甚至是挑衅,也是对人性弱点的辛辣嘲讽,套用王朔自己的话说,这种挑衅和嘲讽会令“每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都感到气愤” 但次类作品如何在这个时候流行一时甚至形成了影响整个社会上下的玩世不恭的虚无感那?当然主要是80 年代那场风波,即犬儒主义是在理想主义惨遭失败后发生的,玩世不恭的心态是在严肃的追求横遭蹂躏后发生的, 4 巨大的精神压力使人感到疲惫,摆脱疲惫的办法就是扔掉精神在付之一笑 躲避崇高和渴望堕落的理由在那里那?---“你只要不把自己当人看,就没有人把把你当人看了,你就痛快了,世上没有翻不过去的坎, ” (王朔),这一点,玩主犬儒主义和呵Q 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可以理解这种思潮所产生的时代背景。
玩主犬儒主义者的思想源头是西方的荒诞主义和存在主义与中国灾民性格的融合荒诞主义者认为,生活世界是由荒诞构成,所以没有意义 ,在其中生活的人本身没有意义,既便反抗生活世界的无意义也没有意义 ,任何价值信念都无法勾销荒诞的事实;荒诞既来自人 ,也来自世界 ,荒诞正是这两者的唯一联系 .因此放弃期望 ,放弃任何价值情怀就必须而且成为精神生活的准则,从中会涌动动人心魄的激情--荒诞激情 .他们的逻辑那是以荒诞感超越荒诞,固然生活的世界仍是荒诞,但在荒诞的超越中,他们可以获得生命的快乐和自由.但这样的信念必然走向虚无主义 ,因为他们信仰的是 ,没有了上帝 ,人什么都可以做.他们还会把内心的丑恶、令人恶心的东西当作世界的真理在这个层面上说, 荒诞主义和存在主义是互为因果和表里的它在专制社会表现为玩世不恭的玩主犬儒主义托斯妥耶夫斯基的在其作品 《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中塑造了一个荒诞主义和玩主犬儒主义者的典型形象—瓦尔科夫斯,在年轻的时候崇信卓越的神圣理想,想造福人类,建立一个慈善社会而今,他宣称自己有了一种怪诞,既憎恶所有的崇高、美好的理想,把它门判为庸俗的、毫无价值的天真,要对美好和崇高做鬼脸他将摘下人的面具,露出人的本来面目,展示自己的玩世不恭。
他们认为为了生命的法则,人必须摆脱一切美好、崇高、卓越的羁绊何以必须如此难,因为这些荒诞主义信徒的人性认识论是中国法家韩非的那种极端主义的性恶论——就象法家认为国家之贼的首要人物是那些廉洁的坚持正义的官员,他们认为,人类一切美好都是极端的利己主义,一件事情越是德性高超, 其中的利己主义就越多荒诞思想 “伟大“的地方 ;它赋予世界的荒诞以应然权利, 认可世界的事实性的绝对力量,迫使人的精神情怀与之认同,教人们在荒唐无聊中心安理得,在无耻中不感觉到羞耻,在冷漠和随便中不感到难受和痛心 .他们明明在贬低理性 ,竟冒充颂扬理性 ,明明在诋毁人的精神和超越力量 ,竟然大言不惭地奢谈超越,明明屈从于荒诞和这个世界的恶性 ,却有脸面说在反抗当然在民主宪政已经达成的社会, 存在主义、荒诞主义完全可以作为对政府的一种批判力量而存在,可以理解为权利对权利的有为,这本身是民主的一种体现, 而在专制占主导是社会,特别人在汲取了西方这种荒诞主义资源后,在加上其本质的犬儒,消解的主要是那些追求正义和公正的理想主义力量. 对于这种玩主犬儒主义, 朱学勤先生的的抨击显然指涉了王朔主义的某种要害: “不能因为虚假说教与虚伪崇高曾经结伴而行,就有理由从此躲避一切崇高, 粉碎一切信念。
朱学勤为此提供了 “第三出路”:“在虚假于真实粗鄙之外,还有第三种精神状态值得追求,那就是:既不虚伪,也不痞子,维护人的起码尊严;既不受横暴侵犯,也不受伪君子的欺骗,同时也不与真小人同流合污最后,我套用王小波在 《生命的科学和信仰》中的一段话致那些玩主犬儒主义者,“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种远远说不上合理的信仰--玩主犬儒主义在公然强奸自由主义--一个弱智、邪恶、半人半兽的家伙,想要奸污自由女神,它还留着口水、吐着黏液、口齿不清的说道“我配得上她!她和我一样的笨! ”—我想说的是:你搞错了,到别处试试吧主要参考文献王小波: 《我的精神家园》王朔 : 《王朔全集》余世存: 《我看到了野菊花》托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刘小风《拯救与逍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