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窝遗传调查报告.doc
8页遗传学调查报告题目: 人类酒窝性状遗传的调查分析报告 院系: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系 班别:生物技术专升本 2010 班 组员:聂锦洁 李玉霞 尹建虹 梁义青 黄兰婷 罗玉霜 蒋娟娟 日期:2010 年 11 月 29 日 2摘要人类遗传性状往往存在个体差异通过对酒窝性状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这种基因并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而且有酒窝对没酒窝为显性遗传即当父母双方都表现为有酒窝时,其子女都表现为有酒窝;当父母双方其中一方表现为有酒窝时,其子女可表现为有酒窝,也有表现为没有酒窝;父母双方都表现为没有酒窝时,其子女也可能出现有酒窝因为酒窝的性状还可出现隔代遗传,不一定是在一代之间遗传三代以内都有可能,而且机率效大所以在两代或两代以上有表现为有酒窝的,都有可能遗传给以后的子孙后代关键词:酒窝 性状遗传 基因频率 调查分析3目录1 调查对象与方法............................................41.1 对象 .........................................................41.2 方法 .........................................................41.3 调查的内容 ...................................................42 数据的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63.1 控制酒窝的基因出现的频率 .....................................63.2 酒窝性状的表现在男女生中发生的比例 ...........................73.3 性状的表达与其亲本的关系 .....................................73.4 隔代遗传现象的分析 ..........................................74 总结 .........................................................74人的许多正常体质特征都是遗传的, 有些是明显的孟德尔遗传。
为了从实践中验证生物学遗传的知识,让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遗传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基因型、表现型、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等另一方面可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并且也为介绍单基因遗传病留下伏笔 在此我们选择了酒窝这个体征作为调查研究 任何生物的性状都是基因表达的结果,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从基因型到表现型是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人类的有无酒窝就是一对遗传的性状酒窝是由皮肤下面的肌肉活动形成的,就是面部皮肤与面部表情肌如郏肌、笑肌相对牵动形成的酒窝可以分成圆形、椭圆形及裂隙形三种类型多数分布在面颊部,口角旁也比较常见,颧部、颏部相对较少东方民族自然酒窝出现率为1:18,有一个酒窝的占 34.2%,2 个的占 59%,3 个的占 5.6%,4 个的占5.2% 1 个酒窝在左侧颊部的占 59.6%,酒窝的出现多数为 2 个,而且大多出现在颊部,以两侧不对称情况居多现在我们对 125 个对象及其家族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系 08 级的在校学生,随机的对各个同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过程中必须确保被调查的对象没有做过酒窝的整形手术。
本次的性状调查涉及者其中女性 81 人, 男性 44 人,共 125 人他们绝大多数为广西地区的人1.2 方法通过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随机地进行抽样,不分性别年龄对调查者讲明目的、性状区分及填写方法,填好后将表收回统计结果1.3 调查的内容 问卷的内容包括调查人的性别、生源地、本人性状的表现、其祖父母的性状表现、其外祖父母的性状表现、父母的性状表现以及其兄弟或姐妹的性状表5现2 数据的处理经过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几个表格:表 1 表现为有酒窝性状的汇总表性别 籍贯 本人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序号男 女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1 √ 南宁 √ √ √ √2 √ 桂林 √ √ √ √3 √ 百色 √ √4 √ 北流 √5 √ 博白 √ √ √6 √ 博白 √ √ √7 √ 梧州 √ √ √ √8 √ 南宁 √ √ √ √9 √ 柳州 √ √ √1 √ 都安 √11 √ 凭祥 √12 √ 桂平 √ √13 √ 桂林 √ √ √ √ √14 √ 河池 √ √15 √ 钦州 √ √ √16 √ 桂林 √17 √ 桂林 √ √18 √ 钦州 √ √ √19 √ 南丹 √ √20 √ 玉林 √ √ √ √ √ √21 √ 贵港 √ √ √22 √ 玉林 √ √ √23 √ 湛江 √ √ √ √ √24 √ 临桂 √ √ √ √ √ √ √ √总计6 18 24 7 5 3 4 7 10 6 96表 2 有无酒窝比例的调查结果表性状的表达 所有的人数 占总人数的比率有酒窝 24 19.2%无酒窝 101 80.8%合计 125 100%表 3 男女有酒窝比例调查结果表性别 总有人数 有酒窝的人数 占总人数的比率男 44 6 13.64%女 81 18 22.22%合计 125 24 19.2%表 4 性状的表达与其亲本的关系的情况结果表亲代的表现性状 所有的人数 所占的比率父亲或母亲有酒窝 13 54.17%父母亲都有酒窝 2 8.33%父母均没有酒窝 9 37.5%表 5 隔代遗传的分析表 性状的表达 所占的人数 所占的比率祖代中至少有一人有酒窝 5 55.56%祖代中没有人有酒窝 4 44.44%3 结果与分析3.1 控制酒窝的基因出现的频率依据调查结果所总结出的表 2 显示,总的调查人数为 125 人,其中有酒窝的为 24 人,没有酒窝的为 101 人,所以得出的结果为控制我们人类酒窝的基因出现的频率为 19.2%。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人类中有酒窝的人数还是占了相当7大的一个比例的在当今社会中,有酒窝已经成为一个美丽的标志了3.2 酒窝性状的表现在男女生中发生的比例依据调查结果所总结出来的表 3 显示,在调查总人数中,男生占 44 人,其中有酒窝的为 6 人,有酒窝人数占的比例为 13.64%女生占 81 人,其中有酒窝的为 18 人,有酒窝人数所占的比例为 22.22%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酒窝性状的表达在女生中比男生的几率大3.3 性状的表达与其亲本的关系依据调查结果所总结出来的表 4 显示,在调查中本人有酒窝的 24 人当中,其父母亲中其中一方有酒窝的人数为 13 人,占总的表现出有酒窝的性状中人数的 54.17%,其父母双方都表现为有酒窝的人数有 2 人,占总的表现出有酒窝的性状中人数的 8.33%,其父母双方都表现为无酒窝的人数为 9 人,占总的表现出有酒窝的性状中人数的 37.5%从结果中可以推论出,其父母有一方有酒窝孩子就有可能有表现出有酒窝的性状了,而且这样的遗传几率还占了相当大的一个比例,也可以知道,有酒窝的现象是由现行基因控制的,而且这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父母都表现为有酒窝时,其孩子也都表现为有酒窝。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父母双方都表现为无酒窝的性状,其后代也可出表达出有酒窝的现象3.4 隔代遗传现象的分析依据调查结果所总结出的表 5 显示,在本人表现出有酒窝的情况下,其父母都没有表现出有酒窝的 9 人中,有 5 人其祖代是有至少一人表现为有酒窝现象的,占的比率为 55.56%,其中有 4 人其祖代没有人表现出有酒窝的性状,其后代也能表现出有酒窝的性状 这说明酒窝是可以隔代遗传的,还有可能表现为隔多代一个性状的表达过程是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的,其中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详细的分析还有待研究84 总结结果表明,控制酒窝遗传的这对性状是常染色体的遗传, 它为单基因遗传性状, 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所以父母表现为显性的, 子女中有的是显性的, 有的是隐性的, 父或母一方是显性性状的, 子女中也是有的是显性性状, 有的是隐性性状只有当父母都为隐性表现者时, 子女都是隐性性状的表现者而且控制酒窝的这对基因并不是在每个人的身上都能表现出来的,而且酒窝性状的表现在女生的身上比男生身上大,酒窝的遗传还可以是隔代或者隔数代进行遗传本文的这些结论使人们了解人类的一些正常性状是遗传的, 且有一定的规律, 而且使学生在学习遗传学时能理论联系实际, 为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提供方法手段, 同时为遗传学教学的教师提供人类的这些正常性状的遗传资料, 供他们在教学中作参考。
参考文献[1]曾秀存、许耀照、张芬琴、贾宝国,汉、回民族 4 对遗传性状的调查,河西学院学报,2010,26(2):55~57[2]曹利仙、袁丽霞,人类遗传性状调查与分离定律,生物学教学,1998, (11):55[3]张建龙、潘伟槐,人类美人尖等 4 对性状的调查及遗传分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7,17(5):58~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