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 分类汇总 高考 化学 非金属.doc
12页2013 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3 江苏卷)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这些内容都来源于《必修一》、和 《必修二》等课本内容 A.源于《必修一》P99 第 8 行原文 B.源于《必修一》P76 第 9 行原文 C.源于《必修一》P87 第 3 题及《必修一》P85 第 7 行材料 D.氯化铝从《选修三》电负性差值来看,它属于共价化合物,熔融情况下不导电,不能用 于电解制铝《必修二》P88-P89 都介绍了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铝 【备考提示】看来高三一轮复习围绕课本、围绕基础展开,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复习途径2013 江苏卷)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¼×¶¡ÒÒ±û¶¡¼×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 O2 B.若甲为 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为 Fe,则丁可能是盐酸 D.若甲为 NaOH 溶液,则丁可能是 CO2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有一定的难度,代入逐一对照验证法 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A.若甲为焦炭,则乙为一氧化碳,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若甲为二氧化硫,则乙为亚硫酸氢铵,丙为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 硫酸氢铵 C.若甲为铁,丁为盐酸,则乙为氯化来铁,氯化来铁可能再与盐酸反应 D.若甲为氢氧化钠,丁为二氧化碳,则乙为碳酸钠,丙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 反应生成碳酸钠 (2013 四川卷)7. 1.52g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 50mL 密度为 1.40 g/mL、质量分数为 63% 的浓硝酸中,得到 NO2 和 N2O4 的混合气体 1120 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 入 1.0 mol/L NaOH 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 2.54 g 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1B. 该浓硝酸中 HNO3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14.0 mol/LC.NO2 和 N2O4 的混合气体中,NO2 的体积分数是 80%D.得到 2.54 g 沉淀时,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是 600 mL21 世纪教育网 【答案】D 【解析】A. 设 Cu Xg, Mg Yg. X+Y=1.52 X/64×98+Y/24×58=2.54 得 X=0.02 Y=0.01 B. c(HNO3)=1000ρɯ/M=1000×1.40×63/63=14.0(mol/L )C. n(HNO3)=14.0×0.05=0.7mol=n(NO2)+2n(N2O4)n(NO2)+n(N2O4)=1.12L/22.4L/mol, n(NO2)=0.04 mol n(N2O4)=0.01 mol 可知 C 正确。
D. 与硝酸反应的 NaOH : n(NaOH)=0.7-0.04-0.02=0.64 与金属离子反应的 NaOH : n(NaOH)=0.06 总 NaOH 的量 n 总=0.64+0.06=0.7 mol 故需要 NaOH 700 mL (2013 上海卷)7.将 X 气体通入 BaCl2 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 Y 气体,有沉淀生 成,X、Y 不可能是选项XYASO2H2SBCl2CO2CNH3CO2DSO2Cl2 答案:B 【解析】A 项,会有沉淀(单质硫)生成;B 项,Cl2 通入 BaCl2 溶液中无现象,再通入 CO2 也不会有 BaCO3 沉淀生成;C 项,会有 BaCO3 沉淀生成;D 项,后通入的 Cl2 可将 先通入 SO2 氧化为 H2SO4,因此后有 BaSO4 沉淀生成,故答案为:B (2013 上海卷)16.已知氧化性 Br2>Fe3+FeBr2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Cl2,发生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a Fe2++b Br-+c Cl2→d Fe3++ e Br2+ f Cl- 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 a、b、c、d、e、f 一一对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 是A.2 4 3 2 2 6 B.0 2 1 0 1 2 C.2 0 1 2 0 2 D.2 2 2 2 1 4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将 Cl2 通入 FeBr2 溶液中先氧化 Fe2+,然后再氧化 Br-。
若 a、b、c 为 2、4、3 时,溶液中 Fe2+、Br-恰好完全被氧化,则利用原子守恒知 d、e、f 是 2、2、6;若 a、b 为 0、2,则说明反应先氧化 Be-,与事实不符;若 a、b、c 为 2、0、1 时, 即溶液中 Fe2+恰好氧化完全,则利用原子守恒知 d、e、f 是 2、0、2;若 a、b、c 为 2、2、2 时,即溶液中 Fe2+完全氧化、Br-刚好有一半被氧化,则利用原子守恒知 d、e、f 是 2、1、4,故答案为:B (2013 上海卷)18.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氧化物比还原物多 1.75mol,则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A.生成 42.0LN2(标准状况) B.有 0.250molKNO3 被氧化 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25mol D.被氧化的 N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3.75mol 答案:CD 【解析】利用方程式可知 N2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之比为 15:1,因此当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 1.75mol 时,生成 N2 的体积 (标准状况)为:[16mol×1.75mol/(15mol-1mol)]×22.4L·mol-1=44.8L;参加反应的 KNO3 被还原;利用方程式知生成 16molN2 时转移 10mol 电子,结合前面分析知反应生成 2molN2,因此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0×2/16=1.25mol,C 项正确;利用方程式,结 合前面分析知当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 14mol 时,被氧化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30mol,因 此该反应被氧化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30mol×1.75mol/14mol=3.75mol,D 项正确。
(2013 上海卷)21.一定条件下,将 0.1LCO、0.2LCO2、0.1LNO、0.2LNO2 和 0.2LNH3 混 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 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A.可能是单一气体 B.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C.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 D.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 答案:AC 【解析】若混合气体先通入 NaOH 溶液,然后再依次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水(或水、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则最后得到尾气为 CO;若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水 (或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最后通入 NaOH 溶液,则尾气为 CO 和 NO,由此可知尾 气中一定含有 CO,故答案为:AC (2013 上海卷)22.一定量的 CuS 和 Cu2S 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 HNO3 中,收集到气体 V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 Cu2+和 SO42-)加入足量 NaOH,产生蓝色沉 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 CuO12.0g,若上述气体为 NO 和 NO2 的混合物,且体积比 为 1﹕1,则 V 可能为A.9.0L B.13.5L C.15.7L D.16.8L 答案:A 【解析】由铜守恒可知 CuS 与 Cu2S 中含有 n(Cu)=12.0g/80g·mol-1=0.15mol,利用电子 守恒,依据“极端假设法”可知,当混合物全部为 CuS 时可得:0.15mol×8=n(NO)×3+n(NO2) ×1,因 n(NO)=n(NO2),解之得 n(NO)=n(NO2)=0.3mol,则反应所得混合 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 V=(0.3mol+0.3mol)×22.4mol·L-1=13.44L;当混合物全部为 Cu2S 时可得:10×0.15mol/2=n(NO)×3+n(NO2) ×1,因 n(NO)=n(NO2),解之得 n(NO) =n(NO2)=0.1875mol,则反应所得混合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 V=(0.1875mol+0.1875mol)×22.4mol·L-1=8.4L,所以收集到气体体积: 8.4L<V<13.44L,故答案为:A。
(2013 广东卷)10.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叙述 I叙述 IIANH4Cl 为强酸弱碱盐用加热法除去 NaCl 中的 NH4ClBFe3+具有氧化性用 KSCN 溶液可以鉴别 Fe3+C溶解度:CaCO3 答案:B 命题意图:元素化合物 (2013 浙江卷)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 灼烧 溶解 过滤 萃取 B.用乙醇和浓 H2SO4 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C.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品不宜直接放在铝制容器中 D.将(NH4)2SO4、CuSO4 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 质变性 【解析】A 选项: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缺少了氧化过程,萃取后还要分液B 选项: 用乙醇和浓 H2SO4 制备乙烯时必须使温度迅速升高至约 170℃,不可能是水浴加热(水浴 加热温度最高只能达到 100℃)D 选项: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 溶液发生盐析 (盐析是可逆过程,不破坏蛋白质的生理活性,加水后又溶解),蛋白质溶液中加入 CuSO4 等重金属盐溶液变性析出(变性是不可逆过程,蛋白质失去了生理活性,加水不再溶解) C 选项:通常认为是 Cl—替换氧化铝中的 O2—而形成可溶性的氯化物,所以铝表面的氧 化膜易被 Cl—破坏 答案:C (2013 浙江卷)26、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 现有两种可产生 H2 的化合物甲和乙 将 6.00 g 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 6.72 LH2(已折算成标 准状况)甲与水反应也能产生 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