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讲义-四大音乐时期7-10单元.doc
18页\高 中 音 乐 鉴 赏【Ⅶ】★ 前言一、欧洲17世纪---20世纪四大音乐时期(约从1600年--1920年左右)1、巴罗克音乐时期:⑴时间: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1600年----1750年)⑵音乐风格: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音乐高贵庄严,宏伟壮观,充满活力的音乐风格特质⑶代表人物及作品:①巴赫—德国—欧洲音乐之父、复调大师、十二平均律之父作品:大型声乐套曲《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管弦乐曲《布兰登堡协奏曲》、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小提琴曲《G弦上的咏叹调》等※:1600年是歌剧的诞生年;1750年巴赫的去世标志着巴罗克音乐时期的结束巴赫生于1685年去世于1750年)②亨德尔—德国(英籍德国)--清唱剧大师作品清唱剧《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管弦乐曲《水上音乐组曲》等③D·斯卡拉蒂-----意大利----作品有《D大调奏鸣曲》等2、古典主义音乐时期:⑴时间: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20年代左右(1750年--1820年左右)⑵音乐风格:a.以简洁明快的主调音乐为主要风格,崇尚理性,强调道德的力量b.作品结构严谨,艺术手法简洁洗练,力求通过音乐语言及其戏剧性的展开来表达思想感情。
c.音乐的形式与内容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理性主义的审美观点⑶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代表人物(三杰):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⑷代表人物及作品:①贝多芬—德国—乐圣作品有《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三(“热情”)奏鸣曲》又名《f小调(“热情”)奏鸣曲》、《c小调(“悲怆”)奏鸣曲》、《#C小调(“月光”)奏鸣曲》歌剧《费德里奥》另外有钢琴曲《致爱丽丝》又名《献给爱丽丝》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贝多芬既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终结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引路人☆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贝多芬名言:A.“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上爆发出火花”B.“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②海顿—奥地利—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作品有《伦敦交响曲》、《告别交响曲》、《惊愕交响》,清唱剧《四季》、《创世纪》等※海顿名言:“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得到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③莫扎特—奥地利---音乐神童(音乐天才)作品有室内乐《G大调弦乐小乐曲》、钢琴曲《A大调钢琴奏鸣曲》(“土耳其进行曲”选自其第三乐章),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
3.浪漫主义音乐时期:⑴时间:大范围指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大约从1820年至1910年左右);小范围指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大约从1820年至1850年左右)⑵音乐风格:A.喜爱从主观的角度去感受事物,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B.音乐多和梦想与激情、生与死、神与大自然、人类的命运、对祖国的赞美、对自由的渴望等主题相联系C.将情感和想象置于首要地位,着力于内心刻画,强调主观幻想性及抒情性D.具有题材新颖,表情细腻,色彩浓郁,体裁灵巧,结构自由等特点⑶代表人物及作品:① 舒伯特---奥地利--歌曲之王(“艺术歌曲之王”)作品有艺术歌曲《魔王》、《鳟鱼》声乐套曲《冬之旅》(“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女》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② 肖邦----波兰----“钢琴诗人”作品有钢琴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降B大调玛祖卡舞曲》等③ 李斯特—匈牙利---钢琴之王交响诗的首创者作品有钢琴曲《爱之梦》;交响曲《但丁》、《浮士德》;交响诗《塔索》;管弦乐曲《匈牙利狂想曲》④ 柏辽兹---法国---标题交响曲健将、配器法之父作品有标题交响曲《幻想曲》,管弦乐曲《拉科齐进行曲》(选自戏剧传奇曲<浮士德的惩罚>)管弦乐曲《李尔王》等。
⑤ 其他浪漫主义音乐家:a.韦伯—德国—管弦乐曲《邀舞》;b.舒曼—德国—钢琴曲《梦幻曲》c.门德尔松—德国—《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d.比才—法国—管弦乐曲《卡门序曲》e.威尔第—意大利—歌剧《茶花女》f.普契尼—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法国浪漫主义三杰:文学家雨果、画家德拉克罗瓦、作曲家柏辽兹4.民族主义音乐时期⑴时间: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大约1850年至1920年左右)⑵音乐风格:A.作品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为题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感情B.作品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C.“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是音乐重要表现内容⑶代表人物及作品:① 斯美塔那—捷克—捷克近代音乐之父作品有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之第四乐章“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② 西贝柳斯---芬兰---交响诗《芬兰颂》③ 格林卡---俄罗斯---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作品有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歌剧《伊万·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等④ 穆索尔斯基—俄罗斯—管弦乐曲《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讽刺歌曲《跳蚤之歌》其他民族主义乐派的音乐家:a.德沃夏克--捷克--《自新大陆交响曲》。
b.格里格----挪威---管弦乐曲《培尔·金特》c.柴科夫斯基—俄国—交响曲《1812年序曲》、《第六(“悲怆”)交响曲》、舞剧《天鹅湖》d.鲍罗丁---俄国—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俄罗斯“五人团”(“强力集团”):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第七单元 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 ----- 巴 赫第十四节 巴 赫一.巴 赫:1.贝多芬评价巴赫:“他的名字不是小溪,应该是大海”在德语中巴赫的意思是“小溪”);巴赫对欧洲音乐乃至对世界音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人称他为“不可超越的大师”;“复调音乐的集大成者”2.巴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者,在他的创作中约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是宗教作品因此人们常常把他称为“最伟大的宗教作曲家”二.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1.复调音乐:是指将几条旋律线,按照一定得规则加以结合的一种多声音乐,这几条旋律线都具有独立意义,注意各自的横向发展,彼此形成对比或相互补充如:①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中第1分曲和第78分曲属复调音乐;②贺绿汀作曲的钢琴曲《牧童短笛》2.主调音乐:复调音乐相对应是主调音乐同属多声音乐,它的几个声部注重纵向结合,其中只有一条具有独立意义的主要旋律线,其它声部是和声性伴奏,起到陪衬主旋律的作用。
如:①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中第72分曲属主调音乐;②从18世纪中叶(1750年)以后,主调音乐占据了音乐的主要地位,肖邦和李斯特等人的钢琴曲,舒伯特和舒曼等人的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贝多芬、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人的交响曲、交响组曲和协奏曲都属于主调音乐③中国的主调音乐到20世纪初(1900年初)萌芽,“五四”时期后发展,如萧友梅、赵元任的歌曲和钢琴曲等三.十二平均律(又称“等比律”和“等程律”)1. 十二平均律:是将八度音程平均分为12个相等音程的律制请仔细阅读掌握课本106页图例)2.附:2008年高考基本能力试题※键盘乐器是指具有键盘装置的乐器,常见的有钢琴、风琴、手风琴等键盘由一系列按音阶排列的黑白键组成,下图一组键盘中黑键的位置是(B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⑤⑦3.知识连接:朱载堉: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河南沁阳人明代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和文艺家他最杰出的成就就是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理论,比欧洲早出现了一百年这一理论被称为音乐学和音乐物理学的一大革命他的巨著有20多部如:《律学新说》《算学新说》《乐律全说》等。
朱载堉所处的时期可称为“东方式文艺复兴时期,此时出现了许多学科伟大成果、出现了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及朱载堉、汤显祖朱载堉集乐律学家、音乐家、乐器制造家、舞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历法家于一身在美术、哲学、文化、民族民间文化整理等方面都有惊人的建树中外学者尊崇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圣人”(乐圣),惊叹他为“不可思议的异人”,称他为“神人”四.《马太受难曲》被人们称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之作取材于《圣经》中耶稣受难过程的叙述作品结构宏大共有78分曲,第一部分35首(1---35分曲)描述了耶稣被门徒出卖和最终被捕的过程;第二部分43首(36—78分曲)描述了耶稣受审,被钉在十字架上和被埋葬的情景※请仔细阅读掌握教材102—109页相关常识)第八单元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 ---贝 多 芬第 十 五 节 贝 多 芬一. 贝多芬※贝多芬—德国—乐圣作品有《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三(“热情”)奏鸣曲》又名《f小调(“热情”)奏鸣曲》、《c小调(“悲怆”)奏鸣曲》、《#C小调(“月光”)奏鸣曲》。
歌剧《费德里奥》另外有钢琴曲《致爱丽丝》又名《献给爱丽丝》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贝多芬既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终结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引路人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贝多芬名言:A.“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上爆发出火花”B.“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二.奏鸣曲1.通常意义:是一种由三个或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的器乐套曲2.典型结构:第一乐章快速 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速,三段式变奏曲式或简单的奏鸣曲式;第三乐章,三段式,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第四乐章,快速或急速,奏鸣曲式,回旋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三. 奏鸣曲式奏鸣曲式主要分三大部分:呈示部(即提出矛盾、可争论的问题)----展开部(进行讨论、甚至矛盾间相互斗争)---再现部(统一认识,做初步结论);尾声是总结奏鸣曲式这种“对比---发展---统一”的结构布局很适于来表现复杂,甚至戏剧性的内容,所以奏鸣曲式不但是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乐章,而且管弦乐“序曲”与“交响诗”也常采用此曲式写成如: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何占豪、陈钢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四.交响曲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作成的一种管弦乐曲。
交响曲以结构宏大,内容深刻而富于戏剧性,管弦乐写法复杂而音色对比鲜明为特色一般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常用奏鸣曲式)※亦可解释为:交响曲:亦称交响乐交响乐曲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套曲,产生于17、18世纪的法国、意大利是一种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功能和表现力来塑造音乐形象,并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它具有奏鸣曲的体裁特点,由于结构宏大意蕴深广,擅长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思想的丰富内容,因而其音乐内容常常具有强烈戏剧性及深刻的哲理性维也纳乐派的海顿(交响乐之父)建立了交响曲的规范形式】五.西洋管弦乐队(交响乐队)的乐器常规分类⊙弓弦乐器组(以歌唱为主的多功能型):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等⊙木管乐器组(色彩型):短笛 长笛 双簧管 单簧管 大管等⊙铜管乐器组(力度型):小号 大号 长号 圆号 等 ⊙打击乐器组(节奏型):大鼓 小鼓 定音鼓 三角铁 钹 锣 响板等§其它(装饰性色彩型乐器组):竖琴 钢琴等※西洋管弦乐队(交响乐队)的乐器常规座次图六.贝多芬----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第三乐章1“热情”的名称非作者贝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