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纹卫生纸标准.doc
15页皱纹卫生纸标准 2002-9-1 分类号 Y39 备案号 780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 2500-2000皱纹卫生纸 Toilet tissues 2000-12-01发布 2001-06-01实施 国家轻工业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对原轻工业部发布的专业标准ZBY39001-1988《皱纹卫生纸》(该标准曾 由轻行[1999]112号文发布转化标准号QB3530-1999,内容同前)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表1的部分指标强制 本标准A等品为国际先进水平,依据美、英、日等国样品剖析的质量水平确定技术指 标本标准根据皱纹卫生纸的使用特征和国内、外样品的实测水平,对横向吸液高度、亮 度、交货水分指标及有关条款进行了调整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轻工业局行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轻工业造纸技术研究所、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苏州荣成 纸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维玲、张景彦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轻工业局发布的行业标准QB3530-1999《皱纹卫生纸》废止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皱纹卫生纸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 输、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用的厕所卫生用纸 2 引用标准 GB/T 450-1989 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 GB/T 451.1-1989 纸和纸板尺寸及偏斜度的测定法交收 GB/T 451.2-1989 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法 GB/T 453-1989 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法(恒速加荷法) GB/T 461.1-1989 纸和纸板毛细吸液高度的测定法(克列姆法) GB/T 462-1989 纸和纸板水分的测定法 GB/T 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 7974-1987 纸及纸板 白度测定法(漫射/垂直法) GB/T 8940.1-1988 纸和纸板测定法 45/0定向反射法 GB/T8942-1988 纸柔软度的测定法 GB/T 10739-1989 纸浆、纸和纸板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 GB/T 12914-1991 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法(恒速拉伸法) 国家技术监督局监发(1997)172号《产品标识标注规定》3 产品分类 3.1 皱纹卫生纸按质量分为A、B、C、D、E等品3.2 皱纹卫生纸可分为小卷筒和平切两种型式 4 技术要求 4.1 皱纹卫生纸的技术指标应该符合表1的规定。
4.2 按供需双方协定,可生产其它定量的皱纹卫生纸,抗张强度和柔软度指标按插入法换 算 4.3 小卷筒纸的卷高、卷重,平切纸的幅长、幅宽、包装重量,均应按订货合同规定小 卷筒纸的卷高尺寸偏差不得超过±2mm,偏斜度不超过2mm;卷纸重量负偏差不大于4% 平切纸幅长、幅宽规格尺寸偏差不超过±3mm,,偏斜度不超过3mm,平切纸包装重量负 偏差不大于4% 4.4 A、B等品皱纹卫生纸一般为双层根据用户要求可生产其它层数的纸,其指标应符 合表1规定 4.5 可生产各种颜色的皱纹卫生纸,每批色泽不许有显著差别 4.6 A、B等品小卷筒纸应打针孔,其节距可为135mm,140mm等,偏差±3mm,打孔应清晰、 易断、整齐4.7 纸张皱纹应均匀、细腻A、B等品皱纹卫生纸在同一纸幅内纵向不许有条形粗纹 4.8 纸面不许有明显尘埃(或符合订货合同的具体规定)、死褶、硬质块、生草筋等纸病 或杂质,不许有掉毛、掉粉、掉色现象 4.9 皱纹卫生纸不得采用垃圾纸等含有病源微生物及有害物质的原料 4.10 有下列情况者可列为二等品但不得同时超过两项 a)定量超过允许偏差2g/m 2 以内者; 表1 技术指标规定 指 标 名 称 单位 A等 B等 C等 D等 E等 定 量 g/m 216.0 18.0 20.0 ± 1.0 20.0 24.0 ± 1.5 18.0 20.0 ± 1.0 22.0 24.0 ± 2.0 24.0 28.0 35.0 ± 2.0 35.0 40.0 45.0 ± 2.5 48.0 55.0 ±4.0 亮度≥ % 83.0 80.0 75.0 63 - - 横向吸 液高度≥ mm/100s 20 20 20 20 - 抗 张 强 度 纵横平均 ≥ N/m 53.0 59.0 67.0 76.0 84.0 53.0 60.0 69.0 77.0 72.0 94.0 130 130 150 215 180 柔软度 纵横平均 ≤ mN 150 /双层 200 /双层 210 /双层 320 /双层 480 /单层 630 /单层 - 细菌菌落 总数≤ 个/g 200 200 300 400 600 大肠菌群 个/100g 30 30 30 30 - 金黄色葡 萄球菌 -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微 生 物 溶血性链 球菌 -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2mm~5mm ≤ 6 20 40 50 50 50 >5~8mm ≤ 2 2 2 4 10 20 洞 眼 >8mm≤ 个/m 2不许有 不许有 不许有 不许有 不许有 交货水分≤ % 10.0 注:①表1中抗张强度、柔软度及微生物指标为强制性指标。
②用全苇浆生产的皱纹卫生纸横向吸液高度按5min考核b)亮度低于或高于规定2%(绝对值)以内者;c)洞眼超过规定20%以内者(洞眼规定数量小于10个/m 2 ,允许超过规定1个/m 2 ); d)柔软度超过规定10%以内者 5 试验方法 以下试验为检验加工包装后的最终产品 5.1 试样的采取按GB/T450进行 5.2 试样的处理按GB/T10739进行(物理性能测试),标准大气条件为(23±1)℃、 (52±2)%r.h. 5.3 平切纸幅长、幅宽及偏斜度、小卷筒纸的尺寸按GB/T451.1规定进行测定 小卷筒纸偏斜度测定方法:取小卷筒皱纹卫生纸两节纸,以其针孔线为中心对折 在一起,用尺量取两节纸边端的差距,按此方法量取5个试样,取其平均值,结果精 确至1mm 5.4 定量 按GB/T451.2进行测定 5.5抗张强度按GB/T453或GB/T12914进行测定,仲裁时按GB/T12914进行根据需 要可以采用50mm试验夹距双层或多层试样应以双层或多层测试,然后换算成单层的测 定值 5.6亮度按GB/T7974或GB/T8940.1进行测定,仲裁时按GB/T7974进行测定 5.7 横向吸液高度按GB/T461.1测定(单层)。
5.8 柔软度按GB/T8942,狭缝宽5mm 5.9微生物指标含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按附录A进行测定 5.10 洞眼按附录B进行测定 5.11交货水分按GB/T462进行测定 6 检验规则 6.1 微生物指标为否决性指标,每季度进行一次检验,首件检验测定结果作为该季度微生 物指标的检测结果,应符合表1的规定 6.2交收检验 6.2.1以一次交货数量为一批,但不多于30t 6.2.2生产厂应保证生产的产品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每件(箱)纸交货时,应附有产品合 格证 6.2.3 产品交收检验按GB/T2828进行,交收检验项目及检查水平、抽样检查方案和合格 质量水平(AQL)按表2进行 表2 正常检查二次抽样方案 不合格分类 B类不合格品 C类不合格品 抽样方案 AQL=4.0 AQL=6.5 批量(件或箱) 样本大小 Ac Re Ac Re B类不合格 品 C类不合格 品 3 0 1 - - 5 - - 0 2 ≤150 5(10) - - 1 2 8 0 2 0 3 150~3200 8(16) 1 2 3 4 抗张强度 柔软度 定量 横向吸液 高度 亮度 洞眼 交货水分 外观质量6.2.4判定规则 若同时出现B类和C类不合格品时,在符合B类不合格品Ac,Re判定要求的前提下, 同时只有在B类与C类不合格品之和小于或等于C类不合格品的Ac值时,则判为批合格, 若大于则判为不合格。
若小于C类不合格品的Re值且大于Ac值,则进行第二样本的测试 和判定,判定方法同前 6.3微生物指标检验,有一项不合格判为批不合格 6.4需方有权按本标准的要求检验产品质量,如对产品质量有异议,应在到货后三个月内 通知供方,双方共同抽样检验,如不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则判为批不合格,由供方负责处 理;如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则判为批合格,由需方负责处理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每卷(包、袋)皱纹卫生纸应用塑料或包装,封口整齐牢固,不许有破损 7.2 标志按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产品标识标注规定》进行 7.3 皱纹卫生纸运输时应采用洁净的运输工具,防止产品污染,搬运时不许将纸件从高处 扔下,以防损坏外包装 7.4 皱纹卫生纸应存放于干燥、通风、洁净的地方妥善保管,以防雨、雪及潮湿侵入产品, 影响质量 7.5由于保管和运输不符合本标准要求,产品发生变质或其它损坏,应由造成损坏的责任 方负责 附录A (标准的附录)微生物指标的测定法 A1培养基与试剂制备 A1.1 营养琼脂培养基成分: 蛋白胨 10 g 牛肉膏 3 g 氯化钠 5 g 琼脂 15 g 蒸馏水 1 000 mL 制法:除琼脂外其他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调pH至7.2~7.4,加入琼脂,加热溶解, 分装试管,121℃灭菌15 min后备用。
A1.2 乳糖胆盐发酵管成分:蛋白胨 20 g 猪胆盐(或牛、羊胆盐) 5 g 乳糖 10 g 0.04%溴甲酚紫水溶液 25 mL 蒸馏水 加至1 000 mL 制法:将蛋白胨、胆盐及乳糖溶于水中,校正pH至7.4,加入指示剂,分装每管10 mL,并放入一个小倒管,115℃灭菌15 min,即得 注:双料乳糖胆盐管除蒸馏水外,其他成分加倍 A1.3 伊红美蓝琼脂(EMB)成分: 蛋白胨 10 g 乳糖 10 g 磷酸氢二钾 2 g 琼脂 17 g 2%伊红溶液 20 mL 0.65%美蓝溶液 10 mL 蒸馏水 加至1 000 mL 制法:将蛋白胨、磷酸盐和琼脂溶解于蒸馏水中,校正pH至7.1,分装于烧瓶内, 121℃灭菌15 min备用,临用时加入乳糖并加热溶化琼脂,冷至50~60℃,加入伊红美 蓝溶液摇匀,倾注平板 A1.4 乳糖发酵管成分:蛋白胨 20 g 乳糖 10 g 0.04%溴甲酚紫水溶液 25 mL 蒸馏水 加至1 000 mL 制法:将蛋白胨及乳糖溶于水中,校正pH至7.4,加入指示剂,分装每管10 mL,并 放入一个小倒管,115℃灭菌15 min,即得。
A1.5 SCDLP液体培养基成分:酪蛋白胨 17 g 大豆蛋白胨 3 g 氯化钠 5 g 磷酸氢二钾 2.5 g 葡萄糖 2.5 g 卵磷脂 1 g 吐温80 7 g 蒸馏水 1 000 mL 制法:将各种成分混合(如无酪蛋白胨和大豆蛋白胨可用日本多胨代替),加热溶解,调pH至7.2~7.3,分装,121℃灭菌20 min,摇匀,避免吐温80沉于底部,冷至25℃ 后使用 A1.6 血琼脂培养基成分:营养琼脂 100 mL 脱纤维羊血(或兔血) 10 mL 制法:将营养琼脂加热溶化,待凉至50℃左右以无菌操作将10 mL脱纤维血加入后 摇匀,倒平皿置冰箱备用 A1.7 甘露醇发酵培养基成分:蛋白胨 10 g 牛肉膏 5 g 氯化钠 5 g 甘露醇 10 g 0.0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12 mL 蒸馏水 1 000 mL 制法:将蛋白胨、氯化钠、牛肉膏加到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调pH至7.4,加入甘 露醇和溴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