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门级战列舰.docx
3页长门级战列舰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一型战列舰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势力迅速膨胀的日本为争夺海上霸权,重新制定了八八舰队的计划长 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按照该计划正式建造的第一型战列舰日本海军顺应当时各海军强国 主力舰竞相计划搭载更大口径主炮、动力性能更高和增加装甲防护的趋势,根据以往海战的 经验,日本海军决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战列舰,在与美国海军造舰竞争中以质的提升补 充量的不足概貌长门级战列舰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当时战列舰所搭载最大口径的 410 毫米口径主炮,4 座双联装主炮塔沿舰体纵向中心线前后对称各布置两座,采用背负式布局并且为了主炮在 远距离炮战中观通以及指挥的需要,前主桅采用了 7 根支柱支撑的高大的圆锥结构樯式桅楼, 顶端设立射击指挥所,这种结构相当坚固不易中弹受损,随后历次改装中桅楼设施逐步增加 逐渐形成日本特色的塔式舰桥(之后日本海军的主力舰纷纷按照这个样式进行改造)该级舰 在舰体长艏楼设置两层炮廓式副炮长门级最具日本特色的是设计了独特的带 60°倾角的 “勺型”舰艏(为了使用链系水雷,舰艏不会勾住连接两枚水雷的链条),但在不良海况高速 航行时舰艏溅起的水雾会影响到舰桥和桅楼指挥所。
随着战列舰火炮威力、射程增加,根据 日德兰海战的经验,防御装甲设计借鉴了重点防护的概念,加强了重点区域防御装甲,尤其 是水平防御装甲,以抵御远距离炮战大角度落弹的打击,非重点区域防御装甲予以削减或撤 消长门级航速超过 26 节,是当时航行速度最快的战列舰,日本海军对长门级的航速指标采 取了保密措施,当时对外公布的航速是 23 节由于之前建造的日本战列舰是英国的设计或者 是基于英国设计蓝图的更改,所以摆脱了英式战舰的影响完全由日本自行设计的长门级战列 舰被视为“第一型纯日本血统的战舰”长门级是当时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长门级战列舰共 拨款建造了两艘:分别是“长门”号(Nagato)和“陆奥”号(Mutsu)在建造长门级战列舰的同时,日本海军还开工建造了加贺级战列舰和天城级战列巡洋舰 加贺级和天城级都是在长门级的基础上,在后桅后方增加布置一座双联装主炮塔,区别在于 速度和防护各有侧重 1921 年以限制海军军备为目的的华盛顿裁军会议召开,对美、英、日、 法、意五个主要海军国家的主力舰吨位、火力和总吨位进行了限制加贺级和天城级按照会 议签定的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予以销毁裁军会议中美、英曾要求日本销毁已下水但尚未 完工的“陆奥”号战列舰。
日本一方面借口国内的小学生都已为建造该舰捐款并且该舰已经 建成,如果废弃将引起国民的不满,一方面加紧舾装施工在日本的强硬态度下,最终同意 日本保留“陆奥”号作为交换条件,同意美国保留完成尚未完工原定销毁的两艘科罗拉多 级战列舰,同意英国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新建两艘安装 16 英寸口径主炮的纳尔逊级战列舰 长门号于 1920 年 11月竣工,陆奥号于 1921年 11月竣工现代化改装长门级服役后为克服桅楼与前烟囱距离过近导致排烟倒灌,前烟囱被改成大幅度向后弯 曲的形状以远离桅楼 1930 年代中期长门级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包括提高主炮仰角 增大主炮射程;加强舰体与炮塔的防护装甲,舰体舯部增加防鱼雷凸出隔舱;为改善线形减 少航行阻力将舰艉延长;全部更换专烧重油锅炉,由于锅炉数目减少将临近舰桥的前烟囱拆 除把两个烟囱合并成一个;根据金刚级战列舰改装的经验改建高大、结构复杂的塔式舰桥; 加强了防空火力和搭载水上飞机服役经历“长门”号服役后多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直到“大和”号战列舰服役从1920 年开 始,到 1941 年“大和”号建成,20 年期间,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在 日本国民心目中一直是海军的象征,素有“国民最熟知的战舰”之称号。
因在日本海军中具 有特殊地位其舰长提升为高级将官军衔的比例尤其高长门级战列舰被日本海军看作非到最后决战关头不得动用的王牌根据这一指导思想, 加上航速的限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期间,长门级在战争初期都没怎么参加作战 行动开战以后日本海军包括长门级、大和级在内的战列舰战队因长期驻泊广岛湾的柱岛锚 地待机而被频繁出击的航空母舰战队的军官讽刺称为“柱岛舰队”1942 年 6 月,“长门”和 “陆奥”编入由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指挥的主力部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当日军机动部 队主力四艘航空母舰被摧毁时主力部队尚在后面三百海里处,“长门”和“陆奥”未能发射一 发炮弹,海战以日本失败告终 1943 年 6 月 8 日“陆奥”号在广岛湾泊地因弹药库爆炸事 故沉没 1944 年 6月“长门”号编入机动部队投入马里亚纳海战,此役日本海军大败而归 1944 年 10 月莱特湾海战中,“长门”号编入由粟田健男指挥的第二舰队第一游击部队参战, 未取得大的战果,反而遭到掌握制空权的美军飞机轮番空袭受重创由于燃油匮乏“长门” 号在战争剩余时间一直停留在横须贺直到战争结束,舰上的副炮被拆除移防陆上长门”号 在战争末期多次遭到美军飞机轰炸,在日本投降时,是唯一具备航行能力的战列舰,被作为 战争赔偿移交给美国。
1946 年 7 月在比基尼环礁成为原子弹试验的靶舰,试验中严重受损沉 没各舰概况:长门:以古国名,即日本山阴道的长门国命名 1917.8.28 开工,1919.11.9 下水, 1920.11.25 完工,造船厂:吴海军工厂,总造价 4390 万日元,舰籍:横须贺镇守府1936.4.1 现代化改装完工,标准排水量 39130 吨1945.8.20 在横须贺投降,1945.9.15 从日本海军序 列中除籍,1946.7.25 在比基尼环礁成为“十字路口”原子弹试验的靶舰,在 A 试验(空中爆 炸)中幸存,在 B 试验(水面爆炸试验)中受损,舰体向右倾斜,在水面漂浮5 天后沉没陆奥:以古国名,即日本东山道的陆奥国命名 1918.6.1 开工, 1920.5.31 下水, 1921.11.22 完工,造船厂:横须贺海军工厂,舰籍:佐世保镇守府1936.9.30 现代化改装 完工,标准排水量 39050 吨1943.6.8 在吴港外海的柱岛泊地因三号主炮塔弹药库发生原因 不明的爆炸事故,舰体断裂成两段后沉没,1943.9.1 从日本海军序列中除籍性能数据:排水量:32720 吨(标准)/33800 吨(正常)/39700 吨(满载);改装后标准排水量:39130 吨尺寸:全长 215.8 米/宽 28.96米/吃水 9.1米;改装后 224.9米/宽 34.6米/吃水 9.45米动力:蒸汽轮机 4台,主机功率80000马力;改装后 82000马力; 最高航速:26.4节,改装后25节;续航力:5500海里/16节,改装后10600 海里/16节; 武备:8 门双联装 410 毫米/45 倍口径主炮,20 门 140 毫米口径副炮(改装后 18 门),4 门 76 毫米高射炮(改装后 8 门双联装 127 毫米高射炮, 20 门双联装 25 毫米高射炮)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305 毫米(改装后360 毫米),炮塔正面356毫米(改装后500毫 米),炮塔顶部 127 毫米(改装后 250 毫米),装甲甲板76 毫米(改装后甲板最大 185毫米), 司令塔336毫米。
装甲重量10396吨(改装后 13023吨)舰载飞机:3 架舰员:1333-1368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