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个体化概念辨析浅谈.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784170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67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个体化概念辨析浅谈 摘 要:个体化过程是当代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然而,由于该研究领域处于持续发展变化之中,目前研究者关于个体化概念的看法存在着诸多分歧文章从个体化理论及概念涵义的发展、个体化测量及操作性定义的发展两个角度对目前研究中的个体化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概念进行了整合:个体化是个体在认知与情感等领域中,在逐渐形成亲子联结的新形式的同时,不断发展独立自主品质的过程文章还对个体化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析  关键词:个体化;自主;联结     1 引言  国外有关个体化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目前仍在不断发展很多研究发现个体化对情绪适应、学业适应、生活适应、人际能力、酒精使用等心理适应指标存在显著影响[1-5]另外,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适应影响的研究也发现,个体化是该影响路径中的一个重要的调节因素[6]因此,个体化是影响心理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国内对个体化的研究刚刚开始徐翠平,夏翠翠,方晓义(2008)对国外关于心理分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7],王树青(2007)[8]、雷雳和郭菲(2008)[9]分别对个体化测量工具—青少年分离-个体化测验(SITA)的英文版和意大利版进行了修订,同时也考察了个体化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自个体化研究开始以来,研究者们对个体化概念的界定一直存在着许多不一致的看法更重要的是,个体化概念本身也在发展和变化因此,目前个体化概念的涵义还不是很清晰个体化概念上的混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人认为个体化发生在婴幼儿期,也有人认为个体化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期[10]那么,个体化的过程何时开始,何时终结?个体化是某一发展阶段中的特殊任务还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如果是后者,那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体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如何才能让个体化概念的涵义适用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第二,现在有关个体化的测量有针对独立自主的,也有针对联结的,如何把这两方面有机地协调起来?第三,心理学研究中存在一系列与个体化相关的概念,如自立、自主、依恋、社会化等,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由于人的心理现象具有非实体的性质,因此概念分析是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重要任务[11]只有解决了上述的概念问题,未来的个体化研究才能得到充分而深入的发展,本土化研究也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为此,可以从个体化理论及概念涵义的发展、个体化测量与操作性定义的发展两个角度对个体化概念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概念进行整合,并对其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

        2 个体化理论及概念涵义的发展  个体化概念的提出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当前仍在不断发展,以下结合个体化研究中较有影响力的学者对个体化概念的界定,从整体上把握个体化理论及涵义的发展脉络  2.1 关于个体化涵义的不同理论观点  Mahler(1968,1975)首次提出了分离-个体化概念,她认为人在出生后的前三年里首次出现分离-个体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任务:一是分离,指儿童在心理上与父母分离开;二是个体化,指发展自我的独特特征的过程她认为没有自主的分离,个体化是没法完成的Mahler的个体化概念描述了婴幼儿与父母(主要是母亲)之间的关系从共生状态向独立状态过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婴幼儿从完全依赖父母转向可以独立行动,呈现出自我的独特特征[8]  Blos(1967,1979)把个体化的概念扩展到青春期,认为青春期是“第二次个体化”时期,他认为青少年从对家庭的依赖中走出来,与婴儿从共生的膜中孵化出来成为学步儿是平行的过程在此时期青少年必须与内化的父母形象分离开,成为成人世界中的一员自Blos把个体化的概念扩展到青春期后,有关个体化的研究就主要集中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10]  Youniss和Smollar(1985)提出个体化是青少年在与父母保持联结的情况下获得自主。

      他们认为个体化有两个概念上相互独立的方面:自主和联结,并且把个体化看成是父母和青少年共同建构的过程Youniss和Smollar与前人的不同之处是他们强调了联结在个体化中的作用,认为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积极联结是成功个体化的前提[12]  Mazor和Enright(1988)提出了个体化的社会认知模型,认为个体化是指个体从家庭中分离出自我个体化开始于儿童晚期,持续到青少年晚期[13]Mazor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对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作出解释[14]个体化的社会认知模型主要研究个体对自我观点与父母观点的认知这一模型认为,个体在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如逐渐地与父母分离后——会变得更独特相应地,个体化过程有四个发展水平:童年期处于第一水平,在此时期,父母观点的地位高于个体的观点;青少年早期处于第二水平,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长,青少年对父母观点的接纳开始不断减少;青少年中期处于第三水平,在这一时期,个体对自主的自我进行重新认知,并和父母的观点发生冲突;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在第三和第四水平上,第四水平上的个体可以在自我的系统内整合父母的观点,同时又不失个体性Mazor强调了个体化发展的认知方面,主要是青少年与父母互动过程中对观点的认知。

        StEinberg(2007)认为个体化是情感自主的一部分,个体化的过程是从婴儿期开始并持续到青春期晚期个体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会逐渐觉得自身是一个有能力的,具有自主性的,而且同父母相分离的个体成功确立个体感的青少年能够为他们的选择和行为承担责任,而不是让他们的父母去为他们做这些事情Steinberg的个体化理论打破了以往研究中(Blos以后的研究)个体化仅仅集中在青少年期的局限,认为个体化是从婴儿期开始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强调了成功个体化的青少年能够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责任[15]  Buhl(2008)的理论建立在Youniss和Smollar等人的基础上,也认为个体化由两个维度组成:1)联结(connectedness),指发展中的个体与成人养护者之间维持稳定的联系,包括情感联结和认知联结两个方面,情感联结是指对亲子关系及相互感情的稳定性的觉知,认知联结是指个体相信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父母的理解2)个体性(individuality):指儿童从父母权威中独立出来,亲子关系从单方面的权威管理转变为合作的平等关系Buhl的个体化概念强调了个体化有不同的方面,即认知和情感方面[16]。

        2.2 对不同理论观点的总结网 www.Lwlm.COm从发展脉络上看,上述学者关于个体化的理论和涵义界定表现出以下三方面的发展趋势:第一,关于个体化的发展阶段当前的理论发展表现出这样一种趋势:从以Mahler为代表的认为个体化过程集中在婴幼儿期的观点,过渡到以Blos、Youniss和Smollar等人为代表的把个体化过程扩展到青春期的观点,再到以StEinberg为代表的把个体化看作是婴儿早期到青少年晚期的连续发展过程的观点第二,关于个体化的维度当前的理论主要涉及到两个重要的维度:自主和联结早期的理论观点(以Mahler、Blos、Mazor等为代表)主要强调自主的维度,认为个体化是与父母分离,摆脱依赖,获得自主独立的过程;而近来的理论(以Youniss和Smollar、Buhl等为代表)则同时强调了联结和自主,认为个体化由这两个维度组成第三,关于个体化的内容当前的理论主要涉及到两个领域中的个体化:认知和情感早期观点往往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而近期的观点(例如Buhl)则同时关注了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内容 3 个体化测量及操作性定义的发展  个体化的测量工具反映了个体化的操作性定义,因此,通过对测量工具的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研究者对个体化的操作性定义。

      目前对个体化的操作性定义主要分为三种趋势:一是侧重对独立自主的测量,二是侧重对联结形式的测量,三是兼顾自主和联结的测量  3.1 Hoffman对个体化的操作性定义  Hoffman[17]在1984年以心理分析和家庭系统理论为基础,编制了《心理分离量表》(Psychological Separation Inventory),用来测量个体与母亲、父亲的分离情况Hoffman认为分离-个体化是指个体从依赖向独立的发展过程该量表共有138个项目,采用的是5点评分其中一半是测量青少年与母亲之间的分离情况,另一半是测量青少年与父亲之间的分离情况,这两部分的内容是相同的该量表共包括四个分量表:1)功能独立(functional independence):共26个项目,用来评估青少年独立管理个人事务的能力,如“我向我母亲/父亲咨询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假期”;2)情感独立(emotional independence):共34个项目,用来评估青少年摆脱对父母过分的情感依赖的程度,如“和母亲/父亲一起渡过一个假期后,我觉得很难离开他们”;3)态度独立(attitudinal independence):共28个项目,用来评估青少年与父母的态度、价值观和信念不同的程度,如“我对患有心理学疾病的人的态度与母亲/父亲的态度相似”;4)冲突独立(conflictual independence):共50个项目,测量青少年在与母亲/父亲的关系中感到内疚、焦虑、愤恨、和生气的程度,如“我感觉自己和母亲/父亲一直处于战争当中”。

        从上面对Hoffman编制的心理分离量表的分析可看出,Hoffman认为个体化是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强调自主的发展,认为个体化包括功能独立、情感独立、态度独立和冲突独立四个领域  3.2 Levine等对个体化的操作性定义  在个体化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问卷是Levine[18]等人1986年编制的青少年分离-个体化测验(Separation-Individuation Test of Adolescence),该量表建立在Mahler和Erikson个体化理论的基础上,采用likert五点评分法,测量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测量了青少年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共103个项目,有七个分量表:1)养育寻求(nurturance seeking):描述个体对家人的强烈依赖感,以及对这种依赖感的满意程度,如“我一直希望能和父母、兄弟姐妹住在一个城市里,这样我们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待在一起”;2)融入寻求(enmeshment seeking):主要测量青少年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如“我感觉与我的朋友在一起很舒服,会告诉他/她我的任何感受”;3)淹没焦虑(engulfment anxiety):描述个体对亲密关系的忧虑,认为这种亲密的关系会威胁到他们的独立性,如“我迫不及待地想离开父母,独自生活”;4)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描述个体对失去与重要他人之联结的恐惧感,如“我很害怕独自一个人”;5)否认依赖需要(dependency denial):描述个体对依赖需要的否认和逃避,如“我不需要任何人”;6)自我中心(self-centeredness):描述那些自我陶醉者,他们有很高的表面自尊,并常常因为他人的反馈而逐渐增强,如“我很容易给其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7)健康分离(healthy separation):描述个体解决分离-个体化冲突(如同时欣赏依赖和独立,能看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和相似之处)的程度,如“即使我和他人的关系紧密,我感觉我也可以靠自己”。

        Levine于1993年重新修改了分离个体化问卷,新增加了“与教师的焦虑”和“被父母拒绝”两个维度与教师的焦虑”是指对师生关系的担忧,例如“我很担心老师不支持我”;“被父母拒绝”是指对父母态度的消极感受,例如“在家里我好像就是个阻碍”[19]  由上可看出,Levine对个体化的操作性定义有三个特点:第一,把个体化的涵义扩展到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