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2-1-4地壳及其运动含解析.doc
9页适考素能特训 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符合题意[2015-陕西联考]"巨人之路"(见下图)是由数万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的一条绵延数干米的堤道f被视为世界自然奇迹下图示意爰尔兰岛□爱尔兰岛10°6°所处位置及"巨人之路"景观据此回答1-2题1・爱尔兰岛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地势北高南低B・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C•罗斯来尔港结冰期长D・岛屿东侧风能资源丰富答案B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可知,爰尔兰岛位于欧洲西部,纬度高,气温低,受盛行西风影响,常年降水多,日照不足,适合牧草的生长,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该岛地势西高东低;受西部山地阻挡f岛屿东侧风力 较弱;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该地的港口为终年不冻港2.上图所示石柱的形成过程与下图哪一过程相同()A・①C・③答案A解析B・②D・④根据材料可知f图示石柱为玄武岩f属于喷出型岩浆岩三大类岩石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而形成,故该石柱的形成与①所示的岩浆岩的形成过程相同[2015-福州测试]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等高线分布读图主成3~4题3・甲地的地质构造及地形是() A.向斜山岭B.背斜山岭C.向斜谷地D.背斜谷地 答案A 解析分析等高线数值分布特征,可知甲地为山岭。
据图例了解地层新老 关系,可知甲地地层年龄比两侧新,为向斜故A为正确选项4.乙区域河流形成的原因是()A■向斜凹陷积水成河B.背斜侵蚀积水成河D・地壳下沉积水成河答案B 解析 据地层新老关系可知乙区域为背斜构造,受两翼岩石张力背斜顶部受侵蚀形成谷地,积水成河[2015-廊坊统考]雁荡山主体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f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山雁荡山史称"东南第一山",一山一石记录了距今1・28亿年~1・08亿年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完整地质演化过程下图为雁荡山景观图据此完成第5题5・根据文字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雁荡山及其景观的形成过程是()A・变质作用一海水淹没一地壳上升一风化一流水侵蚀B・海水淹没一岩浆活动一地壳上升一风化一风力侵蚀C ■风化一变质作用一地壳上升一海水淹没一风力侵蚀D •岩浆活动一海水淹没一地壳上升一风化一流水侵蚀 答案D 解析 该地首先经过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山体,之后经塌陷下沉,被海水淹没f而后复活隆起,随着地壳上升而露出海面由于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湿润地区,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和流水侵蚀后,形成图示地貌图一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图二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已知图一中最高点位于 乙村的正北方读图,完成6 ~ 7题图一观测点编号: HIW: 2015.L1位坠乙村西北髙程: 156 m观测内容:X X背斜两翼中的北魏的岩层关系观测点地质剖面示盘图图二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一中的③B .图中规划公路的高差可能为180米C•规划公路穿过山脊地带D.站在最高点能够看到山下的乙村答案B解析一中等高距为100米图中规划公路的高差在0 ~ 200米之间f在鞍部穿行图一中山峰处为图中最高点,根据其位于乙村的正北方确定f该图方向为左北右南,上东下西根据记录卡片中观测点的位置和高程,确定观测点编号应为图一中的④处山峰和乙村连线的高处等高线稀疏.低处等高线密集,为凸坡f故站在最高点不能够看到山下的乙村7•图二中观测点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a . I. n. in b .皿、n、 ic ・ m. i. n d . n. i. in答案D 解析 根据图二观测内容可知,该背斜由北翼和南翼组成岩层年龄由中心向两翼渐新,故岩层n比岩层I老;皿岩层是在I. n岩层遭到侵蚀后沉积形成的,故年龄最新。
[2015-昆明统测]扇三角洲(见下图)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据图回答8~9题8•关于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一走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走发育在 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 扇三角洲形成于河流注入稳定水体的位置,是因水流速度减慢,河 水携带的泥沙沉积而形成的;可以形成在入海口、入湖口等位置;在沉积的过 程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越向冲积扇的下部,沉积物的颗粒越小9•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C.河流不易改道答案B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解析 在冲积扇处,因为河流分成若干个支流,形成辫状河流,每一个支流的流量较小,加上三角洲地区水流缓慢,泥沙沉积f河道变浅[2015-山东高考]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10 ~ 题地层新老关系地层代号观测点坐标新老C(31°38'13"N ,117°50'12"E)(31°37‘54"N,117°50‘59"E)D(31°38'10"N,117°50‘19〃E)(31°37‘57"N,117°50'52〃E)S(31°38'05"N」17°50‘32"E)(31°38Sl"N,117°50'43"E)10 •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B・东西方向C・西北一东南方向D・东北一西南方向A・南北方向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经纬网。
由表中六个观测点的经纬度位置可知f其排列方向为西北一东南方向由题干可知,选择路线与区域总体构造线垂直,故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东北-南方向,D项正确本题难度中等,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由表中六个观测点的经纬度确定其排列方向并注意"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与选择路线垂直”这一重要信息是关键n・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由表中信息可知,地层由C-D-S为两翼向中心分布,岩层年龄依次变老,应为背斜构造,结合图示可知,C项正确二 综合题(共2题.46分)答下列问题12 ■ [2015-合肥质检](16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材料一 台湾岛东北海岸野柳地质公园内,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女王头"但其"玉颈"由于逐年变细,常有"断头"之忧材料二 下图为台湾岛铁路分布及"女王头”景观图25.5° -25°・24.5° -24・23.5° ・23° -22.5° ・22°・120° 120.5° 121° 121.5° 122°女土头⑴试说明"女王头"常有"断头"之忧的自然原因6分)(2)简述台湾岛铁路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分)答案(1)台湾岛(位于季风气候区J降水多,风力大,风化.侵蚀作用强烈;(4分)地震灾害多发。
2分)(2)特点:铁路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沿海地区,围绕岛屿呈环形分布;(2分)铁路多与山脉平行,东西走向铁路较短2分)原因:中部受山脉阻隔;沿海平原地区筑路成本较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交通运输需求量大6分,每点2分)解析 第(1)问,根据女王头地貌景观形成的外力作用,结合台湾岛北部的气候特征等,分析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即可第(2)问f结合台湾岛的地形等 描述铁路分布特征,原因可以从地形.人口等方面进行分析13・[2015•皖南联考](30分)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 B二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答下列问题□丘陵、山地1=^冲积扇.三角洲 3-京杭运河A B图 例基岩n沉积物(1) 简述堇淮海平原地形特征8分)(2) 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12分)(3) 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j亥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学者研究发现f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历史上曾有加快的趙势f试分析其成 因10分)答案(1)①平原面积广阔,平原上有丘陵.山地的分布;②地势总体特点是西高东低;③西部是山前洪积一冲积扇形平原,中东部是冲积低平原;④沿 海地区海岸线曲折。
每点2分)三FIT(2)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4分)原因是:堇河冲出山口后进入地壳下沉的冲积平原•地势趋于平缓;(2分)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2分)搬运能力减弱f促使从黄土高原带来的大 量物质以山口为顶点向外沿程逐渐沉积下来;(2分)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 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2分)(空间分布特征4分,原因分析8分)(3)黄河的中游黄土高原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2分)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2分)历史上黄河流域人口激增f大规模毁 林开荒■开星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2分)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黄 河含沙量日益增加,(2分)下游河床抬高f造成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 ; (2分)黄河的凌汛也会导致黄河下游决堤,从而黄河冲积扇形成速度加快2分)解析(1)读图,黄淮海平原面积广阔,平原上有丘陵.山地的分布地势总体特点是西高东低,西部是山前洪积-冲积扇形平原,中东部是冲积低平原f 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2 )黄河冲出山口后f进入地壳下沉的冲积平原,地势趙 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流速变慢,河流搬运能力减弱,促使从黄土高原 带来的大量物质以山口为顶点向外沿程逐渐沉积下来。
颗粒大的重,先沉积且 沉积较多,颗粒小的轻,后沉积且沉积较少所以沉积物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ER?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3)黄河的中游黄土高原区温带大陆性季风 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堇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历 史上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星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 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黄河含沙量日益增加下游河床抬高,造成历史上 黄河多次决口黄河的凌汛也会导致黄河下游决堤,从而黄河冲积扇形成速度 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