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六十八卷).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37355378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5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六十八卷)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六十八卷)   请掀开经第三十八面,倒数第二行:   【复有无量鸠盘茶王所谓增长鸠盘茶王龙主鸠盘茶王善庄严幢鸠盘茶王普饶益行鸠盘茶王甚可怖畏鸠盘茶王美目端严鸠盘茶王高峰慧鸠盘茶王勇健臂鸠盘茶王无边净华眼鸠盘茶王广大天面阿修罗眼鸠盘茶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勤修学无碍法门放大光明   到这里是一段第一句标数列类,说明这个团体、这个社团是属于鸠盘茶鸠盘茶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一般叫冬瓜鬼,他形状像冬瓜一样,肚皮很大,是从形状上来说这一类的鬼神是属于南方天王所统辖,南方是增长天王,所以一开端第一尊『所谓增长鸠盘茶王』,这就是增长天王增长王梵语称作「毗楼勒叉」,翻成中国意思叫增长四天王每一位天王统领两类的鬼神,南方天王,鸠盘茶是一类,另外一类叫「薜荔多」,薜荔多也是梵语,翻成中国叫魇魅鬼魇魅鬼有许多同修遇到过,你在睡觉的时候很清楚被鬼压住,心里很清楚,但是身体动弹不得,那很苦,这就是遇到魇魅鬼,大陆上人叫他做魇鬼如果遇到这种情形,你心里如果默念佛号,默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你念个一、二声就没有了,他就走了,非常有效果,所以遇到也不要害怕凡是遇到魇鬼,大概总是自己运比较低一点,如果你的运很旺,鬼怕你。

      常言说得好,「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鬼都不怕你了,都要来欺负你,你可想而知了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一定要多念佛,知道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我们运就旺,运气旺了鬼神就不敢欺负我们由此可知,遇到这一类鬼也未尝不是坏事情,遇到的时候我们自己就提高警觉,知道自己的功夫不行,修行功夫太差,鬼还欺负这也是护法神来警惕你,让我们更精进、更努力你从这方面去看魇鬼也是好鬼,也不是个恶鬼   增长天王是属于南方,他代表精进,不但道业要增长、德行要增长,增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进步,不断的求进步由此可知,学佛决定不是落伍,学佛是精进;学佛也决定不是保守,保守就不能进步真正学佛,菩萨六度里面有精进波罗蜜,这我们要知道儒家的教学教人日新又新,都是一种非常进步的思想;日新是天天要求新、天天要求进步,进步还要再进步,日新又新佛法讲的比儒家讲的更圆满,儒家只讲进步,实在讲世间人行善,天天有进步好,作恶天天有进步就不好,现在这个世间有没有进步?有,贪瞋痴天天进步,这是负面,不是正面佛法讲精进就好,精是精纯、精粹,换句话说,只有正面、只有善事而没有恶事,恶事不可以精进,善事要精进,好事要精进,这是佛法比儒家讲的更圆满德行、道业、学问要天天求进步,技能今天讲的科学技术也要天天求进步,乃至于我们生活的水平也应当天天求进步。

        佛是赞叹苦行,并不是要求大家都过很苦的日子,不是的佛法所标榜离苦得乐,怎么会教人过苦日子?是叫你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佛经教给我们,佛是不赞成无益的苦行,这种苦行对你没有利益,那是错误的;如果这个苦行对自己有利益,佛赞叹什么是利益?断贪瞋痴,这种苦行确实能够帮助你断贪瞋痴,帮助你远离妄想分别执着,这个苦行佛赞叹那么是不是永远这样苦下去?不是,苦行往往是初学的一个阶段,到你心地真正清净,你可以享受,你可以享乐虽享乐,心里不染着,你就有资格享乐;如果享乐里面心里染着,起了贪爱,你就没有资格享乐为什么?那个享乐,将来要堕饿鬼道现在是很乐,将来就不乐;现在乐的时间很短,将来苦的时间很长这是佛的教诲,佛法要求的是永远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它求的是这个;不是短暂、不是一时所以短暂苦行,我们在这里锻炼,把贪瞋痴断掉,然后你享受的快乐,《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弥陀经》里面讲的极乐世界,那个地方人的生活环境殊胜到极处,美妙到极处每个人生活在那个环境里面,都能保持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种人是有资格享受那个时候才真是佛法所说的目标:离苦得乐,这是世间人很难体会,也很难了解   实际上如果是心地清净,冷静的去思惟,也能够明了这个意思。

      正如同我们接受教育,你看小时候,小学的教育很苦,我说的小学不是现在的小学,我们中国古代的小学在古礼里面,我们所见到儿童八岁上学,大概要到十二、三岁,这个阶段是小学小学教育教规矩,教洒扫应对,现在社会已经没有这个教育,从前非常严格八岁上学小孩就离开父母,跟老师在一起生活,他才能学到生活教育从小在父母身边,父母非常爱护,养成小朋友放逸随便的行为,可是一下换到老师,老师很严格,怕老师而老师的管教又非常严格,大概在过去只有过年过节,有的时候初一、十五放个假,回去可以看看父母平常跟老师生活在一起,一个老师大概只教、恐怕只教十个学生的样子,不可能超过十个,超过十个人老师就照顾不到,没有这个精神来照顾学生侍奉老师就跟侍奉尊长一样,他懂得这样侍奉老师,回家去就知道怎样侍奉父母在学的时候,他能够尊敬同学,能够跟同学们和睦相处,他将来回家就能够友爱兄弟,跟自己家族同辈分他就晓得怎么相处,教做人的教育所以老师是面面都要照顾到,穿衣、吃饭、睡觉、一举一动,严格要守规矩,这是教你做人所以那一段学习相当辛苦,一点都不能差错,老师管得严格   除生活教育之外,生活就是德行的基础,另外是教读书、教识字,所选择古圣先贤的经典,老师只教读,没有讲解,只教你读。

      每个学生每天念多少,看他的天分,天分如何考察?这一篇课文念十遍就可以背,以这为标准假如像我们这段六行,他十遍要不能背,那就减少,就是念四行;十遍再不能背,就念三行,一定要十遍可以背,正适合他的天分所以古时候天分最好的,大概一天可以能够背诵五百字古时候的书籍跟这个差不多,一行二十个字,一面十行,一面就是二百个字,二面就四百个字,三面就是六百个字上等根机的人大概可以念五、六百字,中等根性的人差不多可以念一百到二百字的样子,根性很劣的一天念个四、五十个字,老师教导,十遍就能背诵能够背诵之后,老师督促学生,看着学生,叫学生大声的背诵,看他念也可以,通常要念两百遍,一遍一遍要念两百遍为什么念这么多?这念下去之后,他真的就记住,他一生都不会忘记通常老师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再教他新的这段课文,要把前面旧的课文背一遍,这才接着上今天新的课文,所以他每天还要从头到尾复习一遍老师教句读,把字教清楚,句圈出来,段落勾出来,老师只教这个;从来没有讲解,就是教你背诵这一部书背完,再学第二本,这是小学教育   背书好处很多!诸位要知道,生活的教育是修戒,用我们佛法里面讲学戒,用儒家的意思讲学礼所以古时候儿童十一、二岁走出来,那就像大人一样,他很有气派。

      当然现在外国人看不惯,为什么?小孩不活泼,要小孩天真活泼中国小孩出来规规矩矩,像小大人一样,他懂礼,跟人接近的时候懂分寸说话哪是该说,哪是不该说,他明了小学教育着重在背诵,成就根本智,在儒家是学礼,也是修根本智;在佛法里面根本智就是定慧如果小朋友不是天天在温习功课、在背诵经书,你要晓得小孩也会打妄想,也会胡思乱想这种记忆力,特别是儿童时期记忆力很强的时候,如果不加以好好的利用,来发挥他的长处,那就非常可惜所以古时候这些圣贤人了解这状况,知道在这个阶段应当要如何教学,奠定良好的根基   到十三、四岁以后,智慧开了,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这个时候小学毕业,基础已经成就,再上太学古时候没有中学,小学毕业之后就可以上大学;太学,我们今天叫大学太学里面授课跟小学不一样,讲解、研究、讨论,天天干这个,读书很快乐讲解的时候,研究讨论不要带课本,没有书,你所念的那些书统统都会背,背得都很熟,告诉你在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大家都知道如果一问你答不出来,你的书没念熟,你没有资格做太学的学生你要说中国人不科学,那我不相信古时候刻的书,无论是南方刻的、北方刻的,他所刻的书版面完全相同,一定是一行二十个字,一面十行。

      字当中没有圈点,无论哪个地方刻的版本,你说第几页、第几行,完全一样,相同不像现在排版,每一家排得不一样,这个很苦恼,不如中国古人那个设计的确是非常方便所以说第几页、第几行,不管你跟哪个老师学,你在哪个地方念书,跟你讲第几页、第几行,一定都是一样,统一的,这是今天所谓科学的概念   太学老师教书,天天讲解、天天研究讨论,读书真乐!哪里像现在读书还要找一大堆参考书,从前绝对没有这个事情你还要查参考书,你没念过书,不但你不够资格教书,你也不够资格当学生所以往往老师带着学生,太学里面修学的时候常常出去旅游,老师带着旅游,游山玩水,一路走一路讲,一路研究讨论,一个旅游回来之后,这门课程毕业,讲完了游山玩水,老师很快乐,学生侍候老师,老师坐车,学生给他推车担着酒菜,哪个地方风景好,下来就野餐,所以他真是读书乐现在念书多苦,苦不堪言!从前教学的方式,跟我们现在不一样在研究讨论当中增长后得智,成就你圆满的智慧德能   所以我们在古代文字记载里面看到,许许多多考中进士、考中举人,都还不满二十岁不满二十岁他才童子,未成人考中进士,他就有资格去担任县市长的职务现在看看,一个十八、九岁,二十岁不到的小孩,去做县市长,他能够把这一个县市治理得很好、很可观,他那个智慧能力是从小培养的,他样样都懂,人情世故他都通达。

      古时候教学方式,跟现在不一样中国古代教学,民国成立,废除了,采取西方人教学的方法,实在讲我们吃了亏西方人可取的是科学技术,人文的教育他们没有所以对于教学这桩事情,我们现在实在讲也值得深深去反省、深深去检讨,国家社会的动乱根源都在教学,我们教育上有了错误,出了问题,所以今天社会不能达到安定和睦繁荣,原因在此地   增长就是不断求进步,这是增长天王,南方的他手上拿的道具是剑,我们楼下大殿有四大天王,手上拿着宝剑剑代表智慧,慧剑,有智慧才能进步,没有智慧你从哪里进步?中国过去小学是根本智,太学是后得智,两种智慧圆满,才能够求得真正的进步在佛法里面教学亦复如是,佛法初学叫五年学戒,五年学戒用意跟中国的小学完全相同所以从前出家剃度之后,五年在寺院里面服务,所有一切这些常住的工作,你们要分摊去做,要服务五年;实在讲这是修福,学出家人生活教育常住里面所有执事要轮流去做,你样样都要会,学生活教育,这就是持戒;遵守老师的教诫,遵守老师的规矩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有空闲的时候读经,你修学哪一个法门,这法门有主修的经论,你必须在五年当中要背过,也要念着背,没人给你讲解甚至于也没有人教你去读,老师父把这本经书给你,规定多少时间这个书要背过,你慢慢去念。

      小学因为是八岁上学,老师教你念,你不认识字出家大概年龄最小也就十几岁,小学都念过,所以经里的文字,老师就不必教你,书给你,你自己去念,背来听,是这么一个教学法背书,你也就没有胡思乱想,背书是修定修慧,为常住工作、为大众服务是修戒,五年是修戒定慧,也是为自己将来修行扎下根底   跟我们现在不一样,现在一出家就念佛学院,就要去研究经教,所以怎么搞都比不上古人为什么?古人有根底、有基础现在人修学没有基础,所以在经教上用了几十年功夫,不能得定、不能开慧修行人如果不能得定、不能开慧,就算是失败,没有成绩可言古人用的时间比我们少,他能开悟,念佛能得一心不乱,参禅能大彻大悟,研教能大开圆解,我们今天为什么做不到?没有依照规矩去做今天一入佛门,就要涉猎许许多多的经论,什么都想看,结果到最后每一样东西懂得一点皮毛而已,任何一部经论都没有深入,你怎么会开智慧?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讲方法错误,把我们的精力浪费,光阴浪费,你说多么可惜!   但是我们今天再用古时候的老方法,有许多同修不以为然,这是过时,这落伍了落伍的方法能开悟,科学的方法迷惑颠倒,不能开悟我们认为落伍的方法,这个方法用了两千多年,非常有效,代代都出祖师大德。

      用科学方法现在在试验,试验了几十年,没有看到效果,真正能在讲台上讲经说法,还是老规矩训练出来的,正如同过去演培法师讲的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讲《楞严经》,演培法师到香港去旅游,我们正好遇到,我也陪他玩了两天我们在旅游巴士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