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非开挖项目部顶管作业指导书.docx

72页
  • 卖家[上传人]:赵****
  • 文档编号:365321073
  • 上传时间:2023-10-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8.01KB
  • / 7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非开挖项目部顶管作业指导书目录1 概述2 目的及适用范围3 规范性引用文件4 术语及定义5 施工前准备6 施工围挡7工作坑8 防水工程9 顶管施工10 施工监测11工程验收11.1 一般规定11.2质量验收11.3竣工验收12 安全管理13 基坑(槽)、高边坡审批程序1 概述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顶管施工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井之间,以期实现非开挖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2 目的及适用范围2.1 目的为确保顶管施工这一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2.2适用范围规范顶管施工技术及相关操作适用于顶管方式建设地下市政管道等施工3 规范性引用文件《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69-2014;《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规程》SY/T6186-2007;《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2012.02;《建设用砂》GB/T 14684;《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 61;《碳素结构钢》GB/T 700;《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T 3787;《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 GB/T 1968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4 术语及定义4.1 顶管穿越从障碍物下方铺设管道的施工方法。

      4.2 单段自顶进坑开始一次连续顶进铺设的管端4.3 上坡顶(上水顶)顶进过程中管道高程不断增加的顶管作业4.4 下坡顶(下水顶)顶进过程中管道高程不断降低的顶管作业4.5曲率半径单段顶进管道轴线弯曲圆弧的半径4.6 异性顶管管道截断面为非圆形的顶管作业4.7 手掘式顶管采用人工挖掘土体的顶管施工方式4.8 网格式顶管将管段的挖掘面分成数个小挖掘单元,对每个小单元分别进行土体挖掘的顶管施工方式4.9 泥水平衡向泥水舱压入泥水,以泥水压力维持挖掘面土体稳定的平衡方法4.10 顶进坑在地表开挖,用于安装顶管施工设备,进行顶管施工操作的临时构筑物4.11 接收坑在地表开挖,用于回收顶管掘进机的临时构筑物5 施工前准备5.1 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方面进行现场设计交底5.2 调查施工范围进行现场调查,绘制相应平面图,掌握现场如下情况:5.2.1 现场地形、地貌、构筑物、地下电力电缆、通信及市政管道等情况5.2.2 供电、供水条件;工程用地,气象资料等5.2.3 复核已建管道、构筑物等与新管道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5.2.4 工作坑位置及开挖尺寸确定:矩形工作坑低部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B=D1+SL=L1+L2+L3+L4+L5式中B为矩形工作坑的底部宽度(m)D1:管道外径(m)S:操作宽度取2mL——矩形工作坑的低部尺度L1——管节长度(m)L2——运土工作间长度(m),一般取1.5mL3——千斤顶长度(m)L4——后背墙的厚度L5——稳管时,已顶进的管节留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m),一般为0.5-0.6m工作坑深度(H1,H2)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H1=h1+h2h+h3H2=h1+h3H1——顶进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H2——接收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h1——地面至管道低部外缘的深度(m)h2——管道低部外缘低部至轨道面的高度(m)h3——基础及垫层的厚度。

      但不应小于该处井室的基础及垫层厚度(m)6 施工围挡6.1 设置要求(1)在市区主要路段和市容景观道路施工应设置围挡,其高度为2.5m,非主干道部位、非人员密集区的围挡高度为1.8m,并加固处理,围挡应稳固、整齐、美观,不得使用铁皮瓦、石棉瓦2)围挡外应张贴公益广告、安全类宣传标语或工程效果图,色彩与周围环境协调广告、标语、效果图上上部应有“XX公司”标识,右下部有项目部名称,但应符合地方政府的要求及规定3)围挡的立柱上需安装警示灯(每间隔一个立柱安装一个警示灯)4)在每条立柱0.9-1.2m高度位置张贴反光贴6.2交通疏解6.2.1必备的占道标识牌:(1)占道施工牌、占道施工许可证①施工围挡长度小于或等于50米时,应在占道施工围挡起止点分别设置两块占道施工公示牌;②施工围挡长度超过50米小于200米,除在占道施工围挡起止点分别设置两块占道施工公示牌外,应每隔50米布置一块占道作业公示牌;(2)前方施工,车辆慢行、向左导向牌/向右导向牌(黄底黑色指示箭头)、双向箭头太阳能导向灯、行人绕行(仅涉及人行道路段使用);(3)迎车方向标示标牌摆放顺序从右到左依次为太阳能导向牌、向右导向牌、温馨提示牌、占道施工公示牌、开工备案表。

      ①若施工作业面占用双向车道两侧,需要在两端迎车面分别设置一套;②若施工作业面占用单向车道,只需在迎车面设置一套6.2.2必备的占道夜间指示牌和警示灯:(1)红蓝色爆闪灯(分别设置在围挡四角上方)(2)交通指挥人员:按照“三个有人指挥”(占道施工端头、施工车辆进出入工地、场内作业特别是大型设备作业,必须安排专人指挥)的要求,在占道的路口设置专门的交通指挥人员,手持指挥旗/指挥棒,戴“交通疏解员”臂章,疏导交通7工作坑7.1 一般规定7.1.1顶管工作坑包括顶进坑和接受坑7.1.2 顶管工作坑要考虑支护结构、支护强度、长度、宽度、深度等7.1.3 特殊用途工作坑,应符合城市规划设计要求7.1.4 完成工作后,尽快进行工作坑的回填处理7.1.5 工作坑在制作与使用过程中,保证稳定7.2顶进井7.2.1顶进井净长度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顶管机长度大于单根管节长度时,顶进井净长应按下 式计算:Ls = L1 + L2 + T1 + T2 + T3 + T4 + L3式中:Ls——顶管井净长(m);L1——顶管机长度(m);L2 ——主顶油缸长度(m);T1——环形顶铁厚度(m);T2——钢后背厚度(m);T3——钢筋混凝土后背墙厚度(m), 一般取0.4m〜0.6m;T4——洞口止水圈的安装厚度(m);L3 ——操作空间长度(m),不宜小于1.0m。

      2当顶管机长度小于单根管节长度时.顶进井净长应按下 式计算:Ls = L2 + T1 + T2 + T3 + T4 + L4+L5式中:Ls——单节顶管长度(m);L5——前一节顶进管的预留长度(m),不宜小于0. 5m07.2.2顶进井净宽度应按下式计算:B = D + Bs式中:B——顶进井净宽度(m);Bs——顶管作业操作宽度(m),每侧不宜小于1.0m 〜1. 5m07.2.3顶进井净深度应按下式计算:H = (h4一h5)+h3式中:H——顶进井净深度(m);h4——井位处地面标高(m);h5——顶管结构外侧底标高(m);h3——导轨安装高度(m)7.2.4顶进井后背土体抗力应符合下式要求:Rl > 1. 4PZ式中:Rl——顶进井后背土体抗力(kN);Pz——总顶进力(kN)7.2.5 顶管的总顶进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L——管道设计顶进长度(m);NF——顶管机的迎面阻力(kN);Dg——顶管机外径(m);P——预设土压力(kN/m2);——土的重度(kN/m3);Hs 覆盖层厚度(m)7.2.6当顶进井为格栅挂网喷锚支护结构形式时,顶进井后背 土体抗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Bh——后背墙宽度(m);Hh——后背墙的高度(m);KP——被动土压力系数;c——土的黏聚力(N/m2);h——地面到后背墙顶部土体的高度(m);——后背墙背后土体加权内摩擦角(°)。

      7.2.7当顶进井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结构形式 时,顶进井后背土体抗力应按下式计算:式中:h2——桩墙锚固深度(m)7.2.8后背土不能扰动的土体长度应按下式计算:式中:Lt——后背土不能扰动的土体长度(m);La,——附加安全长度(m),砂土可取2,亚砂土可取1, 黏土或亚黏土可取07.2.9后背墙的承载力、刚度和结构尺寸应满足施工顶力要求当不能满足顶力要求时,应进行加固处理7.2. 10钢筋混凝土后背墙宜与顶进井同宽,且不应小于后靠铁 的宽度和高度7.2.11顶进井顶管洞口应设置止水圈7.2. 12双向和多向顶进的顶进井应对已顶进顶管管口进行保 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顶管结构管口不宜高于钢筋混凝土后背墙墙面;2后背铁与管口之间应设置缓冲衬垫7.3接收井7.3.1接收井长度应满足顶管机在井内拆除和吊岀的需要,并 应按下式计算:式中:Lj——接收井长度(m)07.3.2接收井洞口应设置止水圈,接收井宽度应满足施工要求7.3.3接收井深度应按下式计算:7.4 支护形式7.4.1 工作坑支护应为封闭结构,支护形式有:沉井、地下连续墙、灌注桩、SMW工法、钢板桩等多种7.4.2 当工作坑的深度小、地下水位较低、顶进距离较短时,宜选用钢板桩或SMW工法。

      7.4.3 当工作坑较深、顶管顶力较大的软土地区,宜采用沉井或地下连续墙7.4.4 当场地狭小,且周边建筑需要保护时,宜优先选用地下连续墙7.4.5 当地下水位较低或无地下水的地区,可选用灌注桩7.4.6 工作坑内应设内支撑,内支撑应形成封闭框架,矩形工作坑内的四角应设斜撑7.4.7 当顶力较大时,顶进坑内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后背7.5 工作坑验收7.5.1 工作坑的检验项目和要求1 周边地表结构稳定,地面无变形、裂缝、塌方现象2 底板能承受顶进管道与顶管掘进机的重量,不变形、无裂缝3 侧墙无变形、裂缝、塌方现象4 支护结构稳固、坚实、安全5 后背墙能承受顶管施工中的最大推力工作坑的检验项目和要求 表7.1序号项目要求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频率1支护稳定程度稳定侧墙4处观察评估2底板承载力足够底板4处观察评估3后背墙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后背墙2处观察评估4周边地表无变形、裂缝周边2处/侧观察评估8 防水工程8.1 一般规定8. 1. 检查室和顶管隧道的结构防水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使用功能和温度变化范围、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因素确定8.1.2 顶管隧道的防水,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8. 1. 3顶管隧道的防水等级不应低于二级8.1.4顶管隧道防水设计范围,应包括顶管工作井(热力检查室)、管节接口及顶管进出检查室的穿墙洞口8.1.5顶管工作井(热力检查室)结构防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供热管网暗挖工程技术规程》CJJ 200的有关规定8.1.6顶管混凝土管抗渗等级不应小于P8结构防水设计应采取预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