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安徽乡土地理》ppt课件.ppt

28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610254235
  • 上传时间:2025-05-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61.42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1,一、自然特征,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 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以长江、淮河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一)、 地理位置安徽省简称“皖”,地处中国东部,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2,,一、自然特征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 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以长,(,,,,,,,,,,,(,二,),.地形:,(1),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长江、淮河横贯省境,(2),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 部分;,(2),江淮之间西部为大别山区,东部为丘陵地形;,(3),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4),皖南山区层峦叠峰,以山地丘陵为主3,,( (二).地形:3,气候,,,,,,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 800-1800毫米有梅雨和伏旱等特殊天气,气象灾害主要为干旱、暴雨洪涝、龙卷风等4,,气候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河流和湖泊,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5,,河流和湖泊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6,,6,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7,,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7,【新华社北京,2007,年,7,月,11,日电】近期,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淮河流域连续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淮河干流全线超过警戒水位,部分河段超过保证水位,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防汛抗洪形势异常严峻淮河流域历史上洪、涝、旱、风暴潮灾害频繁,举世闻名。

      流域内大洪、大涝、大旱经常出现一年之内经常出现旱涝交替或南涝北旱现象在淮河中下游和淮北地区经常出现因洪致涝、洪涝并发现象1),从位置和降水因素,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除上述两个因素外,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究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原因,?(10,分,),(2),你认为如何治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8,,【新华社北京2007年7月11日电】近期,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答案:(,1),原因: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具有北方降水集中、降水变率大和南方暴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探究要素:地形特征、水系特征、植被状况、水文状况、历史原因、人类活动等2),上游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中游河堤后退,加高加固大堤,利用沿岸湖泊洼地修建行蓄洪工程,提高洪水的容纳能力,以利洪水下泄;下游开挖新的入江入海运河,提高洪水的下泄能力9,,答案:(1)原因: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具有北方降水,植被、土壤,因气候的变化更替而,南北,自然更替淮河以北:落叶阔叶林-棕壤;,淮河以南、黄山山脉以北: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黄山山脉以南:常绿阔叶林-黄、红壤10,,植被、土壤因气候的变化更替而南北自然更替。

      10,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全省耕地面积433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2)水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 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3)动植物资源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0%,草地1.6 6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木本植物1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 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4)矿产资源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种类较全,储量丰富全省已发现 有用矿种1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67种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 主要有煤炭(两淮)、铜(铜陵)、铁矿(马鞍山)11,,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全省耕地面积433万公顷,土地肥沃,两淮大型煤碳基地包括淮南、淮北两个矿区,是国家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碳基地之一资源开采条件评价:两淮基地煤碳资源丰富,煤质优良,开采条件较好;,地表水资源丰富,居中靠东、承东启西,紧邻华东市场,地理位置适中(优越),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适宜建设大型、特大型在矿井和特大型坑口电站意义:该基地的建成投产还对促进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缓解“长三角”地区高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保障华东地区能源安全,加快安徽在“泛长三角”分工协作及经济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意义,12,,两淮大型煤碳基地包括淮南、淮北两个矿区,是国家规划建设的13,自然灾害,安徽省地处南北过渡带,年际间气候变化大,加上长江、淮河流域地势低洼、生态恶化,造成自然灾害发生频度高、地域广、危害大 “三年一旱, 四年一涝,旱多于涝,涝重于旱”,是安徽省大部分地区旱涝灾害的真实写照安徽省自然灾害的种类主要有洪涝、干旱、干 热风、高温热害、低温冷,(,冻,),害、冰雹、龙卷风、动植物暴发性病虫害等灾害严重时,连续几年或同一年内几种自然灾害同时或交替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破坏性极大13,,自然灾害 安徽省地处南北过渡带,年际间气候变化大,加上长江、,社会经济特征:,(一)、人口,,5700万,汉族为主,人口密度皖北及沿江平原的东部较大,皖南丘陵和皖西山区人口密度较小1,)安徽省目前人口增长已进入,A,.,原始低增长阶段 B,.,加速增长阶段,C,.,负增长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2,)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安徽省的人口问题不包括,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增长过快,C,.,就业压力增大 D,.,社会保障压力增大,14,,社会经济特征:(一)、人口 5700万,汉族为主,人口密度皖,农业,,,,,,安徽省是中国农业大省,,,1、粮食作物的构成兼备中国南方和北方粮食作物的特点,既有旱地作物,又有水田作物。

      水稻和小麦是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小麦主要分布在皖北平原,轮种的杂粮为薯类、大豆、玉米、高粱等水稻主要分布在沿江平原和巢湖流域,以双季稻为主(也有一季中稻),与稻谷换茬的主要为油菜和绿肥皖中丘陵则为水旱作物分布的过渡地区,北部以旱地作物为主,南部水田作物比重较大2、经济作物以棉花、 麻类、茶叶、 油菜、花生、芝麻、烟草等为主,皖北平原为全省棉田面积最广、年产量最多地区油菜种植遍及淮河以南各地,尤以巢湖周围和沿江、江南较集中茶园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和皖西山区畅销国内外市场的“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均为皖南山区名茶,而“舒绿”、“六安瓜片”等则为皖西山区名茶茶园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和皖西山区,茶叶生产的有利条件:,①,温暖湿润多雨多云雾的气候;,②,排水良好的坡地;,③,酸性的土壤;,④,悠久的茶叶栽培历史;,⑤,充足的劳动力资源;,⑥,茶叶种类多,在全国知名度高15,,农业 安徽省是中国农业大省2、经济作物以棉花、 麻类,工业、交通,,,,,,现已成为中国煤炭、冶金、化工和建材等重要的省份之一交通:铁路陇海线和长江通道,分别横贯安徽北部和南部;铁路,京沪,、京九两条干线南北纵贯全省。

      以省城合肥为中心的高速公路基本上连接了省内的较大城市,并且与周边的大都市如上海、南京、武汉、杭州等实现了对接,加强了省域间的联系16,,工业、交通 现已成为中国煤炭、冶金、化工和建材等重,旅游,安徽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黄山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九华山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皖南西递宏村是“世界文化遗产”等等注意:旅游资源是区域发展的条件,不是考查旅游业本身,了解本省旅游资源丰富就可以了17,,旅游安徽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17,安徽省,旅游交通图,18,,安徽省旅游交通图18,三、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材料一,长江经济地带是兼顾自然地理、人文脉络、经济区的整体功,能和行政区的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一种经济区形式图为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示意图19,,三、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19,区域发展,,1、皖江城市带,,2010年1月,国务院批复安徽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战略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

      皖江城市带加工产品的50%以上为长三角配套,汽车、家电等产业所需零部件70%左右来自长三角20,,区域发展 1、皖江城市带20,2.,建立,皖江城市带意义,,,,,,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将为安徽经济的快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21,,2.建立皖江城市带意义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3、发展条件,,皖江城市带现具有的优势,,1、长江深水宜港岸线漫长,有300公里未开发,具备发展重化工业的环境资源2、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相对较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一批大学和国家级科研院所密集于此,安徽全省70%的科教资源在这里集中3、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能力拥有马钢、奇瑞、安庆石化、海螺水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现代农业、物流服务业、金融业等产业综合配套能力不断进步,已经初步形成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家电、化工等产业集群4,、,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安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2,,3、发展条件22,4、发展目标,,,,,,,未来示范区将重点围绕新型化工、装,设,备制造、冶金及金属材料深加工和高新技术等产业,高起点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一批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产业集群,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世界品牌。

      23,,4、发展目标 未来示范区将重点围绕新型化工、装设,四、备考策略,,,,,,详细复习安徽省地理,熟悉地图,准确把握本省和其它地区的空间联系复习的方法和思路可以以某一个地理要素为中心,与其他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和影响,由点,—,线,—,面展开;亦可以按“区域特征,——,区域问题,——,区域发展”展开复习等等积极关注与安徽有关的国内热点大事,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分析现象,迁移运用,强化能力24,,四、备考策略 详细复习安徽省地理,熟悉地图,准确把,**,重要知识点,1),我省的行政中心是合肥,简称为皖2),流经我省的三大水系,自北向南分别是淮河、长江、新安江3),淮河将我省分为南方与北方4),我省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半湿润地区,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明显5),我省淮河以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熟制为一年两熟以北为小麦,熟制也为一年两熟6),我省两大粮食作物南方是水稻、北方是小麦,油料作物是油菜,经济作物是棉花7),位于我省淡水湖泊是巢湖8),我国十大旅游胜地中位于我省的是黄山9),我省最高峰是黄山莲花峰,1873,米10),按方位,我省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华东地区。

      25,,**重要知识点25,11),江南地区出现的伏旱在,7,月中旬到,8,月下旬,梅雨出现在春末夏初,洪涝在夏秋季节12),我省的最大气象灾害是旱涝灾害宣城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的季节是夏季,梅雨是重要的降水过程13),我省主要地形自北向南为淮北平原、江淮低山丘陵、长江沿岸平原和皖南山区,另外还有一个巢湖盆地夹在其中,巢湖地区有我省的“鱼米之乡”之美称宣城地形以丘陵为主14),我省人口,6700,多万人,面积为,13.94,万平方千米15),我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回族、壮族、满族16),安徽省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有黄山、西递村和宏村17),位于马鞍山的是铁矿,位于铜陵是铜有色金属矿,位于淮南、淮北的是煤矿18),我省有我国主要的南北向的铁路干线中京九和京沪线,东西向的陇海线19),安徽省有位于六安市的淠史杭灌溉工程20),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米市,,,位于安徽省的是芜湖21),安徽省靠近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沪宁杭工业基地22),与安徽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共有,6,个26,,11)江南地区出现的伏旱在7月中旬到8月下旬,梅雨出现在春末,一、安徽自然地理特征,1,.,小麦成熟早晚受热量、光照强度、土壤性质、空,气湿度、干热风等因素影响。

      右图是安徽部分,地区小麦收割等日线分布图结合材料和示意图,,回答,(1),~,(3),题1),导致安徽小麦收割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纬度,,C,.土壤肥力,D,.降水,27,,一、安徽自然地理特征1.小麦成熟早晚受热量、光照强度、土壤性,(2),导致,Q,地小麦收割较晚的原因可能是,(,,),A,.选择了生长期长、产量高的小麦品种,B,.土壤肥力低,小麦生长缓慢,C,.地势低洼,光照不足,D,.地下水位高,空气湿度大,小麦成熟期长,(3),导致,P,地小麦收割较早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品种的原因,B,.受干热风的影响,C,.地形与土壤,D,.在成熟期化肥、除草剂的大量使用,28,,(2)导致Q地小麦收割较晚的原因可能是(  )2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