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2019年教育文档.doc
4页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积极心理学是以个体的积极品质为关注点, 认为发展人性的 优点比解决人的心理问题更有价值, 提倡用积极的观念来解读人 类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 ,从而激发个体自身的积极力量, 开发优秀的内在品质, 并利用这些力量和品质来使个体获得良好 的生活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推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能够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 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1]有研究表明, 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学会 用乐观的态度去生活, 不仅有助于避免抑郁, 而且有助于提高健 康水平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训练和培 养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提高积极认知评估策略和积 极行为模式 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研究内容运用到对大学生的 情绪、个性、人格和创造力培养中,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比起在 大学生出现情绪障碍, 人格障碍时再想办法进行纠正和治疗效果 更好 [2]一、增强积极情绪体验大学阶段是个体理性情绪的发展期, 情绪起伏变化较大 因 此,在大学生情绪的获得过程中, 如果能让他们拥有积极的情绪 体验,就可以促进其认知的发展,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积 极情绪体验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从而达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知情绪的知觉、 评估和表达,学会情绪管理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成就 感、幸福感的积极情绪体验 例如学校要重视校园环境与文化氛 围的建设,为学生营造积极愉快的生活体验氛围, 使他们在其中感到温暖和幸福员、任课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 学生身上的优点,并提供条件和环境来激发他们在这方面的潜 能,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对自我 的肯定,激发学生心灵中美好的部分,使他们从中获得幸福感, 感受到快乐总的来说,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课 堂教学中设置一些正向、积极的情境和事件,鼓励学生去看、去 经历具有积极情绪体验的美好事物例如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 去,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和美丽,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 情景短剧表演,重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积极事件场景, 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让大学生在处理和体验人际关系的过程中 获得幸福感、满足感和快乐感,让他们更多的看到好的方面,对 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观二、塑造积极人格品质积极人格品质的塑造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他们所具有的积极人格品质会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产生长 期的影响,积极的人格特质能够促进积极适应能力的发展, 维护生理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
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的过程中,要努力转变教育方式,扩大教育领域例如利用团体 心理活动中的“优点轰炸”, 教会学生用更加开放、 欣赏的 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使学生能够客观的评价环境中的人、 事、物通过“我是谁”的自我反思,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 正确的认识,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这些活动的训练 和培养使大学生的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 工作方式, 他们的积极的人格品质也就随之形成 在积极人格品 质的研究中, 乐观这一人格品质得到了较多的关注, 而大学生因 为与社会接触机会较少, 缺乏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 所想所做往 往与现实有大的差距,极易产生挫败感因此,要鼓励大学生走 出象牙塔, 勇于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当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遇到困 难和挫折时, 老师要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教会他们 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人格品 质,可以使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畏惧问题, 能够表现积极 乐观,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3]三、构建积极组织系统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成长和个人 经验的, 良好的环境塑造积极的人类经验。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应以更为宽泛的视野,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资源,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各项教育环节中 例如多给予 学生正面的评价,采用讨论、分享、体验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 学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 愉快的校园环境, 方便的生活设 施,优美的校园环境, 浓郁的文化氛围使他们生活在其中感到幸 福和快乐,这样便使原有的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教育、 各种教育因素融合起来,形成互动多维的络同时,构建积极的 组织系统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例如加强家校联系, 邀 请家长参加学生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 ?Y,增强亲子关系;与各个 社区联合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公共意 识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家庭、社区为载体,发挥心理健康 教育整体的最大功能积极心理学拓展了心理健康研究的领域, 为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也带来了诸多的启发, 它提示 我们要用积极、 开放的目光看待大学生的成长, 帮助他们最大限 度的挖掘自己的潜能,让学生能够快乐的成长、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