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学设计】《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人教)(人教).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
  • 文档编号:99845458
  • 上传时间:2019-09-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1.9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材分析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位于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静电学第一节本节有开启高中静电学的作用初中教材介绍了电荷的基本知识,却没有涉及到电荷守恒以及静电感应;中学物理教材讲解电荷是为了引出电流,而高中物理教材讲解电荷是为了引出静电场的知识,在学生物理思维中注入场的概念;而且电荷守恒中守恒的思想是高中物理所重点培养的物理思维方法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这些概念,学生在初中已接触,通过三年的物理学习电荷守恒定律对学生而言不难接受,这对本节的而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可能存在两个误区,第一个摩擦起电与静电感应创造了电荷,实则是微观带电粒子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第二个是电中性,学生可能认为是没有电荷,实则为电荷的代数和为零◆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荷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及原因;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及原因;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教学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课前准备◆ 验电器、法拉第圆筒、有绝缘柄的金属球一个、金属网罩、收音机、感应起电机、导线若干视频资料,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已经知道,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它们都带上了电荷1、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有两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一种,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另一种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人们没有发现对上述两种电荷都排斥或都吸引的电荷这表明,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新课教学]一、电荷1.原子的核式结构我们知道,物体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的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呈电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对外表现为不带电的状态1)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2)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其中都有等量的正负电荷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原子中电子的多少的运动状况也不相同不仅如此,当大量原子或分子组成大块物质时,由于原子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况也会有所变化例如,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它们在金属内部排列起来,每个正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这就使金属成为导体2.摩擦起电(1)起电及其实质使物体带电叫做起电起电的过程实际上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2)摩擦起电①实验【演示】取两片吹塑纸,将一片放在可以灵活转动的支座上,用另一片靠近它,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然后用手摩擦这两片吹塑纸,再靠近,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不用手摩擦时它们没有作用,用手摩擦后它们互相排斥)【演示】将一张薄纸,卷成筒状,将下端撕开成流苏状,用摩擦好的塑料制品去接触,发现流苏开始振动,象一只会跳舞的章鱼;(让学生讨论这些现象,运用初中所学来分析)②原因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和中子被核力紧密地束缚在一起。

      核力来源于强相互作用,所以原子核的结构一般是稳定的核外的电子靠质子的吸引维系在原子核附近通常离原子核较远有电子受到的束缚较小,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离原子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这就是摩擦起电的原因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③实质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使自由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④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3.静电感应(1)实验现象①实验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如图把带正电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利用上面介绍的金属结构的模型,解释看到的现象C- A+B +B +- A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 ,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

      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和B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②原因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静电感应起电的原因是电荷间的相互排斥、吸引,使导体内的电荷重新分布③实质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静电感应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自由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④结果原来不带电的导体两端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2)静电感应将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3)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总结:不仅摩擦起电可以使物体带电,静电感应也可使物体带电做一做】验电器为了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带电荷的种类,从18世纪起,人们经常使用一种叫做验电器的简单装置:玻璃瓶内有两个金属箔,用金属丝挂在一条导体棒的下端,棒的上端通过瓶塞从瓶口伸出如果把金属箔换成指针,并用金属做外壳,这样的验电器也叫静电计。

      制作一个验电器,并描述如何用验电器检测带电体带电的种类和相对数量注意观察: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属箔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二、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守恒定律无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本质上都是使微观带电粒子(如电子)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转移,而不是创造出了电荷大量事实表明: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2.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近代物理实验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带电粒子可以产生的湮灭例如,由一个高能光子可以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一对正、负电子可同时湮没,转化为光子不过在这些情况下,带电粒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湮没,两个粒子带电数量相等但正负相反,而光子又不带电,所以电荷的代数和仍然不变因此,电荷守恒定律现在的表述是: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三、元电荷1.电荷量(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2)符号Q或q(3)单位库仑,用C表示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

      2.元电荷(1)元电荷迄今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亿带的电荷量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它相同,但符号相反人们把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的值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2)电荷量是不连续的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3)元电荷量e的值:e=1.60×10-19C电荷量的e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测得的这是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重要原因在密立根实验之后,人们又做了许多测量,现在公认的元电荷的值为e=1.602 177.33×10-19C在我们的计算中,可取e=1.60×10-19C元电荷常用作微观粒子带电多少的单位3)比荷电荷量q和质量m的比值,叫做带电粒子的比荷它也是一个常用的物理常量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的质量me的比值,叫做电子的比荷电子的质量me=0.91×10-30kg,所以电子的比荷为C/㎏[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实质: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都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上正、负电荷分开;②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转移中电荷总量不变。

      ③元电荷:人们把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的值叫做元电荷,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量是不连续的[布置作业]教材第4页“问题与练习”◆ 教学反思1、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这些在初中都已经讲过,本节重点是讲述静电感应现象要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本节只说明静电感应现象2、在复习摩擦起电现象和讲述静电感应现象的基础上,说明起电的过程是使物体中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进而说明电荷守恒定律3、要求学生知道元电荷的概念,以密立根实验作为专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选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教育集团董事长在教师节的致辞(尊享版).doc “双减”背景下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趣味化教学策略探析.docx 超越表面趣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真实情境创设与高阶思维培育的优化路径.docx 高中语文整本书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究——新课标背景下的模式创新与能力培养.docx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反思与能力提升路径探析.docx 初中班主任在日常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实践路径与策略研究.docx 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实践路径探究.docx 基于真实学情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索.docx 手术器械物品清点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docx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docx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docx 10《苏武传》(教案)-【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09《屈原列传》(教案)-【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0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训练答案.docx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和反思.docx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docx 浅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的现状及应用策略.docx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docx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docx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优化策略.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