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固废污染防治章节编写指南.pdf
4页附件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固废污染防治章节编写指南为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章节的编写,制定本指南,各有关环评机构应参照执行编制单位可根据具体项目,对《指南》内容在报告书中的章节和表格形式作适当调整1工程分析章节1.1建设项目副产物产生情况列表(见样表1.1)说明建设项目副产物的名称、主要成分、形态(固态、半固态、液态等)和产生工序(并在工艺流程图中标注)注:可作为废水进入污水处理设施的除外)样表1.1建设项目副产物产生情况汇总表序号 副产物名称 产生工序 形态 主要成分 预测产生量(吨/年)1.2 副产物属性判定1.2.1固体废物属性判定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的规定,判断每种副产物是否属于固体废物,说明判定依据,并以列表说明判定结果样表1.2.1副产物属性判定表(固体废物属性)序号 副产物名称 产生工序 形态 主要成分 是否属固体废物 判定依据注:判定依据应当按《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提供的内容填写1.2.2危险废物属性判定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及《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判定建设项目的固体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具体步骤是:(1)固体废物产生工序或者所含成分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属于危险废物;(2)固体废物所含成分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附录A的,属于危险废物;(3)未列入《名录》的,应酌情提出是否需进行危险特性鉴别的要求,并根据固体废物的来源和组分,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 1~7-2007)中选择合适的分析指标,作为危险特性鉴别的依据。
4)经《名录》判别属危险废物的,需将判定结果以列表形式(见样表1.2.2-1)说明;需作危险特性鉴别的,以表1.2.2-2的形式说明 样表1.2.2-1危险废物属性判定表1序号 固体废物名称 产生工序 是否属于危险废物 废物代码注:“废物代码”,经判定属于危险废物的,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填写废物代码样表1.2.2-2危险废物属性判定表2序号 固体废物名称 产生工序 是否需进行危险特性鉴别 鉴别分析的指标选择建议方案注:“固体废物名称”一栏,填写除已经判定为危险废物的建设项目其它固废名称;“鉴别分析指标选择建议方案”一栏,填写该种固废进行危险特性鉴别时,需分析的主要指标1.2.3固体废物分析情况汇总以列表形式(见样表1.2.3)说明建设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名称、类别、属性和数量等情况样表1.2.3建设项目固体废物分析结果汇总表序号固体废物名称 产生工序 形态 主要成分 属性(危险废物、一般固废或待分析鉴别) 废物代码预测产生量(吨/年)2 环境影响评价章节说明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的利用处置方案,评价利用处置方式是否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样表2建设项目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方式评价表固体废 产生工属性(危险废废物 预测产生利用处委托利 是否符序号物名称 序 物、一般固废或待分析鉴别) 代码 量(吨/年) 置方式用处置的单位 合环保要求3 污染防治措施章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1)安全贮存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贮存设施的建设指标、分类贮存以及规范包装的要求,具体指标可参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内容。
2)规范利用处置方式:根据建设项目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方式评价结果,针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逐一提出改进意见3)日常管理要求:履行申报的登记制度、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属自行利用处置的,应符合有关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标准,需定期监测污染物排放情况;属委托利用处置的,应执行报批和转移联单等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