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公转教学讲义.ppt
9页地球公转教学讲义(一)地球的公转(一)地球的公转Ø——近日点(每年近日点(每年1月初)最快,月初)最快, 远日点(每年远日点(每年7月初)最慢月初)最慢Ø——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Ø——自西向东自西向东Ø——1恒星年,恒星年,365日日6时时9分分10秒秒1、自转与公转的关系、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黄赤交角赤道平面赤道平面地球自转地球自转黄道平面黄道平面地球公转地球公转黄赤交角黄赤交角23026‘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90900 0--23230 02626‘ ==66660 03434‘ABCDE(二)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Ø前期准备:太阳直射点的相关问题解决前期准备:太阳直射点的相关问题解决 观察下图,地球表面有几个直射点,在示意图上如何表示观察下图,地球表面有几个直射点,在示意图上如何表示?? 直射与斜射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少有何影响?直射与斜射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少有何影响? 2、黄赤交角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学生二人一组演示实验。
学生二人一组演示实验学生操作步骤:学生操作步骤:((1)用一个杯子代替地球仪从)用一个杯子代替地球仪从A位置开始演示公转,位置开始演示公转,注意观察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注意观察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变化范围是什么?怎样变化的,变化范围是什么?((2)分别用四个地球仪摆在)分别用四个地球仪摆在A..B..C..D四个位置;四个位置;((3)学生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学生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探究: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探究: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探究探究1:如果黄道面和赤道面重合,:如果黄道面和赤道面重合,演示地球的公转,演示地球的公转,思考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情况?思考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情况?探究探究2:如果黄道面和赤道面有夹角,:如果黄道面和赤道面有夹角,演示地球的公转,演示地球的公转,思考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情况?思考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情况?SN23°26′N23°26′S66°34′N66°34′S2、黄赤交角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春分春分3-21冬至冬至12-22..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冬至冬至夏至夏至6-22秋分秋分9-23节气(日期)气(日期)春分春分((3.21.3.21.))夏至夏至((6.22.6.22.))秋分秋分((9.23.9.23.))冬至冬至((12.22.12.22.))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间段:赤道赤道北回归线北回归线赤道赤道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的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的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时间段:冬至日冬至日-春分日春分日-夏至日夏至日夏至日夏至日-秋分日秋分日-冬至日冬至日春分日春分日-夏至日夏至日-秋分日秋分日秋分日秋分日-冬至日冬至日-春分日春分日赤道一年有赤道一年有2 2次直射,次直射,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1 1次直射,次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2 2次直射次直射任务任务-绘制两分两至光照图绘制两分两至光照图 注意:关于太阳直射点注意:关于太阳直射点v移动范围不超过南北回归线移动范围不超过南北回归线 v所在纬线上任何地点该日正午太阳高所在纬线上任何地点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度为90,, v所在经线地方时为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对面经线为时;对面经线为0点。
点 僧一行在编制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大衍历》》时发现,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此回答4~~5题4.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5.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 (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