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应用变式训练法提升地理审题能力.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9662340
  • 上传时间:2021-12-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2.54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应用变式训练法,提升地理审题能力 罗秋官摘 要:在地理考试中,受思维定势束缚而导致的审题失误是学生得分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变式训练能够有效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文章通过实例,从变换行为动词、变换设问对象、变换问题条件、变换问题指向、变换设问角度等五个方面简要说明了变式训练的基本方法关键词:思维定势;审题能力;变式训练在地理考试中,综合题得分率低于预期水平是一个经常困扰一线地理教师的问题,许多教师采取了种种措施,但仍然收效甚微其实,地理综合题得分率偏低,除了题目难度偏高、学生知识和能力存在缺陷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答题时易受思维定势的束缚而导致审题失误因此,在试题难度、生源等客观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为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提高地理综合题得分率的关键,而采用变式训练则是打破思维定势束缚的有效途径之一所谓变式训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某一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换,对学生进行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变式教学可以让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从而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角度看,变式训练可采用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一、变换行为动词高考地理试题中的问题均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因此,每个问题中必然有一个行为动词,同样的内容,行为动词不同,答题的要求也不同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答非所问或答案不全等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其审题时未搞清问题中行为动词的要求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全国卷为准)中用到的行为动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只要求答出论点(即结论)而不要求答出论据,主要用词有指出、提出、简述、描述、归纳、推测、推断、判断等;第二类则要求回答问题要有理有据,主要用词有分析、说明、解釋、阐述、评价等在教学中,可对行为动词进行变换,从而使学生明确两者的差别例1.读某国家示意图(图1),描述该国的地势特点参考答案:平均海拔高、北高南低、起伏大变式:读某国家示意图,分析该国的地势特点参考答案:该国中部和北部多海拔8 000米以上的山峰,南部海拔低于200米,多自北向南流的河流因此,该国地势特点是平均海拔高、北高南低、起伏大说明:例1中,原题的行为动词是“描述”,只要答出地势特点即可而变式题中的行为动词是“分析”,既要答出特点,也要答出分析的依据。

      两者的含义不同,答题要求也不同二、变换设问对象在地理问题中,设问对象是指某一地理事象或地理概念,设问对象不同,答案自然不同在地理学科中,有不少地理事象或地理概念,其文字表达形式具有一定关联性和相似性,如气温与等温线、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流域开发与河流开发等,回答问题时如果不认真审题,就很容易忽视两者的差异例2.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S半岛及周边地区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图(图2)如下据此描述S半岛固态降水率的分布特点参考答案:S半岛固态降水率的分布北部大于南部;中部(山地)大于东西两侧(低地);半岛西部小于东部;半岛西部垂直变化大变式:描述S半岛等固态降水率线的分布特点参考答案:等固态降水率线的数值由南向北递增;在半岛中部向南凸出;半岛西部分布密集,东部分布稀疏;西部沿海的数值低于东部沿海说明:例2中,原题的设问对象是“固态降水率”,而变式题中的设问对象是“等固态降水率线”,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关系密切审题中稍不注意就可能将两者混为一谈,从而导致答非所问三、变换问题条件无论什么问题,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回答有些问题的条件很明确,有的则是隐含在问题本身或材料中。

      地理试题中的条件主要包括时间、空间(区域背景)及其他一些限定词等,变换问题条件也是变式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例3.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图3),说明索马里半岛沿海热带沙漠带的成因参考答案:索马里半岛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变式:图4所示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为热带沙漠气候说明该热带沙漠带的成因参考答案: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受东部山地阻挡),不利降水;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势力强大)说明:地理学科由于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同果异因或同因异果的现象极为普遍,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只能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才能产生因此,在回答有关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类问题时,一定不能忽略问题中特定的时空条件例3中,原题设定的区域是索马里半岛沿海地区,而变式题中设定的区域是秘鲁西海岸,两地都属热带沙漠气候,但形成条件并不完全相同四、变换问题指向在地理试题中,表示问题指向的词一般有特点(特征)、规律、原因(成因)、意义、理由等大部分的地理问题,其指向是很明确的,不会造成误解但也存在少数指向不明确的问题,如果在审题时不细心,就容易产生失误。

      例4.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图5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 000多人丧生此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参考答案:两大板块互相挤压,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变式:根据材料,简要说明该群岛多火山的原因参考答案: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地幔中的岩浆容易沿板块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说明:例4中,原题和变式题的设问对象都是火山,指向词都是原因,看似相同但细心审题使会发现两个问题的指向并不相同,前者要求说明1853年8月26日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即本次火山喷发的形成过程,而后者则要求说明喀拉喀托火山所在群岛多火山的原因从自然灾害的角度分析,前者要求说明的是致灾因子,而后者要求说明的是孕灾环境五、变换设问角度通过变换角度来考查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地理命题的一种常见方法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碰到似曾相识的问题时,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没有审清题目的设问角度就先入为主、匆忙作答,导致失分。

      因此,在教学中,变换问题的设问角度也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例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11年全国卷)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甲城市(图6)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甲城市的气候资料如图7所示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参考答案:(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在1 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沛(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2)(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倾斜(或者自内陆向沿海渐低)变式:(2018年全国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圖8)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材料二: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参考答案: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强)说明:地形(地貌)特点一般是根据等高线分布,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和地形分布三方面来描述;气候特点一般是根据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图,从气温(气温高低、季节变化)和降水(降水多少、季节变化)两方面来描述这几乎成了此类问题设问的惯例,也在不少教师和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思维定势例5中,原题的设问方式沿用了传统的设问角度,学生只要认真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和气温、降水季节变化图即可得出正确结论,而变式题的设问却别出心裁,要求学生从沼泽湿地形成的角度,推测当地的地貌、气候特点显然,如果学生在答题时先入为主,没有审清问题的设问角度就按以往的思路匆忙作答,失分就不可避免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