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部分Botryosphaeriaceae真菌的系统发育及模式种Botryosphaeriadothidea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31296083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2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部分Botryosphaeriaceae真菌的系统发育及模式种Botryosphaeriadothidea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子囊菌门Ascomycota,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真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寄主类型多样,在我国引起多种重要的经济树木枝条或主干发生溃疡病,包括杨树和多种果树等长期以来病原真菌的命名多根据病害和寄主来命名,造成了同菌异名、同名异菌的问题,引起了该科真菌的命名和分类混乱的问题该属模式种Botryosphaeriadothidea是该科最常见的种之一,是引起树木溃疡病最重要的病原,在我国多个气候区均有发生,阐明该种不同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对病害的检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澄清我国树木溃疡病病原真菌的种类和调查葡萄座腔菌科真菌在我国分布的多样性,针对引起杨树和蔷薇科果树病害的葡萄座腔菌科病原进行研究,采用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的方法,从我国南北方的5个典型气候区分离到58株寄主为杨树和37株寄主为蔷薇科果树的试验菌株,结合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鉴定葡萄座腔菌科5个属8(或9)种真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种群具有中度偏高的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6777。

      利用形态学结合ITS、B-tubulin和EF1-a序列J比较分析表明,发生于杨树上的种类包括Botryosphaeriadothidea、Neofusicoccumparvum、Diplodiaseriata、D.mutila、Dothiorellaviticola和一个未定名新种Fusicoccumsp.1,其中,共有53株为B.dothidea,其它种各1株;发生于蔷薇科果树上的有B.dothidea、Lasiodiplodiapseudotheobromae、Neof.parvum/Neof.ribis复合种和另一个未定名新种Fusicoccumsp.2,其中,B.dothidea15株,L.pseudotheobromae和Neof.parvum/Neof.ribis各有3株,Fusicoccumsp.2有6株上述种类中,D.seriata在我国是第一次报道发生在杨树上;Do.viticola是第一次报道于滇青冈根据B-tubulin序列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对B.rhodina与其无性型L.theobromae的对应关系提出质疑,认为B.rhodina的无性型应为L.pseudotheobromae。

      研究表明,除了L.pseudotheobromae只发生于南亚热带外,其余绝大多数试验菌株在我国的分布与气候区没有直接的联系培养特征的比较和LSU序列、ITS/EF1-a序列联合建立的系统发育关系进一步支持了两个未定名种Fusicoccumsp.1和Fusicoccumsp.2的系统地位,属于BotryosphaeriacomplexFusicoccumsp.1与Fusicoccumfabicercianum表现出最近的亲缘关系,Fusicoccumsp.1和Fusicoccumsp.2与Botryosphaeriacomplex其它种存在着显著的培养特征上的区别:它们的菌落均呈现环状,且培养至第10天气生菌丝仍未变灰Botryosphaeriadothidea为两类寄主上的优势种类,其分布区域横跨南亚热带到中温带,显示出对不同地理和寄主的适应性为了分析B.dothidea种群的遗传分化和遗传多样性,从文献记载的标记中筛选出来10个简单序列重要(SSR标记用于分析来自5个地区种群77个试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别来自5个气候区:中温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暖温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中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和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结果表明各种群的多样性指数均为中度偏高(H=0.6777);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平均Fst=0.0758),且遗传差异大多来自群体内部,而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小除中温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种群外,其余4个种群都有自己特定的等位基因,其特有等位基因数依次为21、2、2、3个77个试验菌株构成的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分化程度低,基因流动较大,可能与菌株来源于人为活动频繁的地区有关,并且与寄主的反复迁移有直接关系,尤其是杨树杨树和蔷薇科寄主的菌株没有表现也寄主分化特征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同种群特定的等位基因,包括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种群的407bp和425bp,中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种群的424bp和429bp,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种群的234bp、408bp和416bp及暖温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种群的特定等位基因313bp、333bp等,这对于一些潜伏于寄主组织内的特定B.dothidea地理种群的监测具有重要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