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一篮球运球说课及教案.doc
6页找教案 初一(水平四)体育与健康课公开课说课稿、、 教材内容1、篮球:运球 2、游戏(拓展项目)二、教材分析篮球教材内容选自省编《体育与保健》水平四教材中的第 5 章节篮球运动“使你在篮球场上如入无人之境的运球”,这 二项教学内容均具有协调、灵敏等自身特性,把这二项内容安排在同一课次,仅符合初二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特征,又符合身体全面发展原则从课的类型看,本课是一堂综合课篮球:运球教材在初一教材中历来都出 现,虽然有同学学过篮球技术,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定为新授内容篮球:运球:教学重点体前 变向运球中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运球中的保护球技术难点是全身肢体的协调配合;运球 时造成人球分离:人追球、人赶球;低着头运球游戏(拓展项 目):重点:在练习时积极思考,勇于尝试难点:拓展项目中合理分工、协调与集体智慧的体 现 经常练习篮球技术和做拓展 项目,能有效提高身体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培养学生动作灵活,反应敏捷,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践指导作用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一(4)班学生,共 55 人,其中男 30 人,女 25 人, 该班学生各方面素质普遍较好,但也存在着个 别差异,班 风较好。
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平时活泼、好动 四、教学目标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理健康目标:发展同学们协调、力量、速度、灵敏等多项身体素质,全面提高身体健康水平2)动技能目标:80% 以上同学能基本掌握 篮球的直线运球 动作;60%以上同学能基本掌握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掌握拓展项目的动作技术要领,安全、合理完成拓展项目练习3)心理健康目标:培养运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建立和谐的人 际关系,懂得关心帮助他人,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五、教学方法、、、 教学观念“健康第一”是《新课程标准》对学校体育提出的总指导思想,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更强调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水平同 时强调以学生 发展为中心,重 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 终身体育意识1、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重 视学生的主体地位2、 游戏比赛贯穿教学,充分 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3、 拓展项目引如课堂,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子4、 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拓展项目培养团结协作、互帮互助、高度责任感、对他人的充分信任感等。
教法与学法接受任务和思想准备和热身激趣阶段教 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情景教学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学习本领阶段教师主要采用: 讲解示范法、分 层递进法、游戏比赛法、过程评价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分组练习 法、保 护与帮助法、相互和自我评价法身心放松阶段教师主要采用: 讲解示范法、 过程与小结相 结合评价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六、教学过程找教案 (一)接受任务和思想准备 2’1、课堂常规 1’2、宣布课的内容 1’目的:让学生轻松愉快进入课堂;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和目标 (图一)(二)热身激趣 8’1、运动动作模仿操 游泳(自由泳、蛙泳)、划船、打乒乓 球、打高 尔夫球、呼啦圈、踢 毽子、跳绳 2*8 拍 4’2、熟悉球性 4’目的:师生通过肢体接触快速沟通,拉近心理距离;学习多种运 动动作,激起学生运 动兴趣,同时起到热身功效;专项准备活动三)学习本领与综合品质培养阶段 32’1、篮球:运球 22’ 采用的组织形式是“自由组合,友伴型分组”的教学法,从易到难,要求从低到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完成后滚翻分腿起动作。
具体教学步 骤 :、1、 任意拍球,要求带着问题 自主练习2)原地运球:原地低运球、原地高运球、原地换手运球、拍“死活球”、同时运两球要求:通过听讲和观察示范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和学练3)行进间运球:向不同方向运球:前——后——左——右;行进间直线运球:慢——快;行进间变向运球;运球保护球4)游戏:运球——打球;行进间直线运球接力赛~2、游戏(拓展项目) 10’(组织队形见教案)教学步骤:(1)二龙戏珠两名同学自由组合为一小组,以背 对背站立并在两人背部 夹一篮球,从本方起点行 进至对面起点,中途掉球,原地捡起后继续游戏要求:遵守游戏规则,相互鼓励 (1 次 6’)目的: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训练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度和合作能力2、 游戏:协力做起要求:遵守游 戏规则,相互鼓励 (1 次 4’)目的:启动智慧、熔炼团队、展示创造培养责任意识和集体 协作精神四)身心放松阶段 3’教学步骤:1、放松练习:“阿细跳月” 2’教师简单示范讲解,跟着节奏 师生同做2、教师讲评,回收整理器材,师生道别1’七、教学器材56 个篮球、20 张报纸八、预计课的效果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预计课平均心率 120--130 次/分运 动密度 40--45%预计教学的技能目标达成:80%以上同学能基本掌握篮球的直线运球动作;60% 以上同学能基本掌握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通 过拓展项目练习,培养运 动 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懂得关心帮助他人,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通过友伴型和帮教型的自由 组合,学生间互帮互学,运用分层教学模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参加体育活 动的乐趣,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一种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受;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更加主 动积 极地参加体育活动 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身心基础找教案 九、教学过程本课的组织队形示意图××××××××××××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图一)四列横队 ×××× ×××× ×××× ▲ 0000 0000 0000(图二)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练习过程图××××× 00000××××× 00000(图三)行进间直线运球接力赛比赛图××××× ×××××××××× ×××××00000 0000000000 00000(图四)二龙戏珠练习图×× ×× ××× ××× ▲0000 0000 0000 0000(图五)协力做起练习图公开课教案授课年级: 水平四 日期: 10.29 人数: 55教材 篮球:运球(新授)游戏(拓展项目)找教案 课的任务1、生理健康目标:发展同学们协调、力量、速度、灵敏等多项身体素质,全面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2、运动技能目标:80%以上同学能基本掌握篮球的直线运球动作;60% 以上同学能基本掌握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掌握拓展项目的动作技术要领,安全、合理完成拓展项目练习3、心理健康目标:培养运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建立和 谐的人际关系,懂得关心帮助他人,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重点难点1、 体前变向运球中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运球中的保 护球技 术2、 拓展项目中合理分工、协调 与集体智慧的体现场地器材56 个篮球、20 张报纸课的部分 课的内容时间次数 组织教法与要求 教育目标接受任务及思想准备一.值日生整队集合报告人数二.师生相互问好三.教师简单介绍教学计划四.教师宣布教学内容和要求五.安排见习生检查服装23组织:××××××××××××××××××××××××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要求:队列整齐,精神面貌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课堂热身激趣1.运动动作模仿操游泳(自由泳、蛙泳)、划船、打乒乓球、打高尔夫球、呼啦圈、踢毽子、跳绳重点:动作到位,运动充分 2.熟悉球性(1)手指拨球(2)球绕环:绕腰、绕膝、绕腿(3)抛接球:击掌或转体343411组织:× × × × × × × × × ×× × × × × × × × ×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要求:手脚配合要协调,注重自己的姿态。
集中注意力,活动开各个关节找教案 展现个性统一要求认真学通过游戏来巩固综合品质培养、、 篮球:运球1.任意拍球要求同学在练习时展示自我观察运球基础2.教师简单讲解运球方法及重点难点3.原地运球:、1、 原地低运球、2、 原地高运球、3、 原地换手运球、4、 拍“死活球”、5、 同时运两球行进间运球:、1、 向不同方向运球:前——后——左——右、2、 行进间直线运球:慢——快、3、 行进间变向运球、4、 运球保护球4.游戏: 、1、 运球——打球、2、 行进间直线运球接力赛二、游戏:1.二龙戏珠两名同学自由组合为一小组,以背对背站立并在两人背部夹一篮球,从本方起点行进至对面起点,中途掉球,原地捡起后继续游 戏比较一下那方完成的既快有好2.协力做起有两人开始背对挎臂由做地到站起,每次加一人比一比那组配合的好,完成的快,完成的质量高2333445345454551111组织:散点×××× ×××× ×××× ▲ 0000 0000 0000要求:带着问题自主练习。
组织:×××× ×××× ×××× ▲ 0000 0000 0000要求:通过听讲和观察示范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和学练组织:散点要求:注意安全,避免碰撞组织××××× 00000××××× 00000组织:展示自我观察运球基础学习原地运球着重体会臂、腕、指协调用力逐步学习并掌握行进间运球方法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和集体协作精神找教案 ××××× ×××××××××× ×××××00000 0000000000 00000要求:积极参与,共同商量组织:×× ×× ××× ××× ▲0000 0000 0000 0000要求:集体思考,分工明确身心放松1.阿细跳跃2.小结本课3.回收体育器械4.宣布课后练习3412组织:××××××××××××××××××××××××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要求:快、静、齐。
放松身心感染心灵课后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