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1.pdf
23页申请代码:G0306 受理部门:收件日期:受理编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申 请 书资助类别:面上项目亚类说明:自由申请项目附注说明:项目名称:城市圈域公共治理政策支持研究——基于利害相关者合作博弈的分析申 请 者:依托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件:申报日期:2007年3月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07735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第 2 页 版本 1.006.355 基本信息 yEKHuwU+ 申请经费20.8000 万元摘 要(限400 字):城市圈域(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都市区)分工协作、合作竞争、协调共进的良性互动关系,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及避免非合作博弈的低效率均衡,获得可供分享的合作收益,提高城市圈域整体和各城市的竞争力及福利水平,也有助于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和共同繁荣本研究将利害相关者互动关系理论和博弈竞争理论运用于中观领域的城市圈域合作博弈的公共治理机制研究,并从公共政策角度分析这种公共治理机制如何构建、政府和公共政策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激励引导和协调整合博弈各方诚信合作参与互动,以公平分享合作收益,公平承担共同风险,最终形成良好的城市圈域合作博弈公共治理机制,促进城市圈域社会经济均衡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本研究将对城市发展政策和区域协调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关 键 词(用分号分开,最多5 个) 城市圈域;公共治理;政策支持;利害相关者;合作博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第 3 页 版本 1.006.355 项目组主要成员(注 : 项目组主要成员不包括项目申请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类项目不填写此栏编号姓 名 出生年月性别职称 学 位 单位名称电子邮件项目分工每年工作时间(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第 4 页 版本 1.006.355 经费申请表(金额单位:万元)科目申请经费备注(计算依据与说明)一.研究经费15.1000 1.科研业务费12.5000 (1)测试 /计算 /分析费2.4000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机时费,每年1600 小时,每机时 5 元(2)能源 /动力费1.2000 各种设备的能耗费用,水电费,每年4000 元(3)会议费 /差旅费6.3000 调研费 3 次× 8 人× 1500 元/人次,会议差旅费3 次× 6 人× 1500 元/人次(4)出版物 /文献 /信息传播费1.6000 论文发表的版面费、网络信息费、文献检索费、印刷费(5)其它1.0000 资料费,统计软件的购置与升级费2.实验材料费1.8000 (1)原材料 /试剂 /药品购置费(2)其它1.8000 数据搜集费、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处理费3.仪器设备费0.8000 (1)购置0.8000 PC 机1 台, USB 硬盘 10 块,录音笔 2 支(2)试制4.实验室改装费5.协作费二.国际合作与交流费1.8000 1.项目组成员出国合作交流1.0000 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差旅费,1 人次× 10000 元2.境外专家来华合作交流0.8000 邀请国外同行到国内进行学术访问的差旅费三.劳务费3.0000 4 名鶺_____研究生3750 元/人年 *2 年四.管理费0.9000 学校科研管理费合 计20.8000 国家其他计划资助经费其他经费资助(含部门匹配)与本项目相关的其他经费来源其他经费来源合计0.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第 5 页 版本 1.006.355 报告正文(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 字)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基础研究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应用研究需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体应用前景1.1 研究意义城市圈域包括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都市圈、城市圈(Agglomerations)、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城市带、大都市带(Megalopolis) 等名称不同、意义相近的概念,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密集分布多个大中城市和数量更多的小城市,其中有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这些城市之间交通便利、联系密切、互动频繁,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存在密切交互作用从空间区域分布和社会经济联系来看,城市圈域实际上是利害密切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圈域城市之间是一种既相互竞争、 又相互依存的竞争合作关系城市圈域的治理,其目标价值整合和整体发展提升,既不同于通常的企业治理,也不同于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一般公共行政管理,而是一种基于利害相关者合作博弈的新型公共治理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城市和大都市快速成长,一些具有明显集聚、连绵和密切互动关系的城市群落和都市圈域(如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京津冀都市圈) 开始出现并逐步成型。
这种基于经济互动关系成长发育起来而有别于行政区划的城市圈域的公共管理关系应该如何进行理论解释,在中国行政主导型公共管理体系中如何建立起适应城市圈域协调健康发展、共同提高圈域整体竞争力和福利水平的公共治理框架体系,即如何通过适当的公共政策的引导和规范,形成圈域城市之间分工合作、功能互补、合作竞争、 协调共进的良性互动关系,避免恶性竞争和非合作博弈的低效率纳什均衡,获得可供圈域城市共同分享的合作收益,以提高圈域整体和各城市的竞争力和福利水平,促进圈域区域协调均衡与社会和谐进步,是本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所在本课题研究将圈域城市之间的关系视为一种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并借鉴通常运用在宏观(国家、国际)国家安全领域和微观(企业、个体)经营管理领域的博弈竞争理论和利害相关者互动关系理论,来解释中观领域的城市圈域合作竞争互动关系,并从公共政策角度研究如何构建城市圈域合作博弈的公共治理机制,研究公共政策应该如何支持、激励、引导、 协调和整合圈域城市诚信合作、 积极参与, 形成良好的圈域合作竞争关系本研究还将有助于探讨在公共管理和政策调控过程中, 如何有效避免城市之间、区域之间和不同层级政府之间非合作博弈与恶性竞争的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第 6 页 版本 1.006.355 率损失及资源浪费,降低区域互动和城市管理过程中的交易费用,促进区域合作收益的有效生成与公平分配。
即研究如何建立区域协调、均衡、和谐发展的合作竞争、良性互动的公共治理机制,最终提高区域整体和各参与主体的竞争力及福利水平本课题研究将重点探讨这种城市圈域合作治理机制形成和运行所需要的公共政策支持,即怎样通过适当的公共政策引导、激励、 约束、协调、整合,促进和保障城市圈域合作竞争、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治理机制的形成、维持与强化,并设计和构建城市圈域良好公共治理的政策支持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一、利害相关者理论利害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来源于企业管理理论,主要用于描述在构成企业价值和创造企业利润过程中具有直接、间接影响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状态,它首先是对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股东至上主义理念的挑战英文 Stakeholder 在国内通常被翻译为“利益相关者” ,由于在博弈中不仅有利益,也会有损害,因此将Stakeholder 翻译成“利害相关者”更为贴切为照顾习惯,在本文中两词通用利益相关者概念始于多德(Dodd,1932) ,而作为一个明确的理论概念是在1963 年由斯坦福研究所(SRI,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提出。
Freeman (1984 )给予广义利益相关者的关键定义是: “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众多学科,如管理学、企业伦理学、法学和社会学受到关注,并在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方面取得很大发展20 世纪 90年代,学者们普遍认识到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决策的影响以及被企业影响的程度是各不相同的,需要从利益相关者与公司关系的不同特征入手,从多个角度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细分查克汉姆(Charkham ,1992) 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契约型利益相关者(Contractual Stakeholders)和社会型利益相关者(Commnunity Stakeholders)克拉克逊(Clatkson , 1995) 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和次要的利益相关者威勒 (Wheeler ,1998) 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四种:一级社会利益相关者,二级社会利益相关者,一级非社会利益相关者,二级非社会利益相关者卡罗(Carroll ,1996) 对利益相关者分类有两种,其一是区分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其二是将利益相关者区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战略利益相关者和环境利益相关者。
上述从多个角度细分利益相关者的思路虽然加强了人们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认识,但这些方法都缺乏现实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实际应用圈域城市之间具备社会性利益相关者的特征,与企业价值分享型的利益相关者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独特的圈域城市间的利益相关者性质特征,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第 7 页 版本 1.006.355 国内学者关于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始于20世纪 90年代,主要是伴随着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研究深入展开的, 有代表性的是周其仁(1996) 、 崔之元 (1996) 、 杨瑞龙 (2001) 、 李维安(1999 , 2000 ) 、孙振华( 2003 )等学者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限于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其中李维安(2003 )关于利益相关者外部治理机制和行政型治理到经济型治理转变的研究,也是关于公司治理结构及其外部条件的分析,没有涉及到将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于公共管理特别是圈域城市互动关系和公共治理的研究分析而地理空间上集聚、经济和社会互动密切的城市圈域,实际上是利害相关、彼此依存的利益共同体因此, 将企业管理领域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引申到公共管理研究,分析和观察圈域城市公共治理机制,以利害密切相关、价值目标相同的利益共同体关系构建圈域城市公共治理的框架机制,将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也有相当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博弈论与合作竞争博弈论是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博弈理论首先来源于数学,后来在经济学领域开花结果,至今已有约翰.纳什、托马斯.谢林等 5位学者因为在博弈论及其在国家安全领域的研究而获得1994 年和 2005 年两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博弈论可分为合作博弈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 前者主要强调的是团体理性,而后者主要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择策略使得自己的收益最大,即策略选择问题,强调的是个人理性目前博弈论研究的主要是非合作博弈,也就是各方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如何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最后达到力量均衡在缺乏法治的外部强制和道德规范的内部约束的情况下,非合作博弈是博弈主体互动关系的普遍现象正因为如此, 目前非合作博弈的成熟程度大大高于合作博弈但谢林等人关于美苏之间核军备竞赛和核裁军的研究表明,即使是缺乏外部强制的敌对大国之间,自律和妥协也有助于使博弈结果对双方都更有利 同时,博弈理论关于非合作博弈将出现对各方都不利的无效率或低效率均衡的结论,从反面说明了博弈过程中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 博弈理论研究揭示,只要加以适当的外部强制或建立彼此信任的内部道德规范约束,非合作博弈就可以改变为合作博弈。
因此, 通过适当的公共政策支持机制,引导、规范、 强制行政区划以外的圈域城市之间形成合作博弈、竞争参与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通过学习、示范、引导和实践,使圈域城市之间互为彼此依存、利害攸关的利害相关者, 建立互信多赢的内部道德约束,建立起合作竞争、协调共进的良性互动关系,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这也是本课题研究致力于揭示和推动实现的圈域城市互动关系和公共治理的理想前景合作竞争 (co-competition)包含竞争与合作两个组成部分Deuts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