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源记练习.doc
22页3、①《桃花源记》中哪几个句子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然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③《桃花源记》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④《桃花源记》中哪几个句子描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的自然环境?土地平旷,屋舍铲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⑤《桃花源记》中哪几个句子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⑥《桃花源记》中哪几个句子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⑦《桃花源记》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②馀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⑧《桃花源记》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⑨《桃花源记》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⑩《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文章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土地平旷,屋舍铲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12).《桃花源记》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豁然开朗;老死不相往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13).把《桃花源记》四段的大意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①发现桃花源、②访问桃花源、③离开桃花源、④再寻找桃花源 (14)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作者理想的社会是:土地平旷,屋舍铲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九、桃花源记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3、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议: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鲜美:鲜艳美丽 (3)一字多义:志: 处之志之; 标记,寻向所志。
(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具: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咸,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6、讨论、 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2、“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
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 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2009年《桃花源记》中考题一网打尽(7题)30广东省(0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l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3分)答案:9.答:(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10.答: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这四个空并不难填,看来,今年的前几道题难度都不大,拉不开距离11、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31乐山市(09四川省)9. 文言翻译3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译文: 9.(3分)答案:译文:喜欢读书,不在字句上作过分深解;(1分)每每有心得,(1分)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1分)(翻译中意思相近即给分)32娄底市(09湖南省)桃 花 源 记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1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13.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 答案:9.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2分)10.B(交通:互相通达)(2分)11.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2分)12.(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 (2)这个人一一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