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必修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doc
2页111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况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本节的知识顺序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本节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定义的引出2.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实验现象的分析、本质的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难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3.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美国布垆坶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含义;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练习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思想情感目标: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二、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教学序: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实验研究 引导分析 引导归纳 巩固练习学习序 明确问题 实验研究 分析现象 形成概念 理解应用三、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可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既而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相同吗? 演示:同浓度的NaOH溶液、 HCl溶液、 NaCl溶液、 CH3COOH溶液、 NH3H2O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借助多媒体进一步阐明原因,从而导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演示:NaCl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利用电脑动画从微观本质得出离子反应,为下一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作好铺垫2、 归纳总结,形成概念让学生归纳本节所研究的内容,同时利用软件作以小结3、 巩固练习,理解内化用计算机出示6道辨析选择题,通过学生应答给以成功或失败的乐曲,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4、 布置作业,应用迁移结合本节知识,课后讨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