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诗词鉴赏(答案详解)7.doc
7页2011 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诗词鉴赏(答案+详解)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清 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①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 ①上联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下联 “士”指介之推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 分)(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 分)【答案】(1)(5 分)一方面是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的初春图景;(1 分)另一方面是清明扫墓时的悲凉的野田荒陇景象1 分)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1 分)以一“悲”字写出了由清明引发的生死感慨1 分)(2)(5 分)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2 分,各 1 分)《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内容分析 1 分)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作用分析 1 分)【赏析】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宁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
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8—9 题骢 马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沙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8.作者在诗中描写了一匹怎样的马?(5 分)9.诗中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答案】8.、开篇在读者面前展现的就是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2 分)这匹马高贵和矫健,并体现了艰苦卓绝.征战沙场.出生入死.为国捐躯的昂扬精神气魄3 分)9.诗歌采用象征的手法1 分)意思是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结合诗句分析 3 分)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2 分)【赏析】《骢马》,又作《骢马驱》,原属《乐府·横吹曲辞》,主要写“关塞征役之事”。
万楚这首《骢马》诗与乐府旧题不同,是一首借马抒怀、咏物言志的律诗首联写骢马的毛色、装饰与气派金络”,指用金装饰的马笼头,形容它的富贵与华丽青骢”,指马的毛色和品种,是产于西域的名马,有青白相间的色泽白玉鞍”,指洁白似玉的马鞍开篇在读者眼前展现的就是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有着一身青白相间斑驳有致的色毛,装饰着金光闪闪的马络头,配以洁白玉石似的马鞍,主人骑着它,扬着长长的鞭子,在京郊的康庄大道上来回蹓跶,奔跑,气派十足金”、“青”、“白”,色彩的调配既富丽堂皇,又柔和舒适用词造意,铺张夸饰,以突出骢马华饰的高贵和扬厉矫健的雄姿,使马的形象更为鲜明生动颔联写马的敏捷、矫健和雄风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早晨骏马奔驰在长安的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快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朝”、“暮”,早晚仅为一天,说明时间的短促,“东道”、“河源”,两地相距数千里,用以夸张空间的阔远尘恒灭”、“日未阑”,表现骢马飞奔的神速、锐意进取的雄风颈联刻划骢马的功业、品格和德性汗血”,即“汗血马”,一种产在西域大宛国的千里马据说此马在长途跋涉之中,至日中其汗从前肩髆小孔中流出,颜色如血每随”、“不惮”四字,表现了骢马艰苦卓绝、征战沙场、出生入死、为国捐躯的昂扬的战斗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颔、颈两联属对工致,气势开宕、豪迈,读后令人精神振奋尾联写对骢马的信任、勉励和希望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表达了主人对骢马的期望,正如杜甫“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之意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反之,也表明了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长城窟”,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的简写,原属《相和歌·瑟调曲》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古辞原意为“征戍之客,至于长城而饮其马,妇人思念其勤劳,故作是曲也行路难”,原属《乐府·杂曲歌辞》,即“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乐府解题》)结句引用乐府古题,意思是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这首诗从马的华饰,写到马的才能、突出马的品质和德性,盛赞它为国建功立业而不怕艰苦、不惜伤残的精神一联写外在美,二三四联写内在美,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诗歌格调高亢,豪放旷达,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沈德潜称这首诗“几可追步老杜咏马诗1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齐安郡晚秋①杜 牧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1)颔联和颈联分表达了诗人 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4 分)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答案】(1)颔联中诗人游山赏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2 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2 分)(2)对比(1 分) 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1 分)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遭人排挤,壮志难酬2 分)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来源:学.科.网]海棠 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1]粉黛临窗懒,梁广[2]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注释】[1]莫愁:古乐府中所传的洛阳美丽勤劳的女子[2]梁广:善画海棠的画家1)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
本诗中哪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3 分)(2)本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 分)【答案】(1)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1 分)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2 分)(意思对即可)(2)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1 分)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2 分)(意思对即可)【赏析】大地春回,诗人放眼望去,只见微风过处,洒下一阵阵雨点,海棠新沾上晶莹欲滴的水珠,尘垢洗尽,花色格外光洁鲜妍此时此刻,诗人惊讶地发觉,“新著雨”的海棠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人们知道,海棠未放时呈深红色,开后现淡红色,它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刚着雨珠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前人形容海棠“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明王象晋《群芳谱·花谱》),唐人誉之为“花中神仙”。
诗人善于捕捉海棠“新著雨”、“欲开时”那种秾丽娇娆的丰姿神采,着意刻画,把花的形态和神韵浮雕般地表现出来诗情画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第三联诗人又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末联写诗人面对海棠,饮酒赋诗,留连忘返看不足,写不完,甚至对蝴蝶能在海棠花上偎依抚弄而产生了艳羡之情,简直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从艺术家对海棠的审美活动中突出花之美与魅力,用的是一种推开一层、由对面写来的旁衬手法这种手法从虚处见实,虚实相生,空灵传神,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情与物相交流,人与花相默契,真不愧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前人谓“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正道出此诗的艺术特色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 8~9 题浣溪沙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8.有人评价此词“诗中有画”,从词的上阕看,这一评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请简要说明。
5 分)9.词的下阕,诗人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变化的?请作简要分析6 分)【答案】8.(6 分)诗人通过三句诗,描绘了一幅湖上春光图(2 分):湖中的桥上隆隆驶过绘着彩画的车轮;春云在天上飘逸,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云影;春水无波,碧绿滑静,像琉璃一样晶莹无尘3 分)9.(6 分)诗人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1 分),表达了由喜悦到日暮须归的无奈、惆怅之情(2 分)诗人先写湖边堤岸上依依的杨柳,柳丝低垂,像是要热情地挽留住湖边的游客;再写枝头上的小鸟,以悦耳的歌声呼唤游人莫要归去但湖景虽好,却已暮色笼罩,不能不归,给人一种无奈的遗憾之情3 分)【赏析】此词描写泛舟颍州西湖、留连美好春光的情趣 作者对湖面天光水色作了传神而准确的描绘,把握了云天阳光、花鸟游丝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并注入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创造出幽美的诗情画意上片写湖面风光首句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 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一 种喧腾热闹的气氛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云”写湖水里映出了云的影子,云、水、天空都融在一起了溶溶,水盛貌春水,言水之柔和;春云,言云之舒缓一句中,并列两个“春”字,这倒是名副其实 的“加一倍写法”,目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
这句里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 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 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来,从观察体验的错觉中描绘 景物的状态碧琉璃滑净无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