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地区绿洲农业和畜牧业知识分享.ppt
31页课 前 说 明 姓名:田丰元 主讲内容:第五节 绿洲农业和畜牧业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2第五节 绿洲农业和畜牧业 一、西北地区的绿洲 二、绿洲农业 三、畜牧业表一、西北地区耕地和牧草地比较项项目 总计总计占总总面积积的百分比新疆甘肃肃宁夏耕地9842500h4.51%3668500h4849000h1325000h牧草地66436100h30.47%48130100h15753000h2553000h包含以下内涵:v绿洲位居于荒漠地区,绿洲与荒漠的边际界线十分明确v有稳定的来自天然或人工的水源供给是绿洲存在的基本条件或主导因素;荒漠区的天然降水对绿洲的形成和演变没有直接影响和实际意义v茂盛的植被是天然绿洲的主体景观,人工生态是人工绿洲的主体景观,绿色植被是绿洲的基本特色或基本生命体;不同的绿洲类型会呈现出不同的非地带性质植被景观v绿洲一般应构成独特的生态地理系统,或自然生态系统(天然绿洲),或人工生态系统绿洲的形成:荒漠中有地表径流通过或地下水出露,地势相对低平且地表主要由土状物质组成的地段,在天然状态下植被发育良好,经人工开发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兴建工厂和城镇。
问:荒漠中有水即可形成绿洲,这种说法对吗?(二)天然绿洲和人工绿洲天然绿洲的存在与繁衍是十分珍贵的: (1) 天然绿洲是干旱区的“活化石” (2)天然绿洲是干旱区生物基因库 (3) 天然绿洲是研究人工绿洲的“反光镜”和“参照系” 据统计,我国西北区人工绿洲共约94500平方千米,其中新疆73400平方千米,甘肃17900平方千米,宁夏32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天山山间盆地、河西走廊和宁夏平原天然绿洲人工绿洲天然绿洲项项目 人工绿绿洲 天然绿绿洲 形成时时期(年代) 2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时期)牧业业社会向农业农业 社会的过过渡 距今约约10万年 主体景观观 农农田、林园、城镇镇、工矿矿等人造生态态景观观 森林、草甸、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态景观观 供水方式通过过水库库、水渠或打井等人工方式取水;天然降水(除降雪外)无实际实际 意义义 通过过地表径流或地下潜流、泉水等形式,以天然补给为补给为 主 人类类干预预程度 经济经济 、社会活动动的主要场场所,人类类干预预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 除樵采、放牧等少量直接干预预外,主要受人为间为间 接影响 主导导功能除人工生态态功能外,还还具有生产产、生活、社会管理等功能,是生态态、社会、经济经济 整体功能的统统一 天然绿绿色植被的生态态功能为为主导导,兼有微弱经济经济 功能 植被类类型 生长长季以农农作物为为主,各种适生对对路的园林和草被 胡杨杨、灰杨杨、榆树榆树 、桦树桦树 、沙枣枣、红红柳、梭梭、芦苇苇等 边边界景观类观类 型 荒漠草场场、沙漠、戈壁和天然绿绿洲 荒漠草场场、沙漠、人工绿绿洲 兴兴衰演替因素 水系变变迁、风风沙危害、土地劣变变、人口剧剧增、生产产方式、社会动动乱和技术进术进 步 水系变变迁,气候变变化,人类类活动动 在干旱区的地位 干旱区的精华华地带带,人类类生产产生活的基本场场所,进进一步开发发的根据地 干旱区生物基因库库之一,自然生态态研究的重要对对象,人工绿绿洲的重要屏障 表二、天然绿洲和人工绿洲的比较(三)绿洲的分类(1)按人类干预程度分为天然绿洲、人工绿洲和半人工绿洲(2)按绿洲历史演变分为原始绿洲、古绿洲、老绿洲、新老结合型绿洲、新(现代)绿洲(3)按绿洲所依托的水系(河流)类型分为内流型绿洲和外流型绿洲(4)按空间尺度分为特大型绿洲(大于100万亩)、大型绿洲(10万亩到100万亩之间)、中型绿洲(1万亩到10万亩之间)、小型绿洲(小于1万亩) (5)按绿洲坐落地貌部位分为前山沟谷绿洲、山前倾斜平原或扇形地绿洲、沿河绿洲(河谷平原绿洲、河流冲积平原绿洲)、三角洲绿洲及沙漠戈壁绿洲 (6)按空间区划或绿洲所在地域分,如河西绿洲、河套绿洲、柴达木绿洲等 (7)按绿洲形态分为团块状绿洲、条带状绿洲、星角状绿洲等 (8)按绿洲发展状态分为高度发展绿洲、中度发展绿洲、低度发展绿洲和退化衰败型绿洲 近半个世纪以来,西北地区荒漠中涌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镇,如新疆的克拉玛依、独山子,甘肃的嘉峪关市、金昌市、柳园等。
有人称为工业绿洲,实际上它们只是戈壁城镇独山子金 昌二、绿 洲 农 业 西北绿洲所在地区同全球其他荒漠绿洲区相比较,其海拔和纬度双双偏高,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值高,热量标准至少达到温带水平,一般情况下不会成为农业生产的障碍,水源则堪称得天独厚,因此农业发达,成为我国西北的粮棉瓜果基地 西北区现有的984.25万h耕地中,约有442万h 分布于绿洲中其中新疆为314万h,甘肃河西地区为95.24万h,宁夏32万h,它们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棉花、油料和糖料基地而绿洲农业的迅速发展,则主要得益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空前规模的农垦事业 n绿洲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和水稻等棉花分布广泛,而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吐鲁番盆地、喀什三角洲及塔里木盆地南北缘绿洲为主年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13,并以质量优良著称n 油料作物以向日葵和油菜为主,还有胡麻、芝麻、花生等品种n 由于光照充足和日温差大,西北区还富产甜而多汁的优质瓜果n 啤酒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8090,绝大部分产于新疆,河西走廊也少量生产枸杞也是西北区的一大特色产品,主产于中卫平原和银川平原 哈密瓜巴旦杏 除绿洲外,西北区有除绿洲外,西北区有过半耕地分布于湿润、半过半耕地分布于湿润、半干旱的浅山区、黄土丘陵干旱的浅山区、黄土丘陵和河谷地,主产小麦、水和河谷地,主产小麦、水稻、玉米、糜、马铃薯等稻、玉米、糜、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花椒等经济作粮食作物,花椒等经济作物,油菜、向日葵等油料物,油菜、向日葵等油料作物。
其中除少数地区可作物其中除少数地区可引河水灌溉外,大部分因引河水灌溉外,大部分因地高水低,地形破碎,只地高水低,地形破碎,只能进行旱作,产量一直低能进行旱作,产量一直低而不稳,称为贫困地区,而不稳,称为贫困地区,近年采取覆盖地膜、集近年采取覆盖地膜、集雨灌溉、修建水平梯田、雨灌溉、修建水平梯田、建塑料大棚、培育耐旱品建塑料大棚、培育耐旱品种等措施,显著提高了产种等措施,显著提高了产量地 膜甘 肃 梯 田 西北地区绿洲农业的基本特点 (1)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2)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3)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着农业及经济建设的发展问:目前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缺水解决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改变种植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表三、中国五大农业区的比较农业农业 区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东东北商品农业农业 基地地势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日照时间长时间长 ,雨热热同期人均耕地多,交通便利工业业基础础好纬纬度高,气温低,热热量不足华华北旱作农业农业 区地势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热同期,光照充足人多地少旱涝涝、盐盐碱、风风沙南方水田农农业业区光、热热、水丰富,配合好劳动劳动 力充足市场场广阔阔春季低温多雨,夏季的伏旱和洪涝涝灾害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农业 区地势势平坦河谷避风风,海拔相对较对较 低,气温较较好水源充足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热热量不足西北灌溉溉农业农业 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溉水源水分不足西北地区农业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存在问题: (1)灌溉区土壤盐渍化加剧。
(2)灌溉用水效率低 (3)发展农业灌溉缺乏全面规划对策:治理西北地区灌溉区盐渍化的有效措施是实行井灌井排,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提高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的根本措施是发展节水灌溉,并辅以相应的农艺节水措施发展农业灌溉应结合西北地区水土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水定植,以水定规模制定不同地区相应的节水灌溉发展模式,以确保西北地区农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附: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定义1:干旱地区利用地下渠道截引砾石层中的地下水,引至地面,实现地表自流灌溉的水利设施 定义2:利用竖井分段开挖的地下暗渠,用来汇集山前冲积扇的地下水,自流引出地面进行灌溉的水利设施 定义3:用以汇集地下水自流引出地面进行灌溉的暗渠等整套建筑物 坎儿,意井穴,为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暗渠)、地面渠道(明渠)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 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其中大多数坎儿井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形成原因: 坎儿井在吐鲁番盆地大量兴建的原因,是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分不开的吐鲁番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到3000毫米,可称得上是中国的“干极”但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吐鲁番虽然酷热少雨,但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峰高达5445米,而盆地中心的艾丁湖,却低于海平面154米,从天山脚下到艾丁湖畔,水平距离仅60公里,高差竟有1400多米,地面坡度平均约四十分之一,地下水的坡降与地面坡变相差不大,这就为开挖坎儿井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吐鲁番土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质地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三、畜 牧 业(一)畜牧业生产类型: 根据生产环境、饲料来源和饲料方式,可以将我国畜牧业分为4种生产类型:(1)牧区畜牧业 牧区畜牧业的生产,靠 天然草场放牧,蓄群较 大,逐水草而居的游牧 方式还存在高山牧区 则实行冬居山下、夏登 高山的季节迁移, 每年 往返一次野外放牧(2)农区畜牧业 以农村环境、农家饲料、舍饲方式为特征,在牧区界限以东以南的我国东部和南部 农区饲料生产潜力 大,加上经济较发 达,技术水平高, 生产 较稳定,大牲 畜比重高,产量大 养猪养家禽的传统今 后仍会发展,关键是 优质品种的推广,以 及发展牛、羊、兔、 鸭、鹅等草食畜禽, 减少粮食消耗鼓励 畜牧业专业户发展, 提高效率建立畜牧 业技术服务行业,是 畜牧业现代化的需要3)半农半牧地区 以农牧交错区环境、草料农家饲料兼用、舍饲栏饲与养放牧相结合为特征,在我国农区和草原放牧区的交错地带,也是敏感的生态脆弱带强调因地制宜,不滥垦不过牧,以牧为主,草、林、农结合,以农养牧华北、西北半农半牧地带的水、热条件较好,临近畜产品消费区,已形成重要的肉、毛 生产基地。
4)城郊畜牧区 以城市郊区环境、用人工配合饲料和农家饲料、颇具规模的舍饲方式为特征,在城乡结合部,也是畜牧业效益最高的地带以生产肉、蛋、乳、禽为主,商品率高向集中、大型、现代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明显这里,强调畜产品质量和品种的更新二)西北畜牧业 西北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天然草场主要位于山地和高原海拔高度不同,放牧季节也随之变化高山草甸和草原宜夏季放牧,畜群常接近冰川末端中低山带的山地草原或荒漠草原宜冬季放牧农业区内不宜垦殖的丘陵、黄土沟谷、坡地,也多用于放牧因此西北农区放牧现象比较普遍,畜产品至少半数产自农业区 西北区优良品种,有巴里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