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度时间及其测量.docx
4页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其国际单位.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并动手操作这些测量工具,提高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进取精神.教学重点: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多种途径.教学难点:怎样进行时间和长度的准确测量.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法、实践法教学用具:秒表、教学演示刻度尺、学生用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直接测量速度的工具?由v=s/t,要测量物体的速度,必须要测量什么?学生大胆举例,大胆回答二、新课教学1、时间的测量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2、长度的测量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nm—μm(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三、课堂小结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四、 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板书设计:第一节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一、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是s 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二、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是m 常用单位:千米(kin)、分米(dm)、厘米 (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1 m=10-9 km=10 dm=102cm=103 mm=106μm=109 nm三、误差: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教学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