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六:写一位名人》教学设计.pdf
2页教学研究2017/09教学实践课例苏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习作六》 的教学内容是: 写一位名人在教学中, 学生常遇到的问题有: 1.无法确定名人的人选; 2.无法近距离接触到想要介绍的人物; 3.无从下笔, 不知如何介绍这些人物; 4.如需采访, 不会制定采访提纲针对以上问题, 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希望突破教学中的难点1.通过明确 “名人” 的定义, 将身边有一技之长, 被大家称道的人物都纳入到名人的范畴之内, 解决不知道写谁的问题2.通过 “人物卡片式介绍”“叙事式人物介绍”“人物传记文学” 三种人物介绍方式的学习, 引导学生找到写作的方法, 解决怎么写的问题3.在 “人物卡片式介绍” 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制定采访提纲, 围绕什么内容展开提问等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介绍的基本方法: 卡片式介绍、 主要事迹介绍、 采访实录、 人物传记等2.学习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人物介绍的主要内容3.练习围绕主题采访, 制定采访问题提纲4.根据本课学习的人物介绍方法, 整理资料或采访记录, 形成文字教学过程】一、 自读习作要求, 审题:1.自读, 说说这次习作的内容2.明确 “名人” 的含义:狭义的名人, 知名人士; 杰出的或引人注目的人物; 显要人物。
广义的名人, 指一定范围内有高知名度的人这里的范围是相对的, 小到邻里、 单位部门, 大到国家、 世界, 在其相对的范围为众人熟知的都可称之为名人名人可以是各行各业的人二、 学习利用 “卡片” 进行人物介绍:(一) 学习 “卡片式” 人物介绍的方法1.提供四个课文中的卡片式人物介绍范例学生自读卡片, 思考: 卡片传达了哪些信息?2.根据学生汇报, 总结: 卡片式的介绍, 提供给阅读者的信息是 “人物主要信息+人物主要事迹或成就” 主要信息” 即此人是何许人也;“主要事迹或成就” 即此人为何有名3.通过 《郑成功》 一课的人物卡片与课文内容的比照, 体会卡片式信息与记叙式人物介绍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卡片式介绍的内容特点, 即“主要信息” 和 “主要事迹与成就” 两部分组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苏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习作六: 写一位名人》 教学设计○潘 宁41教学研究2017/09成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给你一张郑成功的人物卡片, 你会写出 《郑成功》 这篇叙述式的课文吗?引导学生体悟: 叙述式的人物介绍, 就是把主要事迹部分扩充二) 利用 “卡片” , 介绍身边的名人1.以身边人物为例, 学习人物介绍方式。
1) 确定介绍对象2) 为他撰写卡片式信息2.思考如何将卡片式介绍扩展为一篇介绍人物的叙事性的文章1) 在卡片式人物介绍的基础上, 确定需要扩展的内容为人物的主要事迹与成就2) 集体讨论如何扩展, 补充具体事例3. 对预定人物采访要先拟定采访提纲1) 既然这位名人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了解他, 还有一个很好的方式: 进行人物采访可进行提问: 提纲应围绕卡片信息哪一部分的内容展开?总结: 记叙式的人物介绍和采访记录, 都是由卡片式人物介绍扩展而来2) 小组合作, 完成提问设计: 提一个问题将各小组提问设计张贴在黑板上, 逐条梳理, 明晰提问的方向总结: 提问应主要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展开, 适当补充有关主要信息方面的问题4. 除了身边的名人, 我们还知道哪些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名人?我们怎么完成他的人物介绍呢?学生之间进行讨论, 并根据讨论结果明确: 可以根据卡片式记录提供的内容, 明确查找内容, 按需要搜集资料5.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学生根据要求, 完成习作先完成一个简单的人物卡片, 再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现实条件, 选择记叙式人物介绍或者采访记录拓展延伸】教师指导点拨: 当人物主要信息与主要事迹资料特别丰富的时候, 就可以成为人物传记。
出示优秀的人物传记类书籍图片, 继续拓展学生阅读方向板书】卡片式人物介绍(主要信息+主要事迹或成就)记叙式人物介绍采访记录人物传记文学【教后反思】本次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首先, 我们找到 “人物卡片式介绍”“叙事式人物介绍”“人物传记文学” 三种文学样式的核心内容, 即: 人物的主要信息与人物的主要事迹与成就在此核心的基础上, 不断丰富其具体内容, 就可以形成三种不同的文学样式根据这一点展开教学, 我们可以实现以下的建构: 1.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建构, 介绍人物几种文学样式之间的关系被打通, 建构起整个知识板块; 2.本次习作教学学生操作性极强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不停地演练、 分析、 思考、 整合将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 不断被调动, 被使用这样的学习方式, 可以不断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学习体系3.在思考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锻炼学生, 以期其拥有高度发散的思维从课堂实践效果来看, 比较令人满意, 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府西街小学)教学实践课例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