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博物馆珍宝馆解说词.doc
4页Comment [B1]: 透闪石为角闪石 的一类,是由白云石和石英混合沉积后形成的变质岩晶体常辐射状或柱状排列Comment [B2]: 硬玉的成分为硅酸钠铝玉有二种;硬玉(又名翡翠)和软玉软玉较为普遍,但两者均为坚韧、细粒的岩石,适宜雕刻硬玉由连锁颗粒结构的辉石结晶组成,产状颜色繁多,最珍贵的帝王玉,由於铬的存在而呈现富丽的深绿色硬玉经抛光後,通常都有酒窝般的外观硬玉产生在变质岩 中,产状为冲积卵石和巨砾由於风化作 用而形成褐色表层,常被融入雕刻和成品中玉最重要的矿源在缅甸,该国 200多年来一直向中国提供雕刻材料,给中美洲的印第安人日本和美国的加洲也有硬 玉 软玉软玉的成份为硅酸钙镁铁软玉被确认是另一种玉,产状为纤维性的闪石 晶体集合体韧於钢的连锁结构,被视为上等的雕刻材料,起初用作武器,後来用作饰品其颜色变化不一,从富含铁的深绿软玉,到富含镁的奶油色变种,可能呈 同质的、斑点的或条纹中国人雕刻软玉历史达 2000多年,材料初从中亚巴基斯坦进口,後从缅甸进其他有西伯利亚(深绿色,带黑斑点)、俄罗斯 (波菜色)和中国软玉也分布於纽西兰北岛和南岛中 还有澳大利亚(黑软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台湾、意大利、波兰、德国和瑞士。
珍宝馆讲解词姜春媛整理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珍宝馆,珍宝馆位于整个艺术馆的中心位置,是艺术馆的“馆中之冠” ,陈列文物虽仅有 100件左右,却“件件是精品,个个是珍宝”其陈列方式就与其他各馆不同,落地的拉丝玻璃营造出模糊空间,给人以小见大的感觉,一眼看去,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透过展出的文物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也突出了珍宝在古代文物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一、金菩萨 清通高 88厘米,为清代宫廷造办处制造金菩萨头戴花蔓宝冠,庄严肃穆的面相中透着慈祥菩萨上体裸露,披挂璎珞,左手施无畏印,指尖轻拈的蕃莲缠绕于肩臂,右手下垂作与愿印,着紧身裤,跣足立于莲花宝座中黄金铸造的冠束、璎珞、手镯等镶嵌珍珠菩萨体态丰满,神情和善,具有浓郁的异域风韵二、玉琮 良渚文化是良渚文化特有的礼器,也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它的性质和作用一直是长期讨论、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天地八方说、祭祀礼器说、生殖崇拜说等等它的性质造型和纹饰蕴涵着丰富的内涵,我国学术界认为,琮的圆和方代表天和地,中间的穿孔代表天地之间的沟通,从孔中穿过的圆柱代表天地柱,表面的纹饰是原始的“饕餮纹” ,也被称“人神兽面纹” ,古人认为天地是神圣不可知的,人间唯一可以寓知天地的就是巫师,所以琮的图案表示巫师在动物的协助下沟通天地。
玉琮是沟通天地、凝聚各种社会力量的法器,也是代表政权、神权和统治阶级的重器!玉琮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玉器之一,它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称为“六器”关干玉琮最早出现时的用途,考古界至今尚未统一认识有人认为是古 代纺织机器上的零件,有人说它是古建筑缩影,曰本考古学者中则有人认为玉琮是窥测天文的窥管……但玉琮和玉璧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种礼器,其历史悠久见 于《周礼》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的记载,汉代起历代王朝都制定以璧、琮礼天地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三、玉挂件 大汶口文化玉石的发现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量的玉石器出现,特别是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的玉器,代表了中国史前玉器制作的最高成就这里最后展出的就是距今约 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的玉项饰项饰系用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软玉制成,呈鸡骨白色,由 14件大小不同的玉环、2 件四角出浅浮雕鸭纹的异形玉佩、3件玉璜、5 件长短不一的玉坠组成像这样的玉项饰在氏族部落中一般只有两串,一串为巫师佩带,一串为酋长佩带,是氏族显贵的礼仪佩饰,也是政权和神权的绝对象征我们可以观察到佩件两旁的玉饰基本都呈左右对称,这对于挂件的整体完整性,就有较高的要求,如果缺少一个,将会影响整体的完整性。
此串玉项饰是全国保存最完整、最精巧的一串,为国宝级文物前面两组玉器都来自新石器时代,属原始社会的玉这个时期,玉往往做工不够精细,有较强的宗教色彩大家可能会有个问题,我们平时看到的玉即使年代久远,往往也是晶莹剔透,为何这两件是这样一种状态?这一方面,因为玉也是石头的一种,所谓“美石为玉” ,经过千年的自然作用,难免变质;另一方面,玉也有“山中之玉”和“水中之玉”之分 ,只有水中之玉经过千年才可以基本保持晶莹润泽的本质,山中之玉达不到这一效果四、玉杯 西汉1995 年徐州狮子山西汉墓如果不说玉杯的出土地点,您也许会认为这是一件异域他乡的物品事实上,其样式的确不是中国传统风格,它的源头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一带为中心的古代中亚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这件玉杯模仿的就是中亚一带金银高足杯的形状,高足杯再中亚一代非常讲究,我们熟悉的《一千零一夜》中很多故事,对它都做了精妙的刻画但它的表面刻划的纹饰则是典型的中国图案-勾连纹玉杯的质地为著名的新疆和阗玉因此,玉杯可以说是集多种文化因素于一体的重要古代文物五、云纹铜牛灯 东汉中国古代的灯具作为手工业的经典,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受到众人的瞩目。
灯具作为照明工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晚期中国古代灯具在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统一,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件铜牛灯,灯下部作水牛形象,牛俯首而立,整体雄浑而厚重灯的牛身、灯盖顶座都可以拆卸中国古代喜欢以动物的脂肪作燃料,脂肪燃烧后,烟雾会通过牛角进入牛腹,溶解在牛腹中注满的水中,可以说相当的环保像这类环保灯具要早西方 1500 年左右此件铜牛灯是铜灯中的精华,为我院一级文物!六、错金银铜牺尊 战国出土于 1965 年江苏涟水三里墩西汉墓青铜礼器具有标志奴隶主身份、等级和权利的特殊意义,是礼制的具体体现,礼器是青铜器中最大量、最复杂、最豪华的,也是考古学的重点尊为盛酒的容器,以牺牛为造型的尊被称为“牺尊” 牺尊设计精巧,盖为一大雁呈栖憩回首状,雁头顶镶嵌菱形绿松石,头、颈部均铸刻羽毛纹战国时期因铁器的大量出现和瓷器的应用,青铜器的铸造走向了衰落,然而错金银的镶嵌工艺水平却已达到了顶峰战国时代的青铜器有相当一部分采用了该工艺错金银牺尊虽然出自西汉墓,但从纹饰、工艺来看,应为战国时期的文物七、金坛城 清为纯黄金制造坛城及曼陀罗,是佛经中记载佛教圣贤修行集会的场所,藏传佛教用它代表象征宇宙世界的法器。
佛教徒在修法、供奉菩萨时手持坛城或将其陈设于案几之上这座金坛城圆形的城基上旌幡依次分立,绿松石镶嵌在周围神话传说中的须弥山居中,底层为经殿,经殿四面都开设一门,内坐大威德金刚及佛教众位圣贤八、鎏金喇嘛塔 明1956 年发现于南京牛首山的明代弘觉寺塔地宫喇嘛塔共分塔基、塔身、塔刹三个部分,下坊前后各有一行铭文,分别为“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 、 “佛弟子御用太监李福善奉施” 此喇嘛塔明显是当时三教合一的产物,卧佛代表佛教,喇嘛塔代表藏传佛教,瓷瓶上的莲花则代表着道教出土时在瓷瓶中还发现了一些草药关于喇嘛塔的主人,学术界有人认为其主人是明代三宝太监郑和,当然此说法还有待证实九、藏传佛像 明喇嘛塔周围这一百四十尊佛像均来自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主要传播于中国的西藏和蒙古地区它兴起于公元 10 世纪后期,13 世纪中叶在元中央政府的协助下,由西藏传入蒙古地区,历史上曾长期政教合一,多数藏族群众信仰此教,普通教徒信仰度极高,有较强的神秘色彩,尤其是在活佛转世制度上是藏传佛教所特有的欢喜佛:佛教各教派都有自己的佛像,而欢喜佛是密宗特有的,佛教教义讲究“色既是空,空既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利用空色双运的原理产生悟空性,达到“以欲制欲”的目的。
佛像中,正对我们的是明王,他是原本面目凶恶的神,他凶恶的面目一方面是为了对付外界的妖魔,另一方面,是为了对付自身所谓“孽障” ,与明王合为一体的明妃,她是妩媚多姿的神,是明王修行不可获缺的伙伴她的作用用佛经上的话说叫作“先以欲勾之,再令之入佛智” 印度教有这样一种说法,崇尚婆罗门教的国王毗那夜珈残忍成性,大肆杀戮佛教徒,释迦牟尼便派观音尊者化为美女与他交和,醉于美色的毗那夜珈终为美女感动而皈依佛教,成为佛坛上众金刚的主尊与佛教其他派别主张的“无”的观点不同,密宗肯定的是现实世界的“有” ,在万事万物存在的基础上,密宗认为阴阳两性的结合是世界产生的根源,也是宗教最后的解脱!十、 《佛说贤首经》清 此经卷为南京博物院旧藏 《贤首经》是西秦僧人圣坚翻译的一部佛经贤首,即贤者、尊者传说并沙国王夫人八跎师利想知道各种佛和菩萨的名称和佛国情况,及一些微妙的佛法,佛向她一一作了说明,八跎师利十分感叹佛法的伟大八跎师利汉文译作贤者,所以此经称为佛说贤首经经卷最为难得的是乾隆皇帝亲笔书写,字迹部分涂以真金乾隆虽为我国留书最多的皇帝,但一般能看到的大多为碑刻的形式,亲笔手书的十分少见乾隆皇帝一生酷爱书法,尤为喜爱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和王羲之的字。
此篇佛经为乾隆仿王羲之字体书写经文首尾部分用金粉线描佛教人物故事十一、青瓷羊 西晋我国的南北方出现了不少烧制青瓷的民窑,浙江、江苏、江西的清釉器不断出现三国以后,我国青瓷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各种青瓷生产不断出现,蓬勃发展,品种增多,胎质致密西晋的青瓷,瓷胎的成色较深,普遍作灰色灰胎对釉有一定的衬托作用,色调沉静这是由于在胚料中加入少量的紫进土,是胎中氧化铁含量增高所致自古以来,羊都是人们喜欢的一种动物性情温顺得羊也成为生活和平、安居乐业的象征,羊也代表善良、美好、和平古代羊与祥相通,所以往往将羊作为吉祥的标志,皇宫中的车也被称为羊车中国的许多汉字与羊也有一定的关系,如羊大为美,鱼羊为鲜等以羊为题材的陶瓷作品,很早就已经出现,河姆渡时期就已出现了陶羊这件青瓷羊就是一件古代吉祥器物它的造型温顺可爱,作安详宁静的卧伏状,昂首张口,似乎正在低低鸣叫瓷羊身肥体壮,全身装饰划纹、圆点纹和卷曲纹,背脊间分披有长毛,羊身刻划一对羽翼,可见这是一只被神化的瑞兽关于它的用途,说法很多,有说烛台,祭祀用的;有说酒器;有说水器但不管是什么,这件青瓷羊在釉的配制和工艺水平上都是很高的,是一件弥足珍贵的艺术品。
十二、金凤冠 清出土于清朝两江总督李卫家族墓中,为其夫人死后佩带之物凤冠上有“奉天诰命”四字凤冠上镶嵌有一颗粉红色的碧霞,这里通凤冠霞帔之意 “凤冠霞帔、三媒六聘、八台大矫” ,如果在婚礼中用了这样的标准的女子身份是很高贵的,所以凤冠也借此来指李夫人高贵的身份凤冠上还装饰有大量的红宝石十三、翡翠朝珠 清是清代达官贵人佩带的特有服饰,在材质、色泽、持用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按清制, “皇帝朝珠杂饰,惟天坛用青金石,地坛用蜜珀,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绿松石 ”此串翡翠朝珠出土于清代湖广总督毕沅墓中,为其夫人佩带之物清代规定文官五品以上,出席一些大型的祭祀典礼时需携妻眷参加当然这个女眷是正妻这时候妻子就要穿着正式的朝服,带朝帽,朝珠这串朝珠由 108 颗的翡翠所组成,中间嵌有四颗大珠,为佛头,最后一颗葫芦形的称为佛头塔,下面垂着一组玉饰,称之为背云旁边还有三串极小的珠子称之为记捻,记捻是区分男女官员的标志, “男左女右” 上朝时男官员把两串的记捻佩带在左肩,女官员把两串的记捻佩带在右肩,在这里女官员就是男官员的夫人整串朝珠由极品翡翠料加工而成,这串朝珠上的 108 颗翡翠珠子的色泽均匀统一,采自同一块原料,我们可以想象出这块玉料有多大。
十四、缠枝莲花纹盘 元代底部有“闻宣造‘三个字,他是元代著名的工匠整个盘是由陲揲刻画而成,作四出莲花式,由四个如意云头叠加而成,表面刻画精美的花卉纹饰花卉品种有常见的冬青、海棠、菊花、牡丹、山茶”外,还有许多不常见的,如“四照花、凌霄”等主题纹饰有三种:石榴、莲话、宝相花,石榴籽很多,有多子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