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必修模块总体知识结构.doc
7页专题一 古代文明的辉煌 1.禅让 王位世袭 早期政治制度 2.分封制(目的、内容、核心、影响) 3.宗法制(目的、含义、核心、影响) 政治文明 1.含义: (1)君权 相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中央 地方 3.形成及演变:时间秦:确立汉:发展唐:完善北宋:加强元:强化明清:顶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中国 1.农业: (自成体系;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世界领先) 2.手工业:(三种形态;技术先进;享誉世界) 物质文明 3.商业 :(兴起较早;发展较快;全面繁荣;朝贡贸易) (1)土地制度的演变:4.经济政策 (2)重农抑商: (3)"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春秋战国: (2)西汉:1.主流思想:儒家文化的发展演变 (3)宋明: (4)明清:精神文明 :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农学;医学;数学 :汉字;书法;文学;绘画;戏曲A、独特的地理环境B、城邦政治的建立 (1)形成条件 A.奠基:梭伦改革(2)形成及演变 B.确立:克里斯堤尼改革 C.顶峰:伯利克里改革A民主机构:a b c 人民主权B运作制度:a b c 轮番而治 政治文明 (3)内容及特点:(4)评价: A.习惯法 成文法 (1)演变 万民法 <<民法大全>>西方 (2)总体评价: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物质文明(略) 1、智者学派精神文明: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哲学 2、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专题二 近代文明的嬗变1、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精神文明 2、理论成果:①三民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3、社会生活(1)、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2)、洋务派:中体西用(3)、维新派:维新变法、君主立宪(4)、革命派:革命排满、民主共和(5)、激进派:民主、科学(6)、中共: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物质文明中国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原因、表现、影响)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外商企业):大量涌入3、洋务经济(洋务企业):出现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6、新民主主义经济⑴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⑵初步发展:甲午战后⑶短暂春天:1912-1919⑷曲折发展:1927-1949国民政府中共2、中国反侵略⑴林则徐、关天培等爱国官兵的抵抗;三元里抗英⑵太平天国运动⑶邓世昌等爱国官兵的表现;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⑷义和团运动⑸全民族抗战 政治文明⑴鸦片战争(背景、经过、结果、影响)⑵第二次鸦片战争⑶甲午中日战争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⑸日本全面侵华战争⑴戊戌变法⑵辛亥革命⑶五四运动⑷国民大革命⑸土地革命⑹解放战争3、中国人民求民主、反专制的斗争1、列强侵略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主立宪⑴英⑵美 B.共和制 C.三权分立制⑶法:民主共和⑷德:君主立宪⑴复苏:文艺复兴⑵发展:宗教改革⑶成熟:启蒙运动⑴物理学⑵生物学⑶三次科技革命西方:新航路开辟2,拓展:早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措施:罗斯福新政市场形成和发展政治文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专题三 现代文明的进步⑴科技⑵文艺⑶教育精神文明⑴邓小平理论⑵“三个代表”2.科技、教育及文艺中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1.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折发展⑴政治协商制度⑵人民代表大会制⑶民族区域自治制⑴衣:⑵食:⑶住:⑷行:⑸风俗:⑹大众传媒: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市场经济1949—19561956—19661966—19761976—1978⑴空想社会主义⑵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⑶实践:巴黎公社革命⑷现实:俄国十月革命1.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生和发展2.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两极→多极1.文学2.美术3.音乐4.影视①新古典主义②浪漫主义③现实主义④印象画派⑤现代主义①浪漫主义②现实主义③现代主义西方政治文明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②区域集团化③经济全球化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模式④二战后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②“福利国家”出现③第三产业兴起④“新经济”出现1.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精神文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物质文明 ★考前心理调适★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
十二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们正全面系统复习,力求以更扎实的知识水平参加高考,希望考生注意心理调适,因为你的心态如何将直接影响复习迎考效率和临场发挥下面具体谈谈情感乐观 思维活跃有人说: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显得更聪明、更能干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懒实验表明,一组儿童在情绪良好情况下平均智商为105,但在紧张状态下却降至91,两者相差十分显著因而我们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大不一样心情高兴时,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会感到大脑象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而烦恼、焦虑、愁闷、恐惧时,会降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发展适度焦虑 激发动机 有些同学因前阶段的成绩不理想而担忧,害怕看到家长失望的目光,眼看离高考越来越近,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虽然天天挑灯夜战到深夜,但效率不高,睡眠质量不好,常作恶梦,第二天头脑昏沉沉的……看来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压力、家长和社会过高的期望已使这些同学的情绪处于过分焦虑状态。
焦虑指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其实学习需要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学试验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形关系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肯定学不好;而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同学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最好这就提醒我们要调控情绪,使之保持适度焦虑,客观地认识自我,在学习中扬长纠短,讲究学习方法,为实现理想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奋进、拼博积极暗示 挖掘潜能消除过分焦虑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总是沉浸在不愉快的回忆中或满脑子都在想我怎么学不好、记不住时,情绪肯定低落、焦虑,且效率不高因为这种心态不利于大脑正常发挥作用同学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当你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时,脑海中先浮现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画面一分钟,并在心中默念三遍:“考试前我一定能复习好”、“我绝对有能力学习好”,然后充满信心、精神振奋的投入学习,不妨试试,会有明显的效果因为在我们每位同学的体内都有一颗成功的种子,也许有的还在休眠,快些把它唤醒,它会把你带到成功的高峰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自信、排除焦虑,充分挖掘潜能,提高复习学习效率。
增强自信 杜绝怯场 “克拉克现象”是指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屡屡失常的现象其由来是一位名叫克拉克的澳大利亚长跑健将,从1963年至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在他运动巅峰期的两届奥运会上,却连连失常与金牌无缘由此,人们以这位运动员的名字来形容大赛中的失常现象其实,“克拉克现象”并不奇怪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情绪,面对决定人生前途的高考,学生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很重,因此容易怯场如:一进考场心跳加快,头脑晕乎乎的,面对试卷,脑海中一片空白,一走出考场,又感到题题会解,但一切已追悔莫及考试结果也说明,许多同学落榜,并不全是因为考题太难,而是因为思想过于紧张,从而导致记忆混乱、思维阻滞而发生失误可见考场不只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考生有无良好心理素质的考验 (1)外界干扰:当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突然遇到新异或强烈的刺激,会使原来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如考场的严肃气氛、监考人员冷峻的表情或生硬的态度,父母的叮咛:“你进这所学校不容易,花了很大的代价,这可是人生的关键一搏,事关你个人的前途……”这些都会给考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遇到小小的麻烦,情绪越加紧张,促成怯场。
(2)缺乏自信:有些考生,尤其是性格较懦弱,多次受过挫折的考生,常常自我怀疑,即使有把握的问题,也显得犹豫不决,不敢相信自已如果见到陌生题或难题更是诚惶诚恐,乱了方寸3)大脑过度的兴奋: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有一定的限度,为了防止大脑神经细胞过度受损,大脑会自动转入抑制,阻止回忆活动有些考生考前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加上心理紧张,引起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