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专利性检索分析中注意的问题.docx
9页谈专利性检索分析中注意的问题 张克勤(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甘肃兰州730010)摘要:专利性检索工作,要求查全和查准,最后要对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由于检索人员对发明点的认识发生错误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对比分析不细致,造成查准率不高,严重影响专利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文章缝合自己实践专利检索工作的经验,阐述了影响专利性检索的因素,以一件具体的发明专利申请为例,运用三段论,介绍专利性分析的技巧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专利检索专利性对比分析C354;C255.53:A:1003-6938(2010)02-130-042009年10月1日,《专利法》修改版生效,其中第61条第2款:“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相关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进行检索、分析和评价后作出的专利权评价报告,作为审理、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证据”,这是由于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不经过实质审查,所以被无效的成功率非常高,常见的理由就是该专利不具备新颖性或者创造性如果以一件权利状态不稳定的实用新型专利去起诉他人侵犯专利权,原告无疑承担了较大的败诉风险。
如果该实用新型专利确实本不该被授权,那么这样的官司往往会造成对被告的伤害而在专利检索中要保证查准,关键在于对相关文献与查询课题的专利性对比分析上1 涉及专利性检索的类型1.1查新检索查新检索是为了判断一项发明创造是否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而进行的检索,目的是通过从现有技术文献中查找出与发明创造最相关的对比文献,并按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判断标准对发明创造进行判断,进而得出查新检索结论查新检索常用于申请专利前或技术贸易中的技术评价以及立项前对于研发是否具有获得知识产权的前景预测,包括新颖性检索和创造性检索1)新颖性检索新颖性检索是指为确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是否具有新颖性,从发明创造的主题对包括专利文献在内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公开出版物进行的检索,其目的是找出可进行新颖性对比的文献通常是找出一篇最接近的对比文件进行新颖性比对根据PCT最低文献量的规定,新颖性应检索范围是:1920年以来的8国两组织(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瑞士、前苏联(俄罗斯)、韩国、欧洲专利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专利文献;1920年以来的讲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国家不要求优先权的专利文献;近五年的100多种科技期刊;中国专利文献及中国的科技期刊。
2)创造性检索创造性检索是指为确定发明创造是否具备创造性,对各种公开出版物进行的检索,创造性检索是在新颖性检索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当新颖性检索中未发现破坏新颖性的文献时,再继续进行创造性检索;目的是要找出与创造性相关的文献,可以找出几篇最接近的对比文件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比对1.2证据检索证据检索是配合专利纠纷进行的检索,目的是从现有技术文献中找出能够破坏授权专利新颖性或创造性的文献,或者从现有技术文献中找出能够说明被控侵权对象属于现有技术的文献证据检索包括无效证据检索和不侵权抗辩检索.(1)无效证据检索无效证据检索是针对授权专利进行的检索,目的是从现有技术文献中找出能够破坏授权专利新颖性或创造性的文献,常用于无效请求前的证据搜集2)不侵权抗辩检索不侵权抗辩检索是针对侵权指控的对抗性检索,目的是从现有技术文献中找出能够说明被控侵权对象属于现有技术的文献,常用于专利诉讼中证明不侵权的证据收集以上两种类型的检索都侧重查准,检索范围包括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检索结论都需要进行新颖性、创造性评价2专利性检索常用方法(1)确定初步检索词确定主题词及其相互关系,然后确定关键词,关键词是发明相对现有技术有实质性区别的技术特征,对于每一个主题词和关键词,还要找出它的所有同义词、近义词和缩略词。
2)确定检索策略首先确定分类,专利文献使用的是IPC国际分类,共八个大类,若干个小类,小类下又有组,应将所有与技术主题相关的分类位置找出来然后进行初步检索,浏览其结果,参考其中的分类号和描述词,以便于准确选择主题词和分类号接下来选择检索数据库,先检索专利文献,再检索非专利文献;先检索该技术发达国家的文献,再检索其他主要国家、中国、次要国家的文献最后确定最终检索式,在选择的数据库范围内,根据关键词及其同义词,进行缩小范围检索3)专利性判断根据获得的检索结果,找出最相关的对比文件,进行新颖性和创造性判断3影响专利性检索的因素3.1客观因素专利检索系统包括专利数据库和专利检索软件,专利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否经过深度加工,是否满足检索需要,数据收集范围及数据量是否达到检索要求;专利检索软件设置的检索界面、检索入口及检索功能是否符合检索要求,都会影响检索结果3.2主观因素反应在检索的目的是否明确,检索的线索是否清晰,检索种类选择是否正确,检索系统使用是否恰当,是否遵循特定检索步骤,是否准确运用检索技术,检索提问式构建是否合理等1)不能仅从发明名称判断关键词例如检索“水泥袋计数器”技术,输入“水泥袋”and“计数器”查到一篇专利,但通过查看课题内容发现其发明点在于用压力传感器采集信号进行计数,于是用“压力传感器”and“计数”作为检索词,查找找到最相关专利“利用称重传感器计数的糖厂用糖包智能计数装置”CN2383051Y,该文献虽然用于糖包计数,但其技术方案完全与本技术相同。
在阅读背景技术,确定技术领域,找到检索课题的发明点后,做初步检索获得国际分类号,在检索时,可以在输入关键词的同时输入国际分类号进行检索2)注意关键词的同义词如“生物降解塑料母料的制备方法”技术,其发明点是用覆羟改性剂改性淀粉,使淀粉能与聚烯烃树脂相容,当输入关键词“覆羟改性剂”或其下位词“铝酸酯”时,没有检到相关文件,经查阅工具书发现,覆羟改性剂实际是一种偶联剂,于是输入“淀粉”ancl“偶联剂”检索词,所得检索结果再与“聚烯烃”进行组配检索,得到破坏本技术新颖性的对比文件4专利性分析三段论专利文献不同于期刊,有固定的编排格式,各国的专利说明书基本都由五大部分组成,即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例如,一项发明申请“亚微米进给机构”,审查员检索出的最接近对比文件是1972年公开的美国专利US3665653A,两技术分析见表11)分析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否相同先是阅读摘要,但摘要中往往看不出发明的真正目的,比对时还是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找出技术的核心,说明书中背景技术很重要,因为它往往可以揭示出该发明真正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什么上例中通过比对说明书的背景技术以及发明内容部分的发明目的发现二者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同。
2)分析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否一致上例中通过比对技术方案发现虽然两技术都能够实现微量进给,但通过翻译原文,发现对比文件中的离合器6和20,并非审查员认为的是扣合在一起其离合器6是一个移动离合器,离合器20是一个固定离合器,通过转动手动自动转换旋钮8,移动离合器6向右移动,固定离合器20就和移动离合器6通过锥面6a、20a紧密配合其传动为直线式本专利申请中蜗杆的脱开、啮合机构是旋转式的,在结构上更为紧密3)分析效果上例中本专利申请利用蜗杆、蜗轮副控制每次的吃刀深度,用这种方法不用检查刀具的位置就能获得精加丁的走刀技术方案简单,结构简单,用较少的零件就实现了微进给功能,能使车削零件的精度大幅度地提高,精度从0.02提高到0.004mm/格对比文件结构特别复杂,所用的零件繁多,传动方式繁杂,传动步骤繁多5专利性分析应注意的问题(1)不能仅从附图理解发明技术特征在检索到国外专利时,因为翻译原文会花去很多时间,所以查新人往往通过附图比对相关性,而有时会发生偏差上例中专利申请“亚微米进给机构”与现有技术(US3665653A)的比对,审查员认为现有技术(US:36656:53A)公开了一种机床的进给机构,从其公开的说明书附图看,离合器6和20(审查员认为相当于本技术的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扣合在一起而装在轴5上,离合20上装有蜗轮23,涡轮23套在轴5上,蜗轮的底部啮合有蜗杆33,蜗杆33端部具有带刻度的旋钮26实现精确进给。
从而认为本技术不具备创造性而通过翻译原文,发现对比文件中的离合器6和20,并非审查员认为的是扣合在一起,离合器6和20也并非相当于本技术的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2)不能仅从权利要求书字面上比对通常审查员都是从权利要求书字面上比对,找出区别特征,但如果不搞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及达到的技术效果,就会使结论发生偏差,一定要分析权利要求书中的特征要实现什么目的,能实现什么目的最后我们的分析陈述意见被审查员接受,授权专利申请“亚微米进给机构”为发明专利6结语专利性检索是一项严肃的科学活动,既要查全,更要查准,需要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各领域广泛的基础知识,要与用户多交流,根据词表选择规范化的主题词,避免错误和片面的认识,透过用户的表面需求,找出它们的真正需求,尽量理解用户用于表述它们需求的思维过程,参考国外专利局审查员的检索方法,提高查新技能客观方面希望国内多开发深度加工的专利数据库,提高查新质量参考文献:[1]宣圣义等.科技查新报告与实用新型专利检索报告比较[J].安徽科技,2009,(9):38-40.[2]祁建伟.Epoque检索体会[EB/OLl.[2009-11-30].httpU 2008/.[3]经德伍译,美国、欧洲和日本对创造性或显而易见性的评价标准[J].中国专利代理,2009,(2):75-80.[4]俞润体,用放大镜看与对比文献的不同用显微镜看本发明的效果[J].中国专利代理,2002,(3):44.[5]牟永军,谈查新结论撰写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图书馆的基础业务与信息服务,2003:152-159.[6]孙馥莉.科技查新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1,(3):33-34.[7]李锡铜.提高科技查新质量的检索过程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9):106-107.[8]曾召,科技查新报告质量控制探析[J].图书馆论坛,2009。
2):109-111.[9]方奕等.如何确保查新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兰台世界,2009,(U):7_2.[10]昊全洲.学习欧洲专利局审查员的检索方法一得[EBIOL].[ 2009- 11-30 l.http//[11]张红波,科技查新工作的认识与把握[J]-科技视野,2009,(7):58-59.[12]孙艳玲等.对中国专利数据库进行深度加工标引的思考[ EB/OLl.[ 2009-11-30 l.http//[13]汤才祥.关于建立中国专利文献检索系统的初步设想[J].专利文献研究,2002,(3):1—6.作者简介:张克勤(1966 -),女,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馆员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