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白云山旅游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3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94681445
  • 上传时间:2019-08-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1K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辰山旅游规划可行性分析报告日期: 二零零九年三月三十日地址: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 目 录第1章 现状概况……………………………………………………3第2章 现状分析……………………………………………………4第3章 规划依据……………………………………………………7第4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目标………………………………7第5章 规划总体布局……………………………………………10第6章 风景游览规划……………………………………………14第7章 典型景观规划……………………………………………16第8章 游览服务设施规划………………………………………17第9章 基础工程规划……………………………………………19 第十章 生态景观保护与景观系统规划…………………………20第十一章 综合防灾规划……………………………………………25第十二章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28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与管理…………………………………………29第十四章 近期规划…………………………………………………31第一章 现状概况一、地理位置辰山,原名大神山,又名白云山,地处东经111°11ˊ,北纬28°17ˊ处,距安化县城东坪镇30里(公路距离),属于雪峰山脉北端九龙迟山系。

      该山雄踞县城以南,柘溪水库以东,山体连绵,地势高峻,为中山区,主峰(辰山老顶,又名白云锋),海拔1326.4米,相对高程1141米自下而上土壤为黄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草甸土,植被类型依次为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针阔叶矮林,中矮禾草,山体为燕山期花岗岩构造,成土母质以花岗岩风化物为主,土质肥沃,山上植被较好,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木本植物一百科,一千种以上,药用植物一百七十科,一千种以上,尤以杏叶沙参著名,森林植被主要有松科,樟科,壳斗科,茶科,冬青科等森林建群树种森林建群树种主要主要为马尾松,杉木,楠竹等,珍惜植物有国家二三级保护植物多种,如银杏,金钱松等其西麓白鹤洞发现树亩我省特有的楠竹珍稀品种金镶玉竹近年来引进木本药材厚朴,杜仲等,成为全县药材基地二、自然环境 (一)气候景区地处东亚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的气候特点最高气温21.7°C,最低气温15.1°C全年日照时数1335.8小时,平均降水量1706.1毫米无霜期275天区内盛行东北季风二)地质地貌景区属雪峰山弧形构造区和东西向结构串珠状穹隆构造区。

      由裂缝破碎发育而成,岩浆活动多期侵入,古生界海相碳酸岩沉积良好,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复式岩体,造成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和矿化作用的多样性,景区内山岚起伏,群峰叠嶂三)动、植物资源及生态状况景区内野生植物品种较多,其中有不少稀有药材,如厚朴,杜仲等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较常是的有野猪、山里鱼、巴茅老鼠等景区内因当地居民常年放牧山林,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四)水资源状况景区内有一山泉水自上而下,水质良好,溪流一侧有石板古道绵延数里三、社会经济区内原有辰山、界山两个自然村,后两村合并为辰山村,全村260户,1030人,均为汉族,民风纯朴本区经济较为落后,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或外出务工第二章 现状分析一、区位条件辰山座落于东坪镇的南部,位于益阳一桃花江一柘溪旅游带上有公路直通安化县城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二、景观资源辰山自然景观资源极为丰富,可分为地貌景观、天象景观、人文景观三类: 1、地貌景观 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及地壳活动所造就,辰山地区地形复杂、山峦秀美,奇峰坚石,仞壁别具一格,如耳坠岩、倒栽岩鬼斧神工 2、天象景观辰山自然风景区地处东亚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地形特色形成的垂直气候分布造就了众多奇特的气候景观名称发生时段规模特色辰山云雾适宜气候条件下的清晨5:30~7:30傍晚17:50~20:00个大晴观云,色彩缤纷,阴观雾,苍茫神秘3、人文景观 景区不仅峰峦奇秀,自然风光美不胜收,而且辰山也是资江流域佛家圣地,鼎盛时期,山上有寺庙48座更有结合传说的特色景观,这些都给景区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三、基础设施条件 (一)交通条件有盘山公路缠绕景区内几座大山,且公路直通县城,区际交通条件尚可二)给水、排水景区内各自然村受地形限制,没有完整系统的给水措施景区内没有系统的排污排水设施居民的生活污水自由排放为主因其量少,尚未对环境形成太大的影响四、建筑风格辰山自然风景区内民居为乡土生态建筑为主风格朴实、自然,尺度亲切宜人材料选用当地出产的毛石、片石、青石及土坯,色彩与质感均与自然合谐,群体布局顺应山形山势,高低起伏,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五、机遇与挑战结合辰山自然风景区所处的时空关系,针对当前形式,其未来的发展将面临以下机遇及挑战: (一)机遇 1.国际、国内旅游业方兴未艾的背景优势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已初显端倪,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其产业联带性强,与生态环境结合紧密。

      有关数据表明,旅游经济的增涨速度不仅远远超出世界经济的增涨速度,而且也远远超过被认为增长势头最好的工业经济现代旅游业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中最大的经济产业全球的经济重心正处于由大西洋两岸向亚太地区转移的阶段,而我国处于这一地区的核心位置,近几年经济软着陆后,我国旅游业已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并稳步发展,旅游业面临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内旅游业蓬勃兴起,保持13%的高增涨率我国将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输出地之一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西部开发的政策引导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工作重心所在旅游业做为生态产业,结合西部大好的山水风光、奇异民俗风情,在西部发展战略布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未来经济增涨的热点重庆作为东西部的结合地域,在西部开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旅游业的发展是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维护生态一举数得的举措 3.奇、美的自然环境提供建立景区良好的天然基本构架辰山自然风景区山川秀美,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尤其是它饱含仙界传说的怪石为别处所不多见更有甚者,景区汇集了别处鲜有的气候景观,俱有变幻莫测的朝云暮雨,具有建立景区的良好天然构架4.丰富的佛教遗存增加了景区景观的厚度及趣味辰山自古便是佛家胜地,曾经来自四面八方的百姓,不顾路途遥遥前来朝佛,丰富的佛教文化使景区具有了文化内蕴,使景观更有意义,耐人寻味(一) 挑战 1.区内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建设难度大。

      受自然条件所限,无论交通、电讯、给水、排水都未成系统加之未来景区较为分散,地形条件又十分苛刻,设施建设无法统一处理,建设中基础设施投入资金额度很大2.生态敏感度高,开发必须立足生态持续发展景区内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抬升强烈、地形坡度大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景区内部分区段因常年不当垦植植被较差,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如何使景区的建设符合生态规律,科学布局,促使整体环境复建是本次规划的难点3.可利用土地少景区内山峻坡陡,成片的台地、平地极少,对旅游项目的设置,道路开通、通讯联络带来了许多工程的困难第三章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第四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一、规划指导思想规划以生态环境为根本,以保护自然环境,游览风光为主旨,结合挖掘宗教文化,丰富人民群恩众文化生活,重点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复建,坚持低度开发的原则,强化景区的管理,将辰山风景区建设成为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风景名胜区二、规划原则 (一)生态原则 景区所处地域生态环境敏感,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如果不对其实施有效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复建,环境破坏所形成的一系列灾害将从根本上使景区地貌遭到破坏,从而丧失原本珍贵的景观资源。

      因此规划首先必须立足于保护和建设景区生态环境,坚持低度开发,重构景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施生态一票否决制度,开发以生态建设为先导一切于生态保护建设不利的行为、措施、项目均不纳入规划范围之内,现状已有的不利生态保护、建设的方面将在规划中根据其影响程度实施生态转化或逐步从景区中予以清退根据生态环境发展演进的自然规律和环境容量在生态复原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后续开发,引进与生态建设相辅相成的设施、项目实现景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促成景区生态平衡 (二)景观原则奇特的景观是景区可游可观的前提,这些资源经由大自然亿万年沧海桑田的鬼斧神工方雕琢造就它们是自然的奇珍异宝,对于人类而言具有不可再造性景区规划中景观资源保护是规划的重要前提本景区规划中,对自然景观生成状态应充分尊重,立足景点视域立体分析基础上,合理规划赏景线路及辅助设施所有规划设计均强调与景观协调,严防开发性破坏,在以自然景色为主导的辰山风景区,所有人建设施都是处于次位的,规划目的是通过建设焕发景区原有内在的自然美景为人所赏所游对景区内已有的人类文化遗存,也应秉承科学态度开发,千百年来的文化基淀的解读和展示都首先应立足于对文化遗存的尊重以保护为目的,传承为根本。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要为现在的人们所享有,更要传之于子孙后世总之对于景区内现有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原生状态应极为尊重,规划和建设不仅不能造成任何损害而且还要从持续发展的角度丰富它们,增加景区的景观内涵 (三)系统原则无论是景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还是未来景区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待景区各部分、各时段不同的发展状况,必须着眼未来、立足整体,以系统的方法给予统筹然后再针对每个部分在总体指导思想的引导下制定合理的子系统规划促成各子系统协调运作,建成有机运转的具有生命力的景区总体结构 (四)人本原则景区的生态保护和复建是为了使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更为美好,其根本目的是达成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景区景观资源的开发,是为了达成人与自然的性灵交融,实现精神境界的统一使人与自然产生共鸣第一、对原生活于景区的山民和地方社会进行合理的调控与安置,使保护自然的工作与当地山民的长远利益相协调,达成生态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二、对介入景区观光游览的游人,结合行为、心理的多重分析给予他们适宜的游览环境通过生态旅游使游人领略秀丽的峡江风光和丰富的风土人情 (五)发展的原则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不同条件的规划有不同的建设时序,坚持低度开发为未来的发展预留充分的余地。

      为防止不当开发造成人为的破坏,实现生态、社会、人文的可持续发展三、规划目标 (一)生态环境目标完成对景区内的生态治理,重建生态平衡,为景区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社会经济目标对景区现有居民进行合理调控,实现当地居住社会的生态化,保护建设各类景观,将景区建设成为安化县总体景观中重要的分支景区 (三)基础设施发展目标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现状,形成给水、排水、电力、电讯、交通网络,并达成其生态化过程,成为支撑景区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五章 规划总体布局一、规划定位 (一)定位原则突出景区自身的特点,符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