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八级上册诗词赏析新版.doc
6页八(上)诗歌赏析一、《七律 长征》生动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二、阅读《春望》,完成下列练习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2、试分析首联中的“破”和“深”的作用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3、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颔联用拟人的修辞,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4、试分析颈联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得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所以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
5、尾联中诗人的一个动作“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搔”通过细节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三、阅读《泊秦淮》,完成下列练习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表达了诗人的忧国爱国之情2、试分析首句中两个首句“笼”字的妙处 首句写景,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3、诗的第二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4、说说你对诗最后两句的理解 后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曲笔,讽刺了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四、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完成下列练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欲望2、第一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僵卧孤村”描绘了诗人年老久病,无所作为的处境3、试分析后两句的修辞及作用“风吹雨”一语双关,既是指自然界的风雨,又象征了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处境。
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自然而又巧妙风吹雨”照应了诗题,同时窗外的风雨声与战场上的马蹄声很相似,引出了下一句五、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练习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苦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崇高的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以及诗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2、“干戈寥落”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很多的辛酸和遗憾3、试分析颔联的意思以及修辞和作用颔联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雨打萍”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意思是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4、试分析颈联的新奇之处 颈联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诗人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意思是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5、 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操和人生观念?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六、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完成下列练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2、试分析“风烟”和 “望”的作用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3、试分析颈联的含义颈联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因而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4、这首诗与其它送别诗有什么不同?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七、阅读《己亥杂诗》,完成下列练习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2、“浩荡”形容什么?形容愁思无穷无尽3、一、二两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辞官离京时忧虑、怨恨及失落的心境4、试分析三、四两句的妙处?三、四两句运用新奇的比喻,诗人以“落花”自比,以“花”比作新生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的追求。
八、阅读《望岳》,完成下列练习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望岳》以“望”字着笔,重在描写望山的所见所感,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2、试分析颔联的修辞及作用 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运用拟人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绵长3、 从锤炼词语的角度分析“凌”字的作用凌””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4、尾联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 尾联取《孟子》入诗,具有象征性和启发性,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以及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九、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下列练习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突出一个“春”字,处处透出早春的信息说说诗中哪些词表现了“早”字?答:初、早、新、渐、浅等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3、颔联和颈联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早春景象的?答:颔联: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这两联注意声(音)与色(彩)、动与静的结合4、“争”“啄”两个动词有何表达作用?答:从飞鸟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严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十、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列练习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这首诗中,“浮云”和“最高层”的寓意分别是什么浮云”既是实写,也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十一、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练习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诗人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2、概括前四句和后四句的内容 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3、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首句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4、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黑云”和“日光”两词?“黑云”和“日光”是想象之词,不一定是实写5、三、四两句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作用是什么?三、四两句描绘激战中壮美的边塞风光,创设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6、五、六两句写谁?表现他们的什么精神? 五、六两句表现了将士们的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7、七、八两句运用典故作用上什么? 七、八两句运用典故来称颂天子和将士十二、阅读《别云间》,完成下列练习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1、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在诀别故乡时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和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羁旅客”是诗人自谓又”充满感叹之情,极为悲苦2、你对诗人所说的“难”是怎样理解的?“难”难在抗清事业未成,再难见到故园和亲人6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