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科)九年级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分析.doc
15页历史计划总结—九年级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一、学生考试成绩情况 本次调研考试我校3个班共96人参考,学生考试成绩如下:表一:九年级综合成绩(3个班共96人) 班级 学生数 红分率 及格率 低分率 人平分 四率和 3 96 0 19.78 47.9 17.44 11.61 表二:九年级(1)班学生历史成绩 班级 学生数 红分率 及格率 低分率 人平分 四率和 1 34 0 26.47 47.06 17.56 13.77 表三:九年级(1)班学生各题得分情况 9--16题 29题 30题 31题 分值 人平分 得分率 分值 人平分 得分率 分值 人平分 得分率 分值 人平分 得分率 16 7.84 49.00 9 3.76 41.78 8 3.12 39.0 7 2.9 41.42 综上三表情况:1、我校本次历史考试成绩较差。
①最低分3分,最高分31分;②红分人数为0;③及格19人,及格率只有19.78%;④低分46人,低分率高达47.9% ;⑤人平分只有17.44分,人平得分率43.6%2、从各题来看:①选择题得分率只有 49%,选择题一般不太难,多是送分题,可能有1-2个难一点,尤其是 10、11、13、14题、得分率只有缺乏30%;②30题第一小题得分率较差,学生多是答军事工业,总分2分只得1分;③31题第一个小征询题得分率缺乏30%,学生没有读明白材料;④29题得分率不高,续写多数学生能写几句,但理由不充分,不能自圆其说3、从班级看,九(3)班更差,参考人数32人,人平分只有16.13分 ,及格5人,及格率15.65% ,低分18人,低分率高达 56.25%4、学生的书写较差,选择题涂卡不标准,导致失分,尤其是非选择题部分,用专用的答题卡,部分学生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答题条理不明晰5、学生历史知识点经历不纯熟,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分析才能特别差二、命题分析从整体看本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难度太大,对初中学生的才能要求过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较差,作为老师我深感内疚和不安1、一是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历史学科的慨括历史事物,分析历史事件,阐释历史征询题的才能要求太高。
如29题续写“宋代城市的开展、百姓的服饰以及市民文化开展慨况”,特别是要求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说明理由就更难了岳麓版教材只是对宋代经济、社会生活的现象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根本就没有涉及政治思想的缘故而且这道题位置的变化,让学生更为紧张2、二是概念性模糊的题较多,对历史知识点不纯熟的学生就更容易出错如10题,秦始皇下令修建驰道的出发点,教材中七年级上册58面“书同文,车同轨”,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稳定国家的统一再如11 题朱元璋惩治腐败的根本目的;13、14题调查的是历史事件的严峻意义3、三是历史理论要求太高:如第30题第一小题的两个征询题第一个征询题,军事建立和国防建立的慨念对学生要求过高,军事建立主要指设备,而国防是涉及军事人财物的统称;第二个征询题涉及国防建立的人财物的内部联络,学生就更是犯难了4、第31题,材料考虑了时代热点,读明白难度也不高,但学生按照材料三不容易提炼和归纳出多极化的特点及表现三、命题建议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我个人认为,不管是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仍然高中及中职学校招生考试,对初中学生来说,历史命题应把握如此几个原则:1、一是紧扣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中找到欢乐和兴趣,不能偏离教材,不关注学生实际,而只考虑高考的指挥棒。
2、二是表达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原则,历史的考试应有历史学科的特点,适度回避政治热点,让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分析历史3、三是难度适中的原则,近年来我市历史考试试题普片较难,阻碍了老师的积极性和对历史教学工作的热爱,更阻碍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4、四是开放试题最好是放在31题,也确实是放在最后一题,而且难度不能太大,学生能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并能结合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进展论证四、下阶段复习措施 针对此次调研考试情况,认真分析总结,查找缺乏,适度调整复习措施,力争成绩有所提高,中考获得理想的成绩1、加强根底知识的复习梳理,查漏补缺努力夯实根底,只有熟记知识点,才能谈灵敏运用和提升才能2、构建专题复习框架,提升第二轮复习的效果在第一轮知识点的梳理的根底上,对知识点进展系统化、网络化、立体化的整合3、立足常规复习,突出时代热点,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4、严格要求学生,注重书写和答题格式的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