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开电大作业范文-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分析.doc
6页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困难;职业生涯教育 摘要:本文在我国文化背景下,基于就业难的社会问题,采用量化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当代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内涵,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解决他们职业决策困难的有效性和实践意义 1.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究其原因,除了客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职业定位不清、职业决策不当、对职场及职业了解不足、不具备岗位要求的某些基本素质能力等问题更是其就业难的关键原因 职业决策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大学生在做出职业决策时出现困难,影响了顺利就业同时,面对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就业环境,无论是对应聘单位、应聘方式、甚至是应聘结果,大学生都有很大的自由选择权,还可以采取一系列主动行为来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就业难的现状要求大学生更具主动性,从而积极创造自己的就业机会 主动性人格(Pr0active Pers0nality)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具预测力的人格特质ateman和Crant (1993)认为〔z7:主动性人格作为一种倾向性的特质结构,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个体采取行动改变环境的过程。
主动性个体主动改变环境,较少受环境约束;他们能识别有利机会,并采取一系列主动行为,直到能带来有意义的改变相对而言,不主动的个体表现了相反特征:他们被动地对环境做出反应,消极适应环境,甚至为环境所塑造;他们无法识别机会,更不用说抓住机会来做出改变 职业决策困难(career decisi0n-making difficulties)是职业心理学领域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杜睿(2006)提出了我国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四因素结构:职业信息探索是指个体主动获取信息,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职业自我探索是指个体主动探索自我,多种渠道探索自我;职业规划探索是指个体主动寻求职业决策、职业规划的信息;职业目标确定是指个体对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确定程度本研究中的“职业决策困难”涉及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困难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解决他们的职业决策困难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我国对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于主动性人格及其与职业决策困难关系的研究更是非常困乏鉴于此,在我国文化背景下,基于就业难的社会间题,针对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和所有大学生都不可避免出现的职业决策困难,研究二者的内涵及其之间的关系,十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2.研究设计 2.1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采用Bateman, Crant( 1993)编制的“主动性人格问卷(PPS)”和杜睿(2006)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2个量表作为研究工具为保证样本更具代表性,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男、女生比例,随机抽取大一至研二的学生,学科覆盖管理、工科、理科和文科第二阶段采用访谈法对问卷法的研究结果予以支持和补充访谈提纲根据 第一阶段问卷法量化分析的结果设计,选取北航大一至研二的30名学生,其中每个年级5名学生,包含3名男生和2名女生 对回收的有效数据用SPSS1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访谈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结合量化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 2.2量化研究工具 “主动性人格量表”是单一维度,包含17个项目,采用Likert7级量表计分,从1到7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较高,则代表具有典型的主动性人格在本研究中,此量表的系数为0.902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由职业信息探索、职业自我探索、职业规划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4个维度构成,包含16个项目,采用Likert5级量表计分,从1到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
得分越高,说明职业决策困难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系数为0.906 , 4个分量表的系数分别为0.747 , 0.656 ,0.623和0.700 3.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3份,有效回收率86.6%其中,男、女生人数比例约为7:3,管理、文科、理科和工科人数比例约为Z:i:2:2,本科、硕士人数比例为3.7:1,农村、小城镇和大中城市生源人数比例约为5:5:4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将不罗列数据处理过程 3.1主动性人格 被试总体主动性人格的均值为79.267,标准差为15.672;男生均值为79.488,标准差为15.401;女生均值为78.744,标准差为16.371男、女生在主动性人格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平均水平上,男生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人格不同学科类别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存在显著差异(p=0.00l )0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管理学科学生显著高于文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p1=0.023 ,p 2=0.018 ,p 3=0.003 ),文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无显著差异本科生的主动性人格显著低于硕士生(p=0.009 )来自不同家庭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存在显著差异(p=0.0414 )。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农村生源显著低于大中城市生源(p =0.0350 ),小城镇生源与大中城市生源无显著差异 3.2职业决策困难 女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伽1=0.004,p2=0.012,p3=0.008,p4=0.029 ,户=0.005 )不同学科类别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1=0.00l ,p2 =0.0l0,p3 =0.005 ,p4 =0.010 ,p5 =0.000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在总分上,文科生显著高于理、工科生(p 1=0.007 ,p2=0.003 ) ;在职业信息探索维度上,文科生显著高于理、工科生(p 1=0.013,p2=0.025 );在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工科生显著低于管理、文科生(p l =0.026,p2=0.011);在职业规划探索维度上,文科生显著高于工科生(p=0.032 ) ;在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管理学科学生显著高于理科生(p=0.029 ),文科生显著高于理、工科生如1=0.00l ,p2=0.002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 1-5=0.000 )。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在总分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如1=0.00l ,p2 , 3=0.000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研一和研二如1 =0.00l,p2,4=0.000,p3=0.004 );在职业信息探索维度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伽1=0.041, p 2=0.004 , p 3 =0.000 )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研一和研二(p1,2,4=0.000,p3=0.003 );在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p 1=0.003 ,p2=0.002,p 3 =0.000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p1,2,3=0.000);在职业规划探索维度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1, 2=0.000,p3=0.001)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p1,2 , 3=0.000 ) ;在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如1, 2=0.0l0,p3=0.000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p1,2, 3=0:000 )在总分、职业信 息探索和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本科生显著低于 硕士生((p1=0.014,p2=0.00S,p3=0.040);在职业规 划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本科生和硕士生 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总分、职业信息探索、职业自 我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来自不同家庭的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如1, 2=0.00l ,p3=0.007 ,p4=0.003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在 总分、职业信息探索和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农村生源显著高于小城镇生源(p 1=0.002,p2=0.001,p3=0.009 ) ;在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农村生源显著高于小城镇和大中城市生源(p1=0.007 ,p 2 =0.022 ) 3.3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 不同程度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在总分和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 1-5=0.000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在总分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 1, 2=0.000 ),中等者显著高于低者(p=0.033 );在职业信息探索维度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1=0.001,p2=0.000 ),中等者显著高于低者(p=0.015 );在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1,2=0.000 );在职业规划探索维度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 1=0.004 ,p2=0.000 );在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 1=0.007 ,p2=0.000)。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四维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20.327,0.3000.252和0.259因此,以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为自变量,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四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主动性人格对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四维度的预测效率较高(R 1=0.322, R2=0.327 , R3=0.300, R4=0.252, RS =0.259,p1=0.243,p2 =0.084 ,p3=0.060,p4=0.043 ,p5=0.055 ),回归方程有效(p1 =0.000,p2 =0.000,p3 -0.000,p4 =0.000,p5=0.000 );以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四维度为自变量,主动性人格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职业决策困难四维度对主动性人格的预测效率较高(R1=0.016, R2=0.274, R3 =0.537,R4 =0.648,β1=0.951,β2 =0.521, (β3 =0.305 ,p4=0.213 ),回归方程有效(p=0.000 ) 4.讨论 根据量化分析和访谈的结果,分别对大学生 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困难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展 开探讨。
4.1主动性人格 随着社会进步,社会分工的性别界限日益模糊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的独立意识和主动意识 日益增强,不甘落后于男性高校教育对于男、女生具有同等期待,不会歧视女生,也不会对她们降低标准因此,男、女生在主动性人格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管理学科学生的主动性人格显著高于其它学科的学生一方面是由管理学科的专业性质、毕业后的工作性质等因素决定的;另一方面,管理学科学生的就业去向更广、更灵活,这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和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便寻找一份更理想的工作而文、理和工科生,可能就算采取更多的主动行为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就业去向 硕士生的就业需求比本科生更强烈,因为不少本科生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硕士生的经历普遍比本科生更多,具有更细致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更强的目的性,可能惰性相对弱并更能发现采取主动行为给自身发展带来的好处所以本科生的主动性人格显著低于硕士生 农村生源的学生普遍毕业后不愿意回农村工作,努力改变命运的信念很强,所以主动性人格较强此外,农村、小城镇和大中城市生源的学生,在家庭条件、成长环境上依次更优越优越可能使人享受安逸、养成惰性,从而降低主动性人格 4.2职业决策困难 男、女生生理条件有差异且社会角色不同,使社会和家庭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