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亚瑟王形象变迁的因素.doc
7页浅析亚瑟王形象变迁的因素历史学系 12326063 叶意志[摘要]亚瑟王的形象从 6 世纪到现在一直处于不断演化的过程中,在完全成为一个文学传奇之前,亚瑟王长期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存在着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基于政治需要和民族文化发展的要求,其形象不断被塑造也因此,通过亚瑟王形象的变化,可以分析当时的政治文化状况,即从其虚假的构造中认知真实的历史[关键词]亚瑟王 形象转变 传奇 真实性 政治影响亚瑟王最早出现于六世纪的威尔士诗歌中,其最初的形象是作为不列颠人抵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领袖,然而在诺曼征服之后,为适应新统治者的政治需要,亚瑟王的事迹被重塑,使得亚瑟王从一名不列颠人英雄化身为君临不列颠甚至是西欧的完美王者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亚瑟王被赋予许多美德和功绩,而被美化的同时,亚瑟王这一形象也逐步深入人心,成为许多人心中认可的真实存在而后,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亚瑟王在中世纪的形象逐渐受到了新时代历史学家的质疑,尽管在真实性上遭到质疑,但亚瑟王的形象依旧能在社会、政治与民族层面上发挥作用到了 19 世纪,在拿破仑战争以后,为了促进民族意识的增强,英国人需要从内部寻找到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要素,而亚瑟王正适应了这一要求。
19 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英国民族的进一步融合,以及政治制度的变革,亚瑟王在中世纪被塑造的封建君主和民族英雄形象逐渐被还原回单纯的文学人物,即如今日这般,主要是在文学作品中看到有关亚瑟王的传奇可以说,亚瑟王的形象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1、早期亚瑟王的形象——反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伟大领袖亚瑟王这一历史人物是否真实存在过,至今仍没有定论从已有的记载看,亚瑟王的形象形成于公元 6 世纪前后至 11 世纪,以反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不列颠人领袖形象出现,但其传说最初只是流传于威尔士地区6 世纪中期,威尔士修道士吉尔达斯用拉丁文撰写《不列颠的毁灭》(The Ruin of Britain),记录了不列颠人在抵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侵略中取得的 12 次重大胜利,但他并没有把这些胜利归功于任何一个领导者9 世纪时,另一位威尔士修道士南尼亚斯同样用拉丁文创作了《不列颠编年史》(Historia Brittonum ),第一次明确 12 次重大胜利的领导者就是亚瑟王,在南尼亚斯的书中,亚瑟王显然被神化了,他可以做到一天之内歼敌九百六十名,这俨然超过常人所拥有的能力另一部年代稍晚的历史文献《威尔士年鉴》(Annales Cambriae ),其作者是位不知名的威尔士修道士。
《威尔士年鉴》中两次提及亚瑟王,一次是 517 年亚瑟王获得贝东战役的胜利,一次是 538 年在卡姆兰战役中亚瑟王与莫雷德雷战死,但此时的莫雷德雷只是亚瑟王曾经的战友而不是他的私生子 1《不列颠编年史》与《威尔士年鉴》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后的文献,他们的内容都受到了盎格鲁1 靳鑫:《亚瑟王的历史形象在中世纪的盛衰》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撒克逊人统治的影响;而两位作者都是威尔士的修道士,都是被盎格鲁- 撒克逊人驱逐的不列颠人的后裔因而,在他们对亚瑟王的塑造存在共同点或者说是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即应时代和民众的要求,将亚瑟王塑造成反抗盎格鲁-撒克逊人殖民的不列颠人领袖2、中世纪亚瑟王的形象——君临欧洲的完美王者从 11 世纪开始,亚瑟王的形象由不列颠人的军事领袖逐渐转变为中世纪近乎完美的封建君主,而亚瑟王的传说也由一个人的故事发展为一个体系的故事,加入了骑士、宫廷等元素在诺曼征服以前,亚瑟王的故事多只出现在威尔士等地区的民间传说中,其有关的文字叙述也只是见诸于少数威尔士历史学者的著作当中,而这些记载并不全面直到蒙茅斯的杰弗里于 1147 年完成《不列颠诸王史》,有关亚瑟王及其骑士的详细故事才第一次出现,而这一文本成为了亚瑟王传奇故事的“摇篮”,后代作家不断以这个文本为源头进行扩展和修改。
《不列颠诸王史》讲述的是不列颠人的历史,它从特洛伊人伊尼亚斯的后裔布鲁特斯占领不列颠岛开始说起,直到 7 世纪威尔士王凯达瓦尔达逝世为止,其中亚瑟王的故事占了四分之一的篇幅,而故事中的亚瑟王不仅是不列颠人的反殖民领袖,更是君临西欧,征讨罗马皇帝的一代伟大王者《不列颠诸王史》并非单纯地由作者的空想形成,而是在当时民族文化的交融下,政治的变革中形成蒙茅斯的杰弗里来自征服英格兰的诺曼人家族,这个家族后来居住在威尔士,这就为杰弗里创作亚瑟王传奇提供了基础的条件《不列颠诸王史》中部分内容可以看出是受到了世俗的影响,如亚瑟王的父亲阿瑟尔与诺曼底公爵威廉有着同样的名号“征服者”,而杰弗里将著作呈献给亨利一世的私生子格洛斯特伯爵罗伯特,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取悦王室,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亚瑟王作为私生子这一身份的建构就是来源于世俗的情况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亚瑟王形象转变的关键在于诺曼征服诺曼人征服英国后,在英国建立起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封建制度比之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征服者”威廉所建立的统治体系更为集中,这也就为长期处于盎格鲁-撒克逊人内战中的英国带来了久违的和平与稳定,促使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而随着一些中世纪的大城市与大学逐渐出现,文学艺术领域也得以发展。
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边缘地带的古代不列颠文化得以在英国地区流传开来,并逐渐与其他文化结合起来在诺曼人的统治下,英国处于多民族混杂的大熔炉之中,使用法语的诺曼人,用古代英语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用 “地方方言”的不列颠人(主要是威尔士、康沃尔地区),一个共同象征的出现是保持多民族稳定的需要,而逐渐被各方接受的亚瑟王正好响应了这种需求,成为英国民族意识的重要凝聚点亚瑟王为大多数人接受的原因在于其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亚瑟王的形象不断被美化,逐步从早期的不列颠领袖转变为基督教英雄,成为领导不列颠其他国王的王者,在精神上被赋予了勇敢、高贵等中世纪骑士该具有的优秀品质亚瑟王的传奇越经流传,其形象趋于完美,也就使得越多的人认可和追逐这一形象在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下,亚瑟王逐步成为各民族所接受的文化符号,这一方面是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诺曼人主动地塑造亚瑟王的形象,而这必然是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英国内部而言,在亚瑟王传奇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情况下,统治阶层利用亚瑟王的影响以增强统治的权威与合法性就在亨利王去世之前,一个不列颠游吟诗人声称发现了亚瑟王的安葬之地亨利的儿子理查德在 1190 年主持了一次对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的发掘,发现了亚瑟王和格温娜维尔的骨骸。
亚瑟王和妻子的遗骨之后被重新安葬在一座华贵的大理石幕中,金华雀王朝的历代国王都会来此祭奠 2除了重新安葬亚瑟王的尸骨,金华雀王室在此之前还积极地资助诗人们去收集整理亚瑟王的生平大事到了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他更是将继承亚瑟王作为自己统治的历史根源对于英国外部而言,亚瑟王的存在使得诺曼统治者拥有相当的历史自豪感,在历史人物的比拼中部落下风如:面对在对抗法国卡佩王朝的传奇人物查理大帝之时,亚瑟王传奇拥有以与之匹敌的价值在内外部的影响下,亚瑟王已经渐渐的失去了旧时作为不列颠人反抗盎格鲁-撒克逊人统治的领袖形象,而成为了属于诺曼统治者自诩的先祖和效法对象然而相对的,亚瑟王的传说也因其政治目的而得以进一步的宣传和强化,使得越来越多人对亚瑟王的真实存在深信不疑11 世纪早期,亚瑟王传说仅仅是在威尔士、康沃尔和布列塔尼地区流行,但到了 11世纪和 12 世纪期间,亚瑟王的形象为多数英国人所接受,并逐渐进入欧洲的主流文化圈,其故事也在这过程中不断被丰富杰弗里的《不列颠诸王史》可以说正是在多种文化碰撞交融之后的集大成者,亚瑟王也由一名反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不列颠领袖一跃成为君临欧洲的至尊王者3、文艺复兴时期的亚瑟王形象——质疑与争议杰弗里所创造的亚瑟王形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主流,加之王室的利用,使得大多数人对亚瑟王的存在深信不疑。
然而,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资产阶级的日益强盛,代表着封建君权的亚瑟王逐渐受到人文主义者和历史学家的质疑但有质疑的同时,也有维护的声音,在不同的时期因不同的利益状况,这两种声音长期交互存在早在文艺复兴以前,已经有人质疑亚瑟王的真实性,可以说亚瑟王传奇在流传的过程中,质疑声就没有消停过,只是亚瑟王影响之大,使得质疑声仅存在于少数人当中亚瑟王形象的衰落一方面是因为受到历史研究者的质疑,另一方面则依旧是受到了政治的影响在爱德华四世时期,威尔士骑士托马斯·马罗礼编写了《亚瑟王之死》,这本书使有关亚瑟王的零散故事规范化,形成一部完整的故事体系,但在他的书中并未像以往的作者那样强调亚瑟王真实地存在于历史当中亨利七世时期,波利多尔·维吉尔编写了对《不列颠诸王史》和《不列颠人》进行严格历史批判的著作《盎格鲁历史》,指出杰弗里混淆历史和虚构的部分尽管《盎格鲁历史》是受到了亨利八世的支持 3,但这一著作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反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声音一方面波利多尔·维吉尔作为天主教徒和意大利人的身份容易遭到英国本土清教徒的攻击;另一方面亚瑟王依旧尤其政治意义,因为维护亚瑟王的形象,承认王朝的统治源于亚瑟王,有利于都铎王朝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控制。
15 世纪四十年代,约翰·利兰通过其著作《旅程》(Itinerary)表达任何时候都应铭记亚瑟王的存在,在随后的作品中亦重申了亚瑟王的历史真实性尽管争议持续着,但到了伊丽莎白时期,亚瑟王的王者形象依旧保留着,并为王室所用总的来说,这段时期有关亚瑟王的争议相比于以往都要更为强烈,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人物形象并不是一时间所能推倒的,亚瑟王依然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或者说只要政治上有需要,亚瑟王的历史形象便是一个很好利用的模板2 (美)克里斯托弗·斯奈德:《不列颠人:传说和历史》 范勇鹏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 第253 页3 靳鑫:《亚瑟王的历史形象在中世纪的盛衰》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4、十九世纪亚瑟王的形象——民族英雄与文学传奇十九世纪是民族国家建立的重要时期,大多数国家都回溯历史去寻找属于自己民族神话和民族偶像在拿破仑战争结束以前,法国是英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对手,法国作为“他”者与英国的对立促进了英国民族意识的形成,可以说正是对外战争的威胁促使英国内部的各个民族接受了一个统一的身份,即不列颠人然而,在拿破仑战争以后,英法之间的战争减少,法国作为“他”者逐渐隐退,这便使得英国的民族性的维系与加强越来越倚重内部历史文化上的共源性 4。
而这一时期中世纪研究的繁荣为不列颠民族的建构提供了条件,历史学者们试图从历史中寻求不列颠人共同的历史功绩与民族英雄同样是在这个时期,英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与帝国版图的扩大使得英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极大地提升,他们力图重塑一种光荣的历史来说明英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性,“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功绩需要有伟大的人物来创造” 5,而亚瑟王正好迎合了这种需要,他的形象为增强英国民族凝聚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十九世纪后半期,随着亚瑟王的神话传播,其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他所代表的民族精神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亚瑟王这民族形象的代表以多样化的方式融入到英国人的大众文化、商业活动和艺术研究中如一些旅游公司建立了亚瑟王城堡来吸引游客,游客可以在“亚瑟王旅馆”就寝,亦可以在“亚瑟王酒馆”小酌 6由此可以看出亚瑟王本来作为严肃的,具有政治倾向的民族形象在融入大众文化、商业文化的时候逐渐转变为具有亲和力与商业化倾向的形象在这一过程中,不得不注意的是政治对亚瑟王形象的影响十九世纪前期,亚瑟王的形象是因促进民族意识的需要而被重塑,然而亚瑟王从中世纪以来的王者形象更多地代表着英国社会的上层阶级,是权力和权威的象征,亦是英帝国主义者对外扩张的一种精神凭据,这与同一时期的罗宾汉形象是截然相反的。
随着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民族的进一步融合以及上述大众文化的发展,新时代已经不再需要这般强势的王权代表,加之亚瑟王的真实性一直被质疑,这便使得亚瑟王逐渐褪掉了其政治色彩,回归文学领域结语形象的塑造往往是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