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田养鱼健康高效养殖技术试验(座谈会用).doc
7页本稿仅投《科学养鱼》 稻田稻稻田稻鱼鱼共生养殖技共生养殖技术试验术试验吴伟立 (青田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丽水 323900)摘摘 要要: 在稻田中实施稻鱼共生的生产模式,以瓯江彩鲤作为主养品种,配合种植再生稻中浙优 1 号,在三组共 7 亩稻田中进行试验,试验发现单种稻谷田块的亩效益在 300-430 元,而稻鱼共生的稻田,亩净产值在 3400-5400 元之间,稻鱼共生的效益明显 关键词关键词 稻鱼共生;瓯江彩鲤;稻田综合效益青田山区有悠久的稻田养殖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俗称“田鱼” )历史,全县养殖面积8万多亩,产量1300多吨传统的田鱼养殖沿袭粗放粗养的养殖方式,基础设施缺乏,使田鱼养殖一直处于低产、低质、低效的状态,平均亩产约在17公斤左右滞后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式制约了田鱼产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也难以提升为效益农业本试验就是要在传统的稻田养殖基础上,通过改进养殖技术,发挥稻田的综合效益,促进农田的稳粮增产增收本试验点在青田县仁庄镇,是青田县主要的稻田养殖区,也是欠发达的农业大镇目前全镇有稻田养鱼面积达6000多亩,年产量300多吨,平均产量在40公斤/亩,是稻田养鱼的主产区。
近几年来,通过养鱼稻田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稻鱼共生系统在渔业生产中应用等,使稻田养鱼单产、稻田的综合效益有了提高,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试验条件试验选择青田县仁庄镇的新彭、冯垟等村 50 亩稻田作试验基地,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改造,主要是对山区梯田按自然形态对稻田的进排水口防逃鱼设施建设改造,田埂的水泥硬化并重点对其中的 7 亩进行了高产健康养殖示范与单种稻试验试验从 2010 年 4 月 8 日放养鱼苗开始,至 2010 年 9 月成鱼陆续起捕、稻谷收获而结束2、苗种来源本试验为稻鱼共生模式:主养青田本地的主养品种—瓯江彩鲤,结合再生稻中浙优 1 号种植放养的田鱼冬片苗种来自于本地稻田上年搭养的鱼种,规格在 10cm 左右,以及当年繁殖的田鱼夏花二)鱼种放养1、养殖前准备工作试验稻田在 4 月前进行了稻田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主要是田埂用水泥硬化,防漏防逃;进出水口增加栏鱼栅;在进水口处留一个 2m2大小的鱼坑,用作投饲并经干田暴晒消毒,清除杂草等2 、放苗试验稻田 4 月 8-10 日瓯江彩鲤冬片鱼种进田,6 月 20 日搭放泥鳅夏花5 月 20 日水稻中浙优 1 号揷种。
表表 1 1 鱼种放养表鱼种放养表试验田一试验田二试验田三稻鱼共生稻稻鱼共生稻稻鱼共生稻面积(亩)0.80.25121.51.5鱼种:冬片(尾/公斤) 500/51000/101500/15密度(尾/亩)62510001000泥鳅夏花(尾)100010001500注:平均密度平均密度 900900 尾尾\ \亩,亩,冬片的个体有些小 100 尾/公斤,应放规格大点,密度再小些三)日常管理试验田在整个养殖期间主要投喂农家下脚料及配合饲料,没有使用生物制剂与渔药根据山区的自然地形条件,采取不间断微流水养鱼的方式,基本上不会出现缺氧的状况每 10-15 亩左右设置一盏诱虫灯饲料投在鱼坑处,通过观察鱼坑处的残饵剩余情况,同时检查鱼摄食和生长状况,每天投料一次,前期以 1.5 小时吃完为宜,中后期保持 1小时内吃完稻鱼共生的稻田,水稻田经诱虫灯与养鱼的综合作用,虫害明显减轻,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只有二次整田坂的统防统治,农药主要是杀虫霜田鱼从 8 月中下旬开始起捕,捕大留小,鲜鱼出售或做鱼干二、结果试验组各池起捕时间为 8 月 15 日至 10 月 15 日,具体产量见下表 2表表 2 2:试验田田鱼稻谷产量:试验田田鱼稻谷产量试验田一试验田二试验田三稻鱼共生稻稻鱼共生稻稻鱼共生稻面积(亩)0.80.25121.51.5鱼(公斤)126+20210+30330+40稻谷(公斤)3201254501200750950鱼亩产(公斤)182.5240246.7稻亩产(公斤)400500450600500633注:鱼产量中的+20 公斤等,是指估计留田末捕的鱼重量。
平均亩产 202.78 公斤/亩三、成本与效益根据青田当地的农田种植成本、市场价格情况,对稻谷与鲜鱼的成本效益计算采用的基础计价是:稻谷成本 100 元/百公斤,出售价 200 元/百公斤;鱼种成本 15-20 元/公斤,出售价 30 元/公斤,留田末捕的鱼估价 20 元/公斤;饲料 3.375 元/公斤1、稻鱼共生稻田:亩成本分别是:2585.94元、2527.50元、2511.67元,平均2541.7元:亩产值是:6025元、7800元、7933.33元,平均7252.78元;亩净产值是:3439.06元、5272.50元、5421.66元,平均4711.07元2、单种稻谷稻田:亩成本分别是:700元、775元、873.33元,平均782.78元;亩产值是:1000元、1200元、1266.66元,平均1155.55元;亩净产值是:300元、425元、393.33元,平均372.78元具体的数据统计见下表 3:表表 3 3、试验田成本与效益核算表、试验田成本与效益核算表试验田一试验田二试验田三稻鱼共生稻稻鱼共生稻稻鱼共生稻面积(亩)0.80.25121.51.5面积/数量成本(元)产值(元)成本(元)产值(元)面积/数量成本(元)产值(元)面积/数量成本(元)产值(元)面积/数量成本(元)产值(元)成本(元)产值(元)鱼(公斤)126100378021020063003202509600留田末捕的鱼估计(公斤)203040030306004045800稻谷(公斤)32032064012512525045045090012001200240075075015009509501900饲料量(公斤)4501518.755001687.57002362.5饵料系数3.192.172.03肥料、农药10050160350360360合计(元)2068.7548201752502527.57800155024003767.51190013101900亩成本/亩产值(元)2585.94602570010002527.5780077512002511.677933.33873.331266.66亩净产值(元)3439.063005272.54255421.66393.33注:本表末计算水稻中浙优 1 号(再生稻)二季的产量,约每亩 100-150kg。
四、讨论1、本示范田的主要特点是考虑到山区微流水环境下不易缺氧的有利条件,冬片鱼种的放养密度增加到每亩1000尾左右,并进行投饵喂养;同时种植再生稻,减少了在单季稻收割后敌害生物对鱼的伤害在整个养殖季中,鱼的成活率大约在50%,加大放养密度保证了存田鱼种的数量,收获时的规格在0.25-0.4公斤/尾,稻鱼共生的稻田鲜鱼亩增产100-150公斤以上,稻田的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在综合考虑农田的承载力和不对环境产生压力的情况下,认为普通稻田鱼亩产控制在50--100100公斤公斤左右比较合适同时,降低放养密度鱼种的成活率也会提高原因有:考虑到本地的习惯,不用或少用鉰料养出来的鱼大受欢迎,价格在每斤20-30元,如亩产50公斤,则产值是1500元;而喂饲料的每斤只有10元左右, 如亩产是100公斤,其产值是2000 元,扣除成本500元,净产值是1500元;亩产200公斤,产值是4000元,扣除亩成本2500元,净产值也是1500元,同时还会带来鱼病多、造成污染等问题2、在本试验示范田中,从上表3可见,单种稻谷田块的亩效益在300-430元,而稻鱼共生的稻田,亩净产值在3400-5400元之间(平均4711.07元),稻鱼共生的效益明显,并且养鱼稻田面积越大,效益越好。
一点不成熟的想法:稻田养鱼要“立足于稻鱼种养、又不能局限于稻鱼” 原因:1、稻田养鱼毕竟一年只生产一季,有其生产周期的局限性,也就是效益产出的局限性2、出路:扩大渔业的外延,让渔业与观赏、休闲、餐饮相结合,相对应的也就是延长了营收的持续性)再者:稻田养鱼一直是比较分散,推广稻田养鱼必须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这个非常重要所以:2011年,我们的想法是从稻田养鱼结合稻鱼文化建设稻田养鱼结合稻鱼文化建设(也是县里的三十工程)这方面来做主要工作重点在青田县的方山乡,与乡政府联手实施,这里也是省级渔业精品园,目前已经争取到各方面的资金30多万元,主要是启动稻鱼共生博览园建设、稻田基础设施建设与鱼种配套及技术培训等推广目标单产是50-100公斤,以50公斤为主,试点面积300-500亩同时进行一下农田流转集中经营的探索3、若计算总饵料系数,设总饵料系数=总投饵量/鱼的总增重量,则可看出饵料系数在 2-3.2之间,还是比较高的,养殖技术还有待进步同时,也与山区梯田微流水养鱼的方式造成饲料流失有关4、本项目示范田设有诱虫灯,在稻谷生长周期中只进行了两次农药治虫与种稻小区相比,稻鱼小区的虫口密度降低了48.84%,而没有诱虫灯的稻鱼共生稻田的农药使用次数是3.1±0.22次注①,相比减少了一次。
5、稻田的杂草种类主要有:稗草、野荸荠、槐叶萍、千金子、鸭舌草等种类,单种水稻与稻鱼共生的田间杂草物种的组成无差异;但杂草密度差异显著,种稻小区的杂草密度显著高于稻鱼小区据浙大的陈欣教授在青田的试验:种稻小区的杂草总生物量为11.01g/m2,而稻鱼小区杂草总生物量最少为1.14g/m2与种稻小区相比,稻鱼小区杂草生物量减少了89.65%注②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