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贸易-1.ppt
31页汽车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吉林大学机械学院 宋玉林Mobile:13570628058Email:sunnysongfu@,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现代汽车国际贸易实务》 韩亮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参考书目:《汽车商品国际贸易》 倪明辉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汽车国际贸易原理交易条件: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运输、保险、支付、商检、索赔、仲裁、不可抗力交易流程: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考核方法(考查),平时成绩占30% 包括:课程作业(15%) 考勤(15%)期末考试成绩占70%,第一章,绪 论,贸易,贸易,是自愿的货品或服务交换贸易也被称为商业贸易是在一个市里面进行的最原始的贸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换货品或服务现代的贸易则普遍以一种媒介作讨价还价,如金钱 金钱及非实体金钱大大简化和促进了贸易两个贸易者之间的贸易称为双边贸易,多于两个贸易者的则称为多边贸易 贸易出现的原因众多由于劳动力的专门化,个体只会从事一个小范畴的工作,所以他们必须以贸易来获取生活的日用品。
两个地区之间的贸易往往是因为一地在生产某产品上有相对优势,如有较佳的技术、较易获取原材料等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产量:78年/15万辆 保有量:50年/5.1万辆 93年/128万辆 2007年/6000万辆 07年/300万辆 品质:货车,轿车(东欧) 丰田,本田 福特 通用 戴姆勒 大众 标致 宝马 汽车国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1国际贸易与汽车工业贸易,1、国际贸易产生、发展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各地区)之间的商品 及非商品的交换活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非商品:(产权、技术、劳务如OEM,合作)等等 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 ⑴经济条件:可交换的剩余产品、非产品 ⑵政治条件: 国家的产生奴隶社会:商人从社会中分离出来 独立的社 会阶层 封建社会:汉代 :张骞 丝绸之路(以物易物贸易形式)唐代 :进入鼎盛时期(咸阳、邯郸、洛阳) 国际贸易中心 (象牙、宝石、瓷器 丝绸 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 永乐年间,后哥伦布、麦哲伦 寻找新的贸易地点和贸易伙伴清代:康乾盛世,资本主义社会: 具备两个条件: ⑴ 具有大量的自由劳动者 ⑵ 大量的货币财富作为资本 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对外国际贸易的作用: ⑴ 为资本提供较高的利润率 ⑵ 是资本主义转嫁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 的有效方式事件:(美元 世界货币 黄金 71年格林斯潘、当下的经济危机) 粮食(人类)、货币(世界),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对外开放,鼓励出口,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贸易,促进国内的资源生产能力国际交流。
奉行原则:国家不分大小、贫富,有来有往, 对双方互惠互利的平等外贸原则 在此原则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对外贸易格局,体制同国际惯例逐步接轨, 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扩大合作),2、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国际贸易是国家和地区之间商品或劳务交换活动,它同对外贸易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从一个国家来看这种活动叫对外贸易 从国际角度看这种活动是各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构成,称为国际贸易3、现代汽车工业国际贸易 ⑴汽车业在国际贸易收支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预计未来20年、净增产50%(目前5000万辆/年) 地位:1950年以后如美国产业结构由纺织、食品转为汽车、石油、钢铁、机械,⑵在产业结构链条中对行业的拉动作用生产过程:涉及钢铁、冶金、电子、橡 胶、新材料等上、下游34 行业使用过程:销售、保险、维修、商业等 第三产业 涵盖:生产线,整车,研发合作,生产技术, 大型部件等 所以,汽车工业贸易在国际贸易收支平衡中占 有重要地位,1.2国内汽车工业国际贸易概述,1、国内汽车工业的的形成与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⑴第一阶段:1953-1978 53年长春一汽奠基,生产CA10货车。
标志着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结束 58年试制出第一辆东风牌轿车的基础上,小批量生产“红旗”CA770高级轿车 68年十堰二汽动工,75年产出2.5T“EQ240”货车,78年改型EQ140 5T货车⑵第二阶段:1978-1993①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被突破,市场竞 争对汽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重、轻、微型)②汽车业形成了一些骨干集团(专业化)③与国际汽车加强合作,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合资、合作经营④轿车工业得到迅猛发展产能128万辆 1988年一汽大众第一辆奥迪200 下线标志着汽车工业中外合资的开始后引进奥迪100生产线 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 1995年WTO国际贸易组织成立案例:女记者 长江 《中国汽车工业调查报告》结论:狼 来了,⑶第三阶段:1993-今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以轿车工业为重点,零部件工业为基础优化产业结构; 以大集团为主体,联合重组,实现规模经济; 以我为主,引进外资、技术逐步形成自主开发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006年实现产销双双突破300万辆,2、我国汽车工业贸易,国内销售:1994年我国94%的汽车产品进入了市场化 1994-1998国内主要靠我国机电设备总公司和汽车贸易总公司的国内销售网络+展销会1998年后,建立了一批汽车批发市场 2000年后,出现了4S专卖店 现状:⑴经营单位混乱,价格体制混乱 ⑵品牌保护不力⑶技术含量不高,研发能力不强(如捷达轿车国产化率以达90%以上,广本,别克奥迪也在40%以上)一些厂家技术不够,专业性不强,不能承接⑷营销手段陈旧,营销方式单一 例如:长春保蓝生产保险杠车轮厂配套红旗座椅,都依赖大的汽车集团 急须与生产体制配套的高效率,环节少的销售流通体制,对外贸易贸易逆差 :进口量﹥出口辆 1994年后⑴易货贸易减少,一般贸易增加⑵进口品种明显高档化⑶汽车进口贸易伙伴多元化94前 东欧(伏尔加、拉达、菲亚特) 94后(美、日、欧争夺市场)进口汽车价格波动很大 主要高关税,汽车价格偏离之自身的价值总之,国家给政策后、使得潜在的巨大市场变成现实的需求,通过合资、合作为我国汽车工业注入新的活力,出现质的飞跃。
1.3汽车工业贸易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1、汽车工业贸易是生产-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是一个国家国内商业向国外的延伸、交换地域扩大他将多个不同经济政治制度、社会形态不同的国家的生产-消费连接起来 客观上涉及多个不同市场、分工、不同货币、不同价格体系 因此,国际贸易所涉及各种经济领域经济规律的复杂性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垄断和竞争、经济危机等等 决定了国家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特殊的作用和运作方式2、汽车工业国际贸易平衡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由于生产能力、资金、 技术不可能满足国内人们的实际需要通过汽车国际贸易,进行产品交换,转换其使用价值形态,从而调节国内的供需平衡,满足各种档次的需求同时平衡贸易顺差、逆差 ( 中国、 墨西哥、越南、印度)是世界OEM工厂(富裕,廉价劳动力)问题:什么是OEM? 什么是ODM?,3、可以增加劳动就业机会许多国家将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原因是其在产业链中就有很强牵引力的综合性工业汽车工业国际贸易涉猎面极广。
不仅在生产过程,还能带动第三产业, 同时,零部件再生产,再消费4、汽车工业国际贸易可以增进双边关系 平等、互利、共赢—创造安定有利的外部环境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成功案例:北京“中联汽配”对进口汽配流通业探索中联汽配”公司获得在中国市场经营日本三大汽配巨头产品的正式授权双方优势:中联在全国25各省100多家大中型市场 上万家有规模的经销商 日本电装有高新技术生产的车用空调、 电气及控制系统,GPS,燃料喷射装 置产品定位:中联汽配定位是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 的(OEM)产品游戏规则:中联汽配特许经营制订了,授权方不参与市场 销售 OEM产品的商榷定价权,,1.4世界贸易组织WTO简介,1、1994年4月15在摩洛哥部长级会议决议通过成立WTO代替运行40年的关贸总协定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2、WTO的宗旨和基本原则宗旨:在处理贸易和经济领域关系时,应提高生活 水平、确保充分就业、大幅和稳定的增加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持久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世界资源、拓展货物的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为目的,努里保持和维护环境,并通过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方式加强环保,WTO的基本原则,⑴非歧视原则:各缔约方给予本国产品同等待遇⑵贸易自由化原则:在法律、法规、政策弱化关税 壁垒⑶透明度原则:缔约方贸易措施及其变化要公开、公 正、合理、统一。
⑷市场准入原则:签约时确定开放那些市场,及准入 条件⑸公平竞争原则:包括3要点,①公平竞争原则体现在在货物贸易领域、服 务贸易领域和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领域②公平竞争原则既涉及缔约方的政府行为, 也涉及缔约方的企业行为③公平竞争原则要求缔约方维护产品、服务 或服务提供者在本国市场的公平竞争,不 论它是来自本国或其他任何缔约方⑹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原则:有较长时间 的过渡期;履行义务时有较大的灵活性,规 定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以便发展 中国家更好的履行义务3、入市对我国汽车贸易的影响,加入WTO后我国汽车贸易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汽车工业基础材料和零配件配套工业薄弱(民族工业冲击——狼来了)另一方面:存在着潜在的巨大市场化与廉价劳动力(引进外资,技术,培养人才,为本土品牌汽车打下基础),⑴加入WTO对我国汽车工业的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改变政府行为模式②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如:保护知识产权)③有利于打破产业间的壁垒,推动汽车产业链的延伸与重组④有利于借鉴世界先进工业发展思路。
如战略整合与重组,一致对外)⑤有利于改善汽车的消费环境产出高性价比的汽车,活跃汽车消费市场)⑥有利于加速我国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的步伐⑦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