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前预测试题及答案五.docx
12页202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前预测试题及答案五 阅读下面论说类文章,完成6~8题6分) 先秦传记文学的产生和进展 先秦传记文学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产生、进展的最初阶段当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观念,没有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我国的历史学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最早最兴旺的学科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消失了传记文学的萌芽人类为了保存自身的实录,为了纪念祖先,产生了历史学和传记文学《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是记录与歌颂周部族先人的英雄传奇,具有史诗性质梁启超《中国历史讨论法》认为是史诗历史学家白寿彝《史记新论》认为是传记体文学史家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认为:“《生民》是一篇很好的后稷传,他是周族传奇的始祖《公刘》是一篇公刘传公刘为后稷的裔孙,此诗叙他迁都事这两首诗都有自己的中心人物,相当于传主;又都有围绕中心人物的故事情节,使中心人物有比拟鲜亮的人物形象,因而具有传记文学的因素但人物事迹太简单,偏重赞美,未能刻画人物的共性,所以只能认为是传记文学的萌芽。
先秦诸子散文虽主要谈哲学、政治思想,但往往亦记载本学派奠基人或代表人物的言行事迹,包含有肯定的传记文学因素如《墨子公输》记载墨子去楚国劝告公输般不行攻宋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战国策》《淮南子》等古书中都有情节大同小异的记载,可见真实性较大《公输》中所塑造的墨子形象,表达了墨家不辞劳累地为他人排难解纷的利他精神墨子止楚攻宋事迹完整,但只记这一件事,而且没有记载发生在何年,尚少时间观念,因此只能算是传记片断,或有传记因素《孟子》《庄子》中也有人物事迹的记叙,但其形态与《墨子》相像有的可视为传记片断;有的则是寓言故事,不属于传记 先秦历史散文,如《左传》《战国策》已消失传记雏形有的整篇较集中记叙某个人物的片断事迹,刻画出肯定的人物性格,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能主观上是记叙历史,客观上已显示人物形象,接近后世短篇传记如《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写郑庄公为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与弟、与母亲的冲突冲突故事头尾完整,人物形象鲜亮,但受编年体史书的体例限制本篇没有写出郑庄公的主要生平事迹因而这一片断还只是传记的雏形有的人物事迹散见于几年的连续叙事中,则较能反映出相对完整的人物生平如《左传》中“晋重耳之亡”,较连贯地写了晋公子重耳从出逃到返国夺位的19年经受,写出了重耳性格的进展过程。
这也是传记的雏形《战国策》常在某一章中以一个人物为中心,记叙其片断事迹,具有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如写战国策士冯谖、苏秦、张仪、刺客荆轲等人的言行活动,事迹相对完整,能表现他们的性格这些人的故事也是传记的雏形 6.以下对“先秦传记文学的产生和进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先秦传记文学当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观念,没有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 B.人类为了保存自身的实录并为了纪念祖先,产生了历史学和传记文学 C.《生民》《公刘》人物事迹太简单,偏重赞美,未能刻画人物的共性 D.《战国策》写策士冯谖、苏秦、张仪、刺客荆轲等人的故事也是传记的雏形 7.以下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围绕中心人物,使中心人物有比拟鲜亮的人物形象,当属于传记文学 B.先秦诸子散文记载本学派奠基人或代表人物的言行事迹,应是传记文学 C.《左传》《战国策》的主观上是记叙历史,客观上已显示人物形象,类似小说创作 D.“郑伯克段于鄢”由于受编年体史书的体例限制没有写出郑庄公的主要生平事迹,所以它只是传记的雏形 8.依据原文内容,不代表观点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我国的历史学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最早最兴旺的学科。
B.《生民》《公刘》是记录与歌颂周部族先人的英雄传奇属史诗性质,也是传记体 C.《孟子》《庄子》的记叙,有的可视为传记片断;有的则是寓言故事,不属于传记 D.认为:传记文学既是人类自身实录,因而就要写出人物主要生平事迹,要有完整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共性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 《过秦论》(节选)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行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9.以下各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约从离衡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B.赢粮而景从 或师焉,或不焉 C.倔起阡陌之中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百有余年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0.以下句中加点的字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C.席卷天下 D.云集响应 11.以下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不敢南下而牧马 锲而不舍 B.九国之师 吾从而师之 C.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而青于蓝 D.为天下笑者 冰,水为之 12.选出以下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照旧,险关如故。
照顾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用以劝告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最终一段是在前文铺叙根底上的集中谈论,大量的史实使的论点水到渠成 D.比照论证是最终一段的鲜亮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展比照,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缘由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二、非选择题(第13至22小题,共 76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题2分) ⑴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译文: ⑵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文: 14.是从哪几方面将陈涉与九国之师作比拟的2分) 答: 15. 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局部6分) 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荀子》) ⑵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洿池, 《孟子》) 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1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前两句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勾画出一个怎样的境地? 答: (2)整首诗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请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2022年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题)(15分) 史铁生的微笑 苗向东 ①史铁生去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没有因此变得模糊,反而更清楚我在书刊和网络上查找史铁生的照片,发觉他的表情都是微笑的 ②史铁生先生1972年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并进展到尿毒症,每周要靠三次透析才能维持生命每次透析完后,他全身乏力,而且特殊累他悄悄地躺在病床上,每次都有一种在鬼门关转一圈的感觉,这些都是对他精神的熬煎和肉体的摧残上苍好像把全部的病痛都让他扛假如把我们搁在他的位置上,常年累月坐在他的轮椅上,我们是否能够坚韧地思索、坚决地写作?是否还笑得出来? ③他留给人们记忆最深的是他的笑容我第一次见着他的微笑,是在一次电视采访的镜头上他微黑的脸上不时闪过近乎顽皮的表情,脸上绽放的微笑纯洁如云,光明似水他沉着淡定,几乎可以让人遗忘他是一位重症病人。
中心人民播送电台的资深记者温秋阳17年前曾经采访过史铁生,至今留存在她脑海里的是史铁生那最暖和的笑作家黄艳梅在一次笔会上熟悉了史铁生,她奇怪地问史铁生:“史教师,您在小说中曾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那地方好玩吗?”史铁生立刻露出笑容说:“那是地坛,是一个安静的去处,也是上帝对我的苦心安排那微笑,是忘忧的笑、绚烂的笑 ④我喜爱他的作品,更喜爱他作品里透出来的微笑多年前,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被深深打动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强者,永久沉着着的强者他的作品呈献给大家的是阳光般的盈盈笑脸,他的微笑真诚而绚烂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说他的职业就是生病,48年来大约有一半时间用来生病我可以感受到他通过文字传递的一种乐观的气息,我可以猜测到他的笑脸肯定是很自信、很绚烂的,他的目光中没有焦躁和忧虑,流露出的是坚强和乐观 ⑤他的人生就是一部苦难史,但他始终微笑着史铁生的名言就是:“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赐予太多磨难,不必埋怨生命中有太多曲折他直面人生苦难,微笑着弹奏沉着的弦乐,微笑着面对挫折,微笑着承受幸福 ⑥他的人生,是为别人微笑而活着的他用笑容暖和别人《我与地坛》中写道,有一位朋友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说:“为我母亲,为了让她傲慢。
原来他克制一切困难困苦,努力读书写作,目的就是为了让母亲微笑,为了使母亲快乐并感到傲慢2022年1月4日,也就是他“60岁生日”时,他的家属举办了史铁生追思会,按他生前的意愿要求,人们不用穿黑色衣服,不用献花圈挽联会场上悬挂的巨幅照片中,他也是开怀笑着的,而且笑得最绚烂、最美他盼望人们记住他暖和的笑容 ⑦史铁生把握了人生真谛,超越了自我,超越了苦难,这才笑得出来,才笑到最终 17.文章③-⑤段依次写了史铁生哪三个层面的“微笑”?请简要概括6分) (l) (2) (3) 18.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在内容上强调了什么,构造上有什么作用4分) 19.史铁生为什么能始终微笑?(2分) 20.简要说说史铁生为什么盼望人们记住他暖和的笑容 (3分) 21. “给力”是今年流行的新词依据它在以下标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