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一上其他古文重点字词翻译.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59508654
  • 上传时间:2022-09-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 刘德凡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 1.对译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只要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翻译原句中的字词就可以了例如: 原文: 孔子 东游, 见 两小儿 辩斗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 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例如:(1原文:王曰: “缚者 曷 为 者也?” (“曷”通“何”:什么) (干)译文:楚王说:“被捆绑着的 (是 ) 干 什么 的?(2原文: 非 得 一人 于 井中 也。

      (不是 ( 挖到 ) ( 一个人 ( 在 ) ( 井中)译文: 不是在井中挖到一个人 3.增补 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例如:原文: 一儿 以 日 初 出 (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译文:一个小孩 认为 太阳 刚 出来(时)距离 人 远 4.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例如: 原文:西蜀 之 去 南海 不知 几千里 也 译文:西蜀 距离 南海,不知道(有) 几千里 原文“西蜀”和“去南海”之间的助词“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现代汉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可不译句末的“也”是判断语气词,也不翻译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象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国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及官号、年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

      例如:(1) 原文:孔子 不能 决 也 译文:孔子 不能 判断 (谁是谁非)2) 原文:西蜀 之 去 南海 不知 几千里 也 译文:西蜀 距离 南海,不知道(有) 几千里原文中的“孔子”是人名,保留不译,“西蜀”“南海”是地名,也保留不翻译上述五种具体方法中,对译是最基本的,其他几项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在对译基础上的调整我们在今译时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求既准确地译出原文内容,又行文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 练习 1对译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 移位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吾欲辱之,何以也 3 增补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枭 逢 鸠枭逢鸠鸠曰:“子( )将(  )安( )之( )?” 枭曰:“我将东( )徙( ) 鸠曰:“何( )故( )?”枭曰:“乡人皆( )恶( )我鸣( )以( )故( )东徙鸠曰:“子能更( )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 )恶子之( )声。

      穿井得人宋之( )丁氏,家无井而出( )溉( )汲( ),常一人居( )外及( )其( )家穿( )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 )一人  有闻( )而传( )之( )者,曰:“丁氏穿井得( )一人国人道( )之( ),闻之( )于( )宋君  宋君令( )人问之( )于( )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 )使( ),非得( )一人于( )井中也道旁李树王戎七岁,尝( )与诸( )小儿游( )看道旁李树多子( )折( )枝,诸儿竞( )走( )取( )之( ),唯( )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旁而( )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信然( )咏  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              )雪骤,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可拟(             )。

      兄女曰:“未若(             )柳絮因(             )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复裈韩康伯数岁,家酷( )贫,至大寒,止( )得襦(  ),母殷夫人自成(   )之(   ),令(   )康伯捉(   )熨斗谓(   )康伯曰:“且(   )著(   )襦,寻(   )作复裈(   )儿云:“已足,不需复裈也 母问其(   )故(   ),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   )著襦,下亦(   )当暖,故(   )不须耳 母甚(   )异(   )之(   ),知为国器(     )为:为( )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 )者也?’此不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孰为( )汝多知乎橘生淮南则为( )橘,生于淮北则为( )枳之: 楚王闻之(   ) 婴闻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婴,齐之(   )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 (   ) 得无楚之(   )水土使民善盗 蜀之(   )鄙有二僧 吾欲之(   )南海,何如 西蜀之(   )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人之(   )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鸠曰:“子将安之(   )?” 东徙犹恶子之(  )声 国人道之(   ),闻之(  )于宋君 有闻而传之(   )者 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人问之(   ),以:吾欲辱之,何以(   )也 贫者自南海还,以(   )告富者 我以(   )日始出时去人近 乡人皆恶我鸣以(   )故东徙于:生于( )淮北则为枳 今民生长于(  )齐不盗 贫者语于(  )富者曰 国人道之,闻之于(   )宋君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  )井中也 宋君令人问之于(  )丁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