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0到1》读书笔记.doc
5页《从0到1》,读书笔记 如果你照搬这些成功人士的做法,显然他们的成功在互联网时代是难以复制的那么,如何在当今社会中发现商业价值与机会呢? “道生一”的商业智慧审视当代的企业,我们可以把企业的经营境界分为三层第一层境界:企业只是制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只要有原型,工业流水线可以让产品大量地复制生产出来但产品有生命周期,市场有饱和度,利润空间也有限,这就是典型的从1到N的过程,只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只是企业追求赢利的过程第二层境界: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组织基因,因而可以与时俱进地不断进化,实现纵向的传承,企业最好的产品就是企业自身比如IBM公司,早起创立时主要业务是商用打字机,昔日和今日的产品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但创建百余年来,IBM建立的文化和制度基因是不断传承的,这推动IBM与时俱进,持续创造商业的辉煌不过这样的纵向传承仍然还是在企业内部,仍然属于从1到N的过程第三层境界:企业创造了社会基因或者思想基因,这可以跨越企业的边界,影响到整个行业乃至社会,实现横向的传承比如苹果,它的成功远远超过了电脑或者单纯产品的范畴,影响也绝不仅仅限于苹果公司内部甚至可以说,我们这个时代深深打上了苹果的烙印,这就是从0到1,企业创造的基因影响了社会文化和观念,乃至改变社会进程,这就是质变。
2第1章 未来的挑战大部分人认为世界的未来由全球化决定,但事实是——科技更有影响力没有科技创新,也许中国能源产量在未来20年会加倍,但造成的空气污染同样也会加倍如果印度的亿万家庭也都像现在的美国家庭那样生活——只用现代工具,结果也将是对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如果全世界都用同一种旧方法去创造财富,那么创造的就不是财富,而是灾难在资源稀缺的今天,丢掉科技创新的全球化不会长久3第2章 像1999年那样狂欢遭受硅谷之劫的企业家们从中学到4点经验,这些经验直到今天仍在主导商业思想:a 循序渐进不能沉溺在宏大的愿景中,否则会使泡沫膨胀自称可以成大事的人都不可信,因为心存改变世界之雄心的人通常要更加谦逊小幅地循序渐进地成长是安全前进的唯一道路——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b 保持精简和灵活性所有的公司都必须留出一定空间,不要事事都严格计划你不知道你的事业会变成什么样,事先规划通常既死板又不现实相反,你应该做些尝试,反复实践,把创业当成未知的实验——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划c 在改进中竞争不要贸然创造一个新市场以现成的客户作为出发点创业才更有保障成功者已经创造出被认可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才是可取之道——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
d 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如果你的产品需要广告或营销人员去推销,就说明你的产品还不够好:科技应用于商业应该主打产品开发,而不是分销在泡沫年代打广告显然都是浪费,唯一持久的成长是爆发式成长——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4第3章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你的市场是交集还是并集?非垄断者通过把他们的市场定义成各种更小市场的交集来夸大自己的独特性;相反,垄断者通过把他们的市场描述成若干大市场的并集来伪装他们的垄断性谷歌)因为不用担心和别的企业竞争,它有更大的自主权去关心自己的员工、产品和在更广阔世界里的影响力谷歌的座右铭——“不作恶”,在某种程度上是品牌策略,同时也显示了成功企业的特性——即使严守道德,也不会影响公司的发展在商界,钱就是一切,或至少是非常重要垄断者除了想着赚钱外还有余力想其他事情,而非垄断者就不行在完全竞争中,企业着眼于短期利益,不可能对未来进行长期规划要想将企业从每日的生存竞赛中解脱出来,唯一的方法就是:获取垄断利润富有创意的垄断者创造出崭新的事物,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有创意的垄断企业不仅对外界社会没有坏影响,相反,它们是使社会更美好的推动力但是进步的历史事实上是垄断企业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
垄断企业推动社会进步,因为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垄断利润是有力的创新动机之后垄断企业会不断创新,因为利润给了它们规划长远未来的资本,它们有能力投资雄心勃勃的研究项目,这些是困在竞争之中的企业想都不敢想的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以下面这段文字作为开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在商业中,情形恰恰相反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垄断企业的形成:1 雷霆手段消灭了竞争对手;2 政府许可证;3 创新一步步攀到了顶峰5第4章 竞争意识传统的历史和环境,塑造了我们对竞争的认同感,我们渴望竞争,认为竞争与输赢一样,乃兵家常事但书中作者就提出,如果竞争不能带来价值的提升,甚至带来破坏力,那就应该主动退出,放弃竞争如果意欲加入几近饱和的市场参与激烈的竞争与角逐,则应该谨慎地考虑这个词,权衡所获是否值得如此付出6第5章 后发优势跟大家分享几句我认为有意义的话一个企业今天的价值是它以后创造利润的总和——企业价值的衡量方法,我猜想投资人大约是这样考虑问题的任何公司在与同等实力的竞争者竞争时都会造成利润流失。
——尽可能地规避竞争,就像不要试图去考验人性一样,防止两败俱伤通过比较现金流,我们能看出低增长企业和高增长的初创公司的明显区别——现金流是评估企业利润、价值和潜能的量化工具一家在未来具有大额现金流的公司是什么样的呢?垄断企业的特征:1 专利技术,保证产品的不可复制;2 网络效应(一项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而变得更加有用);3 规模经济(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有大量的规模发展潜能);4 品牌优势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占领小市场、扩大规模、破坏性创新7第6章 成功不是中彩票另外作者认为当今世界属于不明确的乐观主义,最终结论——鼓励大家明确长期计划,不要守株待兔,勇敢出击浅薄的人才会相信运气和境遇,强者只相信因果by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弱者才会计较于运气,强者只相信因果胜利只等待那些有准备的人,也许这就是人们说的运气吧!“by罗尔德阿蒙森(第一个探索南极的人)——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没有计划的进步就叫“演化”达尔文写道:生命就算没有准备,也会自己”演化“每个生命都只是某些有机体随机变异的结果,而最佳版本会在最后胜出8第7章 向钱看之二八法则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又称马太效应通俗地理解就是: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异类》中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证明,成功是“优势积累”的结果以此来论述天才并非一开始就表现出众,一开始他只是比别人优秀那么一点点;本章自始至终都在讲述幂次法则——即大众理解的“二八法则” 在风险投资中的指明灯作用作为风险投资者,要列出投资组合,备选公司要尽可能少,分出主要投资公司和其他公司,对主要投资公司倾尽财力给予支持抓大放小1 生活中,做好时间管理,把时间多些留给真正重要的人,家人好友,拒绝无效社交;业余时间和精力分配,集中把休闲时间花在读书和运动,油画、摄影等兴趣爱好因无暇顾及可暂时搁浅;在几件事情上追求卓越,不必事事都有好表现2 工作中,上午的高效时间集中精力完成紧急且重要的任务;努力做输出80%的那20%骨干员工之一;设定绩效是必要的,如此便可鼓励特殊表现,实现优胜劣汰;做产品要找种子用户做市场调研,除了因为他们有代表性,更因为他们可能是带来80%效益的贵宾9第8章 秘密一个没有秘密的社会,相信秘密的存在(人为的或自然力的),探索秘密最佳处就是无人关注的地方是否保守秘密取决于秘密本身10第9章 基础决定,命运公司开创阶段——打好基础,创始人、控制者(资本方)之间的矛盾。
合理利用股份激励,寻找价值合作者,股份分配注意保密压缩CEO的薪资,创造更大效益内部消除竞争,划分好职能角色11第十章 打造帮派文化无公司无文化,公司即文化另外本章作者还着重强调了人的重要性,即员工的价值观要高度一致,且员工关系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治久安公司使命和团队如何确保员工关系的透明、纯洁、互利共生?作者认为:界定角色可减少矛盾消除竞争更易于建立长久的纯粹的工作关系以外的交情12第十一章 顾客不会自动上门本章作者强调销售推广的重要性,酒香也怕巷子深广告不会立刻让你购买产品,而是为以后的购买埋下伏笔销售人员都是演员:他们的第一要务是说服,而不是真诚和演戏一样,不露声色的销售最为有效这解释了为什么从事推广工作的人——不管是销售、营销或广告——其头衔与工作内容毫不相关 “路径依赖”:不管质量如何,特定历史环境决定了哪种产品广受欢迎市场营销和广告对有广泛吸引力却缺少病毒式推广方法的低价产品(比如牙膏牙刷)极为有效如果产品的核心功能可以鼓励用户邀请其他朋友成为用户,那么这个产品才能进行病毒式营销谁最先占领有病毒式营销前景的细分市场,谁就能成为整个市场的定局者13第十二章 人类和机器希望人类和计算机和谐共处,不要过分担心计算机的强大能力,而要合作共赢。
计算机是辅助人类的工具,而非替代物人类和机器所擅长的工作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人类有意识,擅长在复杂情境下制订计划、做出决策,但不擅长大量数据的处理计算机则恰恰相反,擅长高效的数据处理,却做不出人类很轻松就能做出的基本判断这意味着,和计算机合作得到的成果远高于与人交易得到的成果虽然计算机越来越强大,但它们不能取代人类:它们只起补充作用14第十三章 绿色能源与特斯拉企业在创业早期的规划中必须解决7个问题:1 工程问题: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而不仅仅是稍有改进吗?2 时机问题:现在开创事业,时机合适吗?3 垄断问题:开创之初,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4 人员问题:你有合适的团队吗?5 销售问题:除了创造产品,你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6 持久问题:未来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7 秘密问题: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15第十四章 创始人悖论本章作者认为,成功的创始人多是有着像乔布斯一样极端性格的人物他们特立独行,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家既是局内人又是局外人公司应该汲取的教训是企业离不开创始人对于创始人看似极端怪异的行为,要有更大的容忍度,我们需要靠非同寻常的人来领导公司,取得大的飞跃,而非限于小的进步。
创始人应该汲取的教训是不要沉醉于自己的声望和他人对自己的追捧,否则,会使自己臭名远播,或是被妖魔化——因此,要小心行事即,公司对创始人的坏脾气和怪性格要有更多包容,不能因为性格秉性的因素就否定他的才华与能力;而创始人自己要洁身自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谨言慎行个人感想: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公司的价值取向是直接责任结果导向,而不是素质导向特质只有在实际行动中才能展现,我们强调猛将必发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我们的任何素质是在贡献中发挥出作用,才能被认知的在责任结果面前,人人公平我理解的管理就是把很多脾气、秉性都不同的人捏在一起做事这就好比炒豆子一样,大锅里放几十个豆子,老板一把大勺唰唰唰的就能干了可是,满满一大缸的豆子,老板一小勺一小勺的炒,炒着炒着下面就糊了心想,千人以上的企业就跟这差不多,最后老板没有办法就糊弄糊弄,在最上面一层扒拉扒拉算了,时间久了,这一锅豆子就完了。












